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2.
画外人生     
从前,有位画家想画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作完后,他将其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直接在画上做上记号。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人体模特里,他是当之无愧的“模特之王”:文化层次最高,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所学语种最多,精通英、德、日、中四国语言;年龄最大,今年83岁;做过临时电影演员;走进过央视《实话实说》、《夕阳红》节目……近日,记者采访这位“模特之王”。  相似文献   

4.
欲望之鞭     
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有一次他见人画《牵车图》,“将妻子、奴婢、器具、食物尽放车中,一枯瘦男子,牵长绳背负而走。空中一鬼,持鞭驱之”。袁枚看了这幅画,甚为感慨,于是写了一首诗:“人世肩头各一担,梅花驮过杏花残。暗中何必长鞭打,就作神仙懒亦难。”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战略先生”的大前研一拥有很多称号。《金融时报》称其为“日本惟一成功的管理学大师”。《经济学人》杂志将他列为世界五大管理学大师之一。大前至今所著作品已超过100部,大多是关于商业和社会政治的分析。他为《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哈佛商业评论》、《外交事务》等著名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战略师思想》、《三角力量》、《超越国界》、《无边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看不见的大陆》等著作畅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钱琦 《老人世界》2014,(2):49-49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  相似文献   

7.
金风 《当代老年》2008,(10):26-27
2008年7月,国际著名导演吴宇森精心打造的巨片《赤壁》,仅上映一周,票房就高达1.8亿元。从昔日那名躲在被窝里画《三国演义》英雄谱的英俊少年,到如今白发苍苍仍在摄影机前指挥“千军万马”的老者,吴宇森用50年的光阴实现了他的“三国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3,(11):26-27
关愚谦,德国汉堡大学荣休教授,“欧人华人学会”理事长,香港《信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专栏作家。他是邓小平的俄语翻译,朱镕基一直关注的专栏作家。其个人经历被称为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文革”中著名“叛国者”。  相似文献   

10.
陈诏 《中外书摘》2010,(10):86-87
《清明上河图》问世以后,多次出入皇宫,名声极大。特别是元、明以后,流落民间,转辗于文人墨客之手,于是传说纷纭,版本问题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如认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网》有“稿本”、“真本”之分,这是所谓“稿本”说。又认为当时北宋画院中的祗候效仿张择端,也有面汴河之图而有甲乙者,这是所谓“别本”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5日,凭借央视《百家讲坛》而走红的阎崇年先生在无锡签售其新作《康熙大帝》、《明亡清兴六十年》时,突遭一青年打耳光,现场另有一位戴眼镜的男子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试图;中入签名区,并大骂“汉奸”、“活该”等侮辱性语言。此事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媒体和大众认为是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又无法与之对话,因而实施暴力,立马成为媒体炒作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脊梁     
吴洪群 《老年人》2013,(1):14-1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读者想到他的作品大多是《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但我想到的却是他的《天堂蒜薹之歌》。十多年前我偶然淘到这部小说,读得荡气回肠,至今不忘。  相似文献   

13.
朱赫 《老年人》2004,(7):22-23
浏阳城里,一位名叫何亮的花甲老人,历经数年绘画出了一幅长1500厘米、高150厘米的《浏阳古城图》。此画气势恢弘,跨越千年,将浏阳自唐仁宗到道吾山建中华护国大玄寺起,历经五朝六代的一段历史,以及浏阳花炮和其它特产的文化史实,连同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一齐融汇其中,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被誉为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是见证浏阳千年历史的壮丽画卷。何亮构思创作这幅巨画,5年前就开始了。1999年,他与妻子双双下岗,生活陷入困顿。为解决温饱,他以长补短,操起画笔,专心在家作画,然后请朋友帮忙,在市场廉价出售。他每日画花鸟、画山水、画…  相似文献   

14.
刘一彤 《现代妇女》2013,(10):253-254,247
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大画家和大画论家,他的作品及理论对当代书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应“脱胎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中晚期的代表作,他大半生云游四方,登山临水,搜尽奇峰.在此,仅对石涛的这幅长卷进行我的一点拙见,同时联系他的画学思想作了独特的、有创见的分析,以此来提高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6.
1936年9月下旬,暑热刚过,已到中秋,鲁迅先生大病初愈,又开始写作。后半夜,他读着9月20日上海《大公报》上关于辱华影片《上海快车》的评论,又看到21日报上所载北平丰台中日两军摩擦的电报,不禁百感交集,爱国之心炽热烧,执笔写下了《“立此存照”(三)》,结尾语重心长地说道: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正值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只要有人请他题字题词,基本上是有求必应。1948年就曾为《人民日报》《人民邮电》《中国青年》题写过报头和刊名,为“新华书店”题写了店招。一转眼近60年过去了,这些珍贵的墨宝,除了《中国青年》外,其他三幅仍然继续使用着。笔者认为,这几幅题字也是毛泽东墨迹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的播放,使葛优开始走红,在电影《活着》中的出色表演又使他喜摘“戛纳”影帝桂冠,而三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成功,终让他成为中国最受老百姓喜欢的影星之一。  相似文献   

19.
薛涌先生为他的新作《学而时习之》所作的长篇序言,分别由《社会学家茶座》、《南方周末》刊出。由薛文我们得知,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人,或说知识分子们的思想精神资源一直都是有问题的,诸如什么“民本”思想啦、什么“家国天下”之情怀啦、什么鲁迅的《阿Q正传》与国民性改造啦,其实统统都不脱韩非子的“法术之士”框架,不过是一以贯之的“赤裸裸的权力游戏”的另一面而已。  相似文献   

20.
劲草 《当代老年》2009,(2):18-19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曾因一首《大风彩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肋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他成了中国作家中的富翁,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泰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