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0月27日至29日在南昌大学召开了“中国哲学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学术研讨会”。许多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地域性与普世性”这一主题以及“江右哲学”、“传统儒学与现代新儒学”、“道家哲学与佛教哲学”、“中国哲学的创新与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本文将这些创新性的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这对于中国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婆罗门教哲学派别的根本原典是古代印度文化中主流思想的基础文献.它们与佛教思想有着重要的关联,在印度古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原典中,婆罗门教哲学派别论述了大量与佛教相关的思想,如禅定、轮回解脱、事物的本质与主要表现形态、辩论规则与逻辑推理等等,并对佛教做了一定程度的论难.梳理和分析这些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或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线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的观念在古印度宗教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印度哲学的核心观念.印度古代两大宗教之佛教和婆罗门教在"我"的问题上曾有重要的思想交锋.两教中的主要哲学派别或分支的许多理论都是围绕着"我"这一观念展开的.佛教与婆罗门教在"我"的观念上的分歧,反映了两教的根本的理论差别,也反映了古代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间的政治对立.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认识印度古代哲学的基本形态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具有悠久的哲学传统的国度,汗牛充栋的古代哲学论著构成了印度传统典籍的主要部分。印度古代哲学所达到的高度在古代文明世界中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的。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印度哲学对理解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印两国哲学思想的交流是以佛教为主要媒介的,佛教本身是印度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佛教在影响了中国哲学、文化的同时,它所包含的潜在的印度思维模式与非佛教思想也不知不觉但理所当然地影响了中国。《大正藏》里仍保留了真谛翻译的数论经典《金七十论》就是一个明证。从西藏发现的《金七十论》梵文本“Hiranyasaptati”(或名“Suvarnasaptatisastra”,内含真谛汉译本所缺的第六十三颂)更说明了即使在佛教占了绝对优势地位的西藏,“外道”经典仍是传了进去。在西藏还发现了其他许多非佛教的古代梵文写本。深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汉字文化圈”里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古代都直接从中国受到了印度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佛教中国化的起始阶段,亦是“中国佛教哲学”因果学说初步形成之早期酝酿阶段,而中国佛教哲学早期的因果学说既不完全等同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因果理论,亦同样有别于隋唐时期及后世佛教哲学的因果学说。本文在深入具体分析《弘明集》与《广弘明集》等文本的基础上,对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作出了新的诠释:其一、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所撰写的《牟子理惑论》至晋代孙绰所作《喻道论》的完成即可被视为其理论建构之第一阶段,即“被动调适阶段”,以“善恶报应”为其基本主张;其二、慧远之“三世报应说”的提出,可视为中国佛教哲学早期因果学说理论建构之第二阶段,即“主动调适阶段”;其三、李师政之“因缘果报说”的建构完成,可被视为第三阶段,即“调适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术范畴中的佛教哲学不能全等于佛学。《成唯识论》是中、印佛教哲学的代表性文本。由此表明《成唯识论》哲学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佛教哲学,另一则是中国哲学史范畴下的中国佛教哲学。这两个领域之间也有交叉。迄今为止的汉语佛教研究还缺乏真正的佛教哲学研究,而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缺失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7.
冯契先生对佛教的关注,主要涉及其对印度佛教基本内涵的概括和对中国佛教主要特征的诠释这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通过对“转识成智”这一范畴的深入考察,冯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佛教观.冯契先生的佛教观,对其自身学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哲学和哲学史的书写,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应将佛教生态思想与佛教自身的根本价值追求、基本理念结合起来进行。对虚云和尚思想的生态诠释可以从佛教生态哲学的解脱论、缘起论、觉悟论和实践观四个方面进行。虚云和尚思想中包含的生态环保意蕴既体现了佛教生态思想的一般内涵和特征,同时也吸收融合了传统儒道思想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当代佛教生态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虚云和尚所承继的禅学思想本身是印度佛教思想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传统儒道思想交流融合的产物,与此相应,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同样应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吸收融合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中的合理内容,拓展自身的理论视域,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生这些联系的原因除了历史政治等因素,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老子》与《金刚经》作为道家与佛教的两部重要典籍:对两个哲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为老子的思想作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老庄哲学与佛教思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文学的演变注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哲学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有世界三大哲学传统,即发源于古希腊而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以及印度哲学。作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之一的印度哲学与西方哲学及中国哲学相比,无疑具有许多相同点与差别点。本文侧重探讨后者,力图通过对照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哲学来找出古代印度哲学的一些重要特点。1.发展的特殊性在西方哲学中,某一时期的哲学作为一个派别在历史上一般都持续有限的一段时间。后代的哲学家对先前的哲学思想虽然也有继承和吸收,但在哲学体系上一般不完全套用先前的形式。这些哲学家一般都成立新的学派,构造新的理论体系,研究新的哲学问题,而且经常  相似文献   

