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脉 《决策探索》2005,(2):25-26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相似文献   

2.
廉,立国之要;清,为政之根。但要做到清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元朝张养浩曾说:“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这一判断,尽管有失偏颇,但其中点明家风与官风的相互关系,尤其值得当今领导干部深思琢磨。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涵育民风、官风的基本单位。古人还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正是打通“国”与“家”、打通“官风”与“家风”的最凝练概括。如果有好的家风,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风败坏的话,家人就是清白为官的第一道障碍。  相似文献   

3.
时下,部分农村出现“首富为官”的现象,如山东某县786个行政村中,62%的村是“首富为官”的。 在调查中发现,“首富为官”者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确实具有开拓能力,能够担当重任。这部分人占40%。由于他们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致富有方,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愿望,在他们自己先富起来以后乐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所以深受乡亲们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到一起官员腐败案件。由此不禁想起了一个严肃的话题: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 为官既要“无所惧”,也应“有所怕”。可纵观一些落马的官员,他们无所惧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受损,而有所怕个人权威受到挑战;无所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被侵占,而有所怕自己和亲朋好友乘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捞不到好处;无所惧党纪国法,而有所怕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为官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同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无所惧”与“有所怕”完全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5.
祁彪 《决策探索》2004,(4):19-19
为官,理该求政绩,但不能捞政绩一以“不图虚名”为幌子,遇矛盾跑,遇困难绕,“坐镇”几年,地区面貌如故,群众生活依旧.这样的“懒官”、“庸官”,老百姓自然嗤之以鼻。相反,以“振兴经济”为招牌,不顾实际“拍脑袋”,不问民生“拍胸脯”,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祸害一方,遗患无穷,这样的“昏官”、“乱官”,老百姓更深恶痛绝。出实绩而不留劣迹,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7.
问题     
《领导文萃》2011,(5):134-135
荫官制度已发展为“照顾”官员子女的“显规则” 眼下,彼此照顾是很多官员之间已然达成的默契。甚至成为一些地方的“显规则”。而且,这样的“照顾”心态也是渊源有自。历代都有荫官制度,官只要做到足够大,子孙后代无须考试,便可直接为官,官阶越高,“荫”得越多。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表彰了49位公务员和31个集体。他们的事迹非常生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们是全国600万公务员的杰出代表,也是全体公务员学习的榜样。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满意的崇高荣誉。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领导者》2008,(12):22-22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号召各级党员干部“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空军装备部原政委高文廉,以“干干净净”走一生的感人事迹,对此作了生动诠释。 “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是每个共产党人的为官之道,立身之本,真正做到,需要当事者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勇气,有两袖清风、实事求是的坚持,有一心为党为民的人生追求。惟有如此,才能像高文廉这样,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思想干净,用权干净,做人干净。  相似文献   

10.
一、强化学习理念,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进步的源泉,也是时代的需要。在西方白领阶层,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席卷而来,简单扼要的“裂变效应”将会导致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学习正逐步成为现代人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看称之为央视“扛鼎之作”的《天下粮仓》,气势恢宏.结构精妙不用赘述。尤对其中凛然跳出的“茧手为官”这一情节击节赞叹,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诗词素以语句精练为妙品,亦奉表述精当为圭臬。因此古人在吟诗填词时就十分注重“炼字”亦或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功夫,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等,都道出了他们对“炼字”的重视。事实上,凡能在一首诗词的关键处炼得好字。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并使通篇词句意境高远、游龙飞动、异彩纷呈。其所谓“诗眼”、“词眼”是也。现撷趣几例他们的“炼字”故事。  相似文献   

13.
“官本位制”依然笼罩着中国大地.入仕为官是多数青年人的追求,大学里的管理学专业长时间就是热门专业,能考取这种专业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官场,读几本理论书籍进入社会后就心高气傲,没有个一官半职就认为社会没有重用他,整日里怨气冲天,官职太低也认为社会欠他的太多,其实真的给他们大官做,他们中的多数也只能是误事、误国,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4.
随想二则     
筱陈 《领导文萃》2011,(6):126-126
(一) 用高尚的道德养人治心,用周严的法律制度管人治世。古人曾经这样论述:“法能刑人而不能使人廉,能杀人而不能使人仁。”客观地揭示了法与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一世应当如何做人,官抚一方应当如何为官,这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历来被看作大行要事。古人总结出许多处世经验,提出过不少道德理则,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是要求人们为人要正直、清白、节俭、知耻、持节等。这些要求概括为一条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叫做廉洁。廉,在中国古代文字中可作正、直、清、俭、洁等解;洁冰作清、明、简、净解。廉洁两字结合,其基本意义就是公平正直、清介自守。廉洁作为从政者的道德要求,早在夏商时代的典籍中就有规定。《尚书·大禹谟》提到“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建于乐”、“罔违道以千百姓之誉”…  相似文献   

1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也是古人自我修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决策导刊》2005,(5):48-48
“冗员过多,官职泛滥,铺张浪费,屡禁不止”成为东北某省政协日前召开的会议中政协委员们批评的主要问题之一。“为官择任者治,为官择位者乱。”该省政协委员曲宏明用唐太宗这句名言,委婉地指出了如今政府部门“板凳越来越长”问题之严重。一位政协委员分析,公务人员中官员比例越来越高,主要是副职、虚职过多。该省内各市都设了多名市长助理,“有的市仅政府副秘书长就多达19个”,许多政府部门往往是一个领导分管一个处室。  相似文献   

18.
去年 12月 10日,海口美兰机场进行了一场“紧急迫降”演习。现场总指挥的报告中 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BB919航班有旅客 120名,无重要旅客。”何谓 “重要旅客”?大概是一为官,二为“款”,三为洋,四为星。“重要旅客”的外延可能远 不止这些,但至少不包括普通的黎民百姓。 人与人之间,不论高低贵贱,人身权利都是平等的,在这上面不应该区分什么重要与 不重要。无论“重要”与否,生命都只有一次,对个人来说都是全部。人们的生存权利是平 等的,因而面对死亡的权利也应该是平等的。况且,“重要”人物一旦成了…  相似文献   

19.
吴明华 《决策》2011,(7):36-38
耿彦波每到一地旋即大拆大建的做法,以及疾风骤雨式的铁腕作风,被人们称之为“耿疯子”。这个以曾国藩为做官为人楷模、自认为骨子里是文人的“耿疯子”,有着自己一套“另类”的为官哲学。  相似文献   

20.
曾祥文 《经营管理者》2010,(4):34-36,38,39
古人云:“智者当借力而行,慧者运力而动。”一个“借”字,不仅道出了古人的谋略和智慧,亦表达出“借”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