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以鲁迅作品《祝福》为底版,我们可以见到诸多分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书籍和文章,它们大多是从历史和人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的。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从男尊女卑这个方面来探讨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诱因,并从中分析出女性在历代被压迫,歧视,遭遇不公正对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二十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3.
生态神学体现出当代宗教思想家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和明智思考,主张重新确认“上帝-人-自然”之间的关系,认同自然的神圣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本文梳理了生态神学理论形成和流变的线索,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以来怀特海、施韦泽的生态神学理念,林恩.怀特、考夫曼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以及莫尔特曼的“三位一体创造论”、“创造的圣灵论”和“生态的安息日论”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主题是想探索人权的基督教神学基础.<圣经>里就存在着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权.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对圣经另类解读,开启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主流法律理念.新教伦理与西方近代人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现代天主教教义则为当代人权理论提供了一种神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理念”论是其核心,它充分彰显了古希腊人追问永恒、绝对之终极本体的渴求,尤其是其“两重世界”的划分和“善”的理念之绝对先验性和超越性以及“回忆说”表现出的一种神学倾向,与中世纪基督教思想一拍即合,为基督教中彼岸世界与上帝之“合理”存在和“光照论”提供了思想根基。在一定意义上说,柏拉图的“理念”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称呼亲属关系和非亲属关系的名称,是语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以至一个家庭的历史文化状况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男女称谓语的差别和男女称谓词在语义上不对等性表明英语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的性别歧视。本文旨在从称谓的角度来探讨英语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神学家。他所倡导的狱中神学指出,世界已经成年,基督教乃是非宗教的、此世的信仰方式。耶稣的受苦和遭弃彰显了上帝的苦弱,做门徒的代价正是要追随基督的典范,积极地参与生活。这样的基督教观把上帝视为不在之在,对后世重新理解基督教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对战后的基督教神学理论建设乃至整个西方思潮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施莱尔马赫提出,宗教的对象是宇宙以及人与宇宙的关系。为此,他殚精竭虑探索宗教“源自何处”和宗教为何“必不可少”的问题。笔者把它们概括为宗教的独立性与宗教的合法性,并认为这是哲学神学的两项重大成果。哲学神学提出并践行从关系的维度考察宗教的新视角,开辟了给宗教定位的新思路并对宗教做出了较为恰当的定位,为人们怎样认识宗教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其与康德哲学的关系来说,它们表明施莱尔马赫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优秀遗产,但在宗教的问题上他又不是康德道德宗教的拥趸。  相似文献   

9.
从哲学人类学视角来考察人类语言的起源及对人类认知的规约性.动物的特定化及人的未特定化决定两者进化的异质性.人类的心智与语言共生共长,语言庞大的形式化符号系统最终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强大中介.  相似文献   

10.
学者们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利维坦>的前半部分.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利维坦>后两卷的内容,为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提出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固然可以用纯粹世俗化的角度视之,但还可以把这种世俗化铺陈在一个更大的神学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基督教之于霍布斯不啻是其政治哲学必然的一环,更是其整个政治哲学的框架.纯粹的"尘世之国",只是上帝过去和未来直接统治人类的"上帝之国"之间的某个阶段,即便这个阶段依然存在着"自然的上帝之国".  相似文献   

11.
追求现实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之初,江泽民提出了实现现实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新概括;现实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则是在上述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得出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性特点就是无论在哪方面都可以具有无限创造性,历经漫长岁月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创造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根植于人的个性化心智结构。大众的个性张扬构成了富有创造性活力的多元化、多样化社会。创造出合适的教育模式和能让孩子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的环境,并将其无限可能的潜质转变为现实的创造性能力,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与实质。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史分期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文学史分期应以文学自身的演化状况为依据 ,不必与历史分期强求一致。 2 0世纪中国文学虽有曲折 ,“现代性”(“人的觉醒”、“文的觉醒”)仍是其根本标志。“五四”新文学的主流肯定文学的“独立价值” ,本着作家“内心要求”行事 ,并不接受“工具”论。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作家。 90年代文学大体上仍在“五四”设下的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14.
《塞斯的学徒》是德国18世纪早期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的诗化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主要阐述了诺瓦利斯的自然哲学观和历史哲学观:自然界是灵性存在的,人类应当通过"爱"与自然界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不是企图用"科学"和"理性"主宰自然。过去人类曾处于这种和谐的"黄金时代",现在则遭到了破坏,而将来必将走向新的"黄金时代"。《塞斯的学徒》所体现的浪漫主义和谐自然观对当今人类社会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物视角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诸多叙事学家的重视。在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双视角的使用与达尔人物的心理特点相关。自我内在的空虚和挫折感使达尔的人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自我:受害者和迫害者。前者在现实中被家人遗弃和否定,在故事内机械地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记录眼前发生或自己正在经历的种种事件;而后者的眼光却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在将他人客体化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他者的替代,以满足对其自我完整性的期望。双重自我引发了时空中双视角的存在,使达尔的视角同时性地指涉聚焦人物在场与不在场的事件。视角的分裂最终证实了达尔的疯狂。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对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前期探索和创新。为今天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要求教育工作要做好"以人为本",精心构建和谐的大学环境,协调好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关系,率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意识形态一直是由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二元对立存在论所主导。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因而使得"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无处不在。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透过《八月之光》的光谱照显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机体里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衍生而来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在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主—客"群体结构对峙,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为西方文坛和思想文化领域构筑起了一幢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19.
一部小说叙述视角的载体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全知视角模式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学史上使用得最多、发展得最成熟的一种叙事方式,在鸿篇巨制中,全知视角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叙事结构。小说限知视角的选择本身就渗透了某种感情评价,体现了对世界感知的深遂。总体的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局部的限知视角。二者结合使作品色调丰富,同时调节叙事节奏,使得小说结构显得轻盈。  相似文献   

20.
申永华 《南都学坛》2005,25(3):119-121
追问人的本质和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唯物史观明确了社会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确立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唯物史观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