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些日历代表着妈妈对他生命的重视,对他的姐妹们也是如此、这些记录能令他想起他和家人共同度过的美妙时光,提醒他爸爸妈妈是多么愿意花时间在他身上,介入他的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相似文献   

2.
陈倩 《女性大世界》2005,(12):59-59
初次见面.史金凇就展现给我一种艺术家的特质——思维开阔.天马行空。他说自己是个爱做梦的人,喜欢在四处游走中品味生活的质感。看着作品册中邢一个个造型各异的空间作品.我问他哪个是最满意的.他说还没有.也许是下一个.也许是第N个。他喜欢万事随缘.正如他对慈善的悫度.在生活点滴中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不刻意.不张扬。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就是他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那家伦 《老年世界》2006,(16):27-27
如果有人对你说:一个活够了60岁的人,其实他仅仅只生活了8个年头,这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然而,这是真的。  相似文献   

4.
调羹  老米 《女性大世界》2004,(5):158-159
按响门铃是杨洋的侄女给我开的门,这让我意外,这个后现代人和他的家人住在一起?他一身黑色.让人觉得神秘且妖媚,或许是因为他斜搭在黑皮衣上的一小圈银色毛边太过扎眼,金黄色的头发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的左耳有八个耳洞,右耳有一个耳洞,他的左臂上纹着耶稣图案,他说这与信仰无关……或许我难于用平淡的词语来诠释这种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金色年华》2008,(11):44-45
自从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过老家。五光十色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让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3室一厅的住宅。母亲没有来过城市。他连婚礼都是在城里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文成 《老年世界》2006,(24):17-17
我和爱人婚后一直没有生育,20年前收养黄某为养子。在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省吃俭用,供养他上完了高中,又参加了工作。现在他突然离去,不和我们来往,也不管我们的生活。请问,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已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相似文献   

8.
刘娟 《当代老年》2007,(2):13-13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和、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少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度有问题,每次都惹得他许多天不跟我说话。  相似文献   

9.
我与别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这些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了的人。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劳动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爱因斯坦当然不是说他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得靠别人养活,而是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生活,即他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0.
这个男人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他也许会坏脾气、邋遢、不记得你的生日,可这有什么要紧?他是你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为什么你们不能像陶虹和徐峥那样快乐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倪墨炎 《中外书摘》2010,(12):31-34
鲁迅是中国现代顶尖级的大文豪。有人说他生活富裕,有人却说他寒酸,实情到底怎样呢?世纪转换前后,陈明远先生写了一系列现代文化人经济生活的文章,在南北报刊上发表。这是新的研究领域,使人有别开生面之感。明远先生后将这些文字,经过整理,编集为《文化人与钱》一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12.
1.控制欲:亲爱的。请别绑架我的生活! 结婚后,先生就要求我辞掉工作。因为他无法忍受我比他早就出门,不能给他做早餐.而且认为以他的能力完全能够让我们过得很好,我只需要享受家庭生活就够了。接下来他更喜欢控制我的生活。他不喜欢我跟闺蜜们见面,不愿意我独自旅行,甚至干涉我穿的服装品牌和款式。他出差,我必须向他报备每天的行程。生活完全得按他的规划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丧父,母亲无力维持生活,不得不带他改嫁,仍很穷困。他从小就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读书很辛苦。十几岁时,借宿在醴泉寺,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稀粥,等它凝结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作主食。副食呢,更简单,切几根咸菜就行了。这就叫“断齑划粥(“齑”是咸菜的意思)。他有个家境不错的同学,看他生活清苦,就给他送来一些好吃的饭菜,他却不肯动筷。同学问是何故,他解释说:  相似文献   

14.
刘易 《老年世界》2008,(7):27-27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薇薇: 我和前夫在磕磕碰碰中度过了5年。他脾气很大,稍有不顺就会发飙,事后会向我道歉,但总是改不了他的臭脾气。另一方面,他做生意总是亏钱,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开销基本都是靠他家里资助(他家境比较富裕)。我们也总为这个争吵,我希望他能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他总想着赚大钱,  相似文献   

16.
梦一飞 《老年世界》2011,(19):23-23
父亲今年六十二,退休在家已经快两年了,原来他是乡政府的一名文职人员,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生活张弛有度。不想退休后,人忽然一下子完全闲下来,生活中没了寄托,他每天的眉头都皱得紧紧的,并不时地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冲母亲发脾气。  相似文献   

17.
牛皮癣,医学名为银屑病,是皮肤病中的顽疾。32岁的小张患牛皮癣二十年,尝试各种祖传秘方,钱花了不少,却越治越严重。前年开始,他索性不用药治疗,只通过生活调养来改善症状,结果牛皮癣不再复发了。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希望给病友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穿心米线     
乔叶 《金色年华》2007,(6):50-51
对于一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如果家庭生活水平很一般,那么爱情生活的消费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有些拮据。所以他和她每天散步时最大的享受,就是去校园东门口的那个卖米线的小店里吃两碗米线。  相似文献   

19.
爷爷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 自从奶奶去世后,他的身体虽然大不如从前,还时常犯糊涂,但他仍然生活自理,不让我们小辈们分心,打电话一直说自己很好,吃得好,睡得好。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生前非常热爱书法艺术。这在他70多年的社会生涯中,不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和平时期,他始终对书法有着强烈的学习欲。书法,可以说是他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