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但莎士比亚并非一味地继承,而是不断突破与创新。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透视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试图寻找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发现莎士比亚独特的突破与创新,进一步探讨这一悲剧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悲剧理论是美学领域中的一朵奇葩,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到尼采,或者从孔子、王守仁、鲁迅、朱光潜到李泽厚,不同时代的大师们都曾在她的怀抱中大放异彩。而从东西方文化思想来说,地域和背景的不同差异,也必然导致中西方悲剧理论朝不同的方向行驶。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都将正面人物的"冤"作为聚焦,从而把悲情演绎到极致.两剧都通过"冤"揭示人性的扭曲、都通过"冤"让人们看到感天动地的抗争、都通过"冤"昭示了公理的不可违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悲剧这个剧种的本质特征及其相关的贵族文化意识出发,对《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复仇行动的延宕问题作了新的解读,认为哈姆雷特内心深处有着极其浓厚的贵族文化意识,他试图为自己的复仇行动找到一个与其王子身份和贵族意识相称的公开的、仪式化的机会,但始终未能找到。这也是他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造成玉石俱焚的悲剧结局根本原因。但是,从诗性正义的角度看,哈氏最终还是完成了他为自己设定的复仇大业,既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完成了父王的遗愿,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重建了被他的叔父颠倒了的伦理秩序和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5.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悲剧审美问题,在此之前有很多研究成果,但主要是从整体的文艺理论角度或者部分个案人物分析上出发,本文拟以《史记》中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统计《史记》的悲剧人物数据比率,以此分析司马迁的悲剧精神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重返挪威后的第一部剧作《建筑师》是其后期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整部戏剧以主人公索尔尼斯为中心,在爱情和事业两个层面上搭建起两组人物象征结构,其中蕴含着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与事业悲剧。在两重悲剧背后深藏着文本的第三重悲剧,即对成功之代价的悲观思考。  相似文献   

7.
读《呼啸山庄》有一股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惨淡爱情故事的背后似乎有一种狭缝生存中原始力量的嘶喊,一股穿越人性迷惘的悲剧精神,一曲震撼心灵荒原的呼啸旋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变态的复仇行为在人性扭曲与回归的爱十艮主题变奏中赋予该小说以崇高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8.
由圣经的关于人的概念和原罪概念出发,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依据,重新审视《哈姆雷特》,可以更深地揭示哈姆雷特成为悲剧性的主人公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最后完成者高鹗的文学价值,自今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旨在说明高鹗在曹雪芹的总体悲剧构建中,完成了从悲剧的必然性到悲剧的深刻性的深层发掘和完善,从而深化了《红楼梦》的悲剧主题,突现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格特征,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艺术效果。高鹗对《红楼梦》的续改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将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惨展示给人看的文学样式。关于悲剧快感的形成历来很受关注。本文以名剧《俄狄浦斯王》为例,力图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悲剧力量"假说。通过分析"悲剧力量"从观众内心积蓄到反作用于观众而爆发,再完成使观众情绪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的其运行机制,得出"悲剧力量"是悲剧快感的内核的结论。并且"悲剧力量"的发生和转化机制都经历了一个"我—人—我"的过程,这指向了"认识你自己"的古希腊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11.
生死问题贯穿于《哈姆雷特》的整个剧情,并在剧中占据中心地位。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遭遇表达了他对生死问题和人与命运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共同的悲剧意识。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极富哲理性,引发的亦是关于生死的思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离婚》、《伤逝》主人公爱姑和子君的悲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提出她们的悲剧分别是“熟睡国民”的悲剧和“梦醒女性”的悲剧。上升到美学范畴 ,本文把这两个悲剧分别归入命运悲剧和性格悲剧 ,并在此基础上把鲁迅的悲剧作品作了大致划分 ,肯定了鲁迅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瑟·米勒在他的戏剧<推销员之死>中揭露了美国梦的疵点,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琳达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她不仅是父权制下边缘化的妇女,而且是威利和整个家庭悲剧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4.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悲剧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戏曲中的悲剧人物以被动受难、善良而柔弱的女性为主,剧作家借此突出"令人泣下"的悲悯感。这一特征植根于排拒竞争、充满温情的血缘宗法社会和农业文化土壤;悲剧快感以悲欢沓见的复合性为特征,寓哭于笑、哀而不伤的情感结构和渗透方式,充满艺术辩证法,切合一张一弛的审美心理需要。始悲终欢、始离终合的结构模式不是"国民性"的体现,而是异中求同的东方思维方式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悲剧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戏曲中的悲剧人物以被动受难、善良而柔弱的女性为主,剧作家借此突出“令人泣下”的悲悯感。这一特征植根于排拒竞争、充满温情的血缘宗法社会和农业文化土壤;悲剧快感以悲欢沓见的复合性为特征,寓哭于笑、哀而不伤的情感结构和渗透方式,充满艺术辩证法,切合一张一弛的审美心理需要。始悲终欢、始离终合的结构模式不是“国民性”的体现,而是异中求同的东方思维方式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阐释了《百年孤独》的悲剧意蕴,认为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中,独创性地把现实的魔幻与魔幻的现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拉美大陆魔幻之境独具匠心的描述,揭示了拉美人民百余年来所走过的孤独之旅,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及其悲剧震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总结和概括了三种悲剧冲突类型,但他提倡悲剧表现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而冲突的解决就是使代表片面理想的人物遭受痛苦或毁灭。悲剧人物作为个人虽遭到毁灭,他所代表的理想却不因此而毁灭。所以悲剧的结局是一种灾难和痛苦,却仍是一种"调和"或"永恒正义"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安娜·卡列尼娜和蘩漪是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个女性形象,然而,相似的性格和相同的命运将她俩置身于世界文学的同一系列。她们的悲剧命运来自社会、家庭、个人性格的弱点和外力的催生。文章将从上流社会的迫害和自身性格弱点的合力,处理各种情感问题时激化的矛盾以及“雷雨”式的性格等角度入手探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