11.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深远.一、刺激产生了一些新字.有的字虽然汉语古已有之,但它们后来只用于与佛教有关的事情,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佛教专用字.二、突兀了汉语文一字多音一词异读的现象.有的汉字因佛教有了新的读音.三、促使凝聚成许多新成语.四、推动出现形成了许多新词汇.这些词中有形容词、动词,最多的是名词.它们中的许多已融入汉语词汇库.  相似文献   

12.
意义理论是现代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的核心议题。沈有鼎从佛教唯识学认识论出发,借鉴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对汉语表达式的形式结构以及意义和真值作了具体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意义理论研究体系。在对语言、思想和对象三者关系的讨论中,沈有鼎为其唯名论立场进行辩护。沈有鼎的意义理论不仅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语言哲学发展中具有超前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解决空专名疑难等当代逻辑哲学与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以及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方面,仍具有重要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玄学培育起来的精神需求,为引入佛教超越本体论,提供了一个最主要的思想诱因。佛教传入中国改变了大众文化缺位的状况,受到劳苦大众的欢迎。佛教适应了统治集团强化理论约束力的政治需求。在中国哲学史上,从政治哲学到人生哲学,佛教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禅宗是隋唐佛教诸宗之一.在佛教史上有所谓僧稠旧禅与达磨新禅之别,达磨禅学传到唐代,又曾有所谓“北宗”与“南宗”之分及其他许多分派;而其中,慧能(638-713)所创“南宗”,作为中国独创的佛教哲学,独盛于中、晚唐直至两宋,风靡全国,并传播到朝鲜、  相似文献   

16.
<正>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中的慧学,广泛涉及到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佛教的根本宗旨是企图超越现实社会生活秩序而求得身心的解脱。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佛教学者始终在寻求人生乃至宇宙万象的“真实”,使佛教哲学成为一种极为精致、巧妙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与其它宗教不同,佛教哲学具有很强的思辩性,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佛教哲学在其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流派繁多,而且在其传播过程中对各国的影响也不同。仅以中国的佛教哲学思想而论,它对中国哲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范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圆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是中国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特质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圆融思想有广泛而深刻的哲学理蕴,其中富含了深刻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依正圆融和自他圆融观,在当今时代,对调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如能运用于社会,将非常有益于和谐环境、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赵伟 《东方论坛》2006,(1):125-126
近些年来,佛教研究蔚为大观,在佛教史、佛教哲学、佛教文学、佛教与文学关系、敦煌研究等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有分量的成果。审视这些成果,当然是令人欣喜的,但也不容讳言,有很多是追随风气之作,难以让人称道。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动机,一些佛教研究者没有深入地钻研佛教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将佛教引入到学术中来,是近现代学术的主要特色,禅宗是中国佛教特殊的宗派,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但值得深思的是,禅宗是否属于宗教?这不仅关系到宗教或佛教本身,而且也是超乎了宗教或佛教本身的重大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中国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巨赞作《佛教与中国文学》,简明扼要地讨论了佛教同文学声气相求的关系.古今中外,宗教与文学休戚相关,佛教与中国文学更是声气相求.从汉代开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比比皆是,无论是修辞造句、诗歌、绘画,还是其后的小说、戏曲.在思想上,特别是人生哲学、审美观念,佛教思想的深刻烙印无处不在,集中表现了巨赞“文以载道”佛教文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