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利用所掌握的、尚未公开的内部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者其他人员利用违法获得的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对内幕交易的认定必然涉及到对内幕交易主体,即内幕人的认定.本文试以美国法上关于内幕交易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揭示了内幕人的内涵和外延,并归纳出判断内幕人范围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21,(4)
我国规制内幕交易罪主体的法律规范中存在不同理论基础,导致司法实践中识别内幕交易罪主体的标准不能统一。信息平等理论以知悉内幕信息为标准,信义义务理论以特定身份所承担的信义义务为标准,而两者均是对外国理论的借鉴,未充分考虑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及环境。应当立足我国本土条件,以法益保护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内幕交易罪主体的范围,对《证券法》兜底条款进行同类解释与限定解释,以职务关联性获取内幕信息作为标准,对"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不应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3.
由于公司并购多被视为利好消息,这使得内幕交易常伴随着公司并购而生.邓军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充分表明,认定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存在几个特殊难点.为更有效地规范公司并购中的内幕交易行为,我国<证券法>应明确设定认定外部人内幕交易的条件,应结合并购事实发生的几率与影响认定并购案中的内幕信息,并规定并购案中内幕信息的成立时点.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之际,内幕交易也正以超乎寻常的频率发生.积年经验给我们的认知是,内幕交易常常伴随着股东非法牟利、债权人利益及小股东利益受损.在对内幕交易本质探究的过程中虽存在着数个试图为内幕交易"正名"之声,然而内幕交易下债权人及相关利益者利益受损的事实残酷地验证了内幕交易的"罪证".内幕交易所可能产生的收益不成比例的远远高于其产生的成本,债权人极少有在公司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下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利益.面对监管机制与违法者之间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不间断博弈过程中,手段翻新、招式多样的内幕交易行为迫使相对进步缓慢的法律监管亟需积极应对,以规制内幕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5.
期货市场内幕交易的规制原理与证券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上市公司为核心的,而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制度的构建是以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理论直接套用于期货市场,也不能将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相关规则准用于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内幕交易包括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两项构成要件,法定抗辩事由也基本是针对这两项构成要件设置的。在满足构成要件且不具备抗辩事由的情况下,即可认定成立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6.
内幕交易罪犯罪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内幕人员等的判断是关系到相关交易行为能否构成内幕交易罪的关键所在,在美国、欧盟、日本证券法中,对于内幕交易罪的主体各自确立了不同的规制范国,如美国法分为传统内部人员、准内部人员、信息接受者与盗用信息者,欧盟指令分为直接内部人与问接内部人,日本法分为公司关系人员与公开收购等关系人员.反观中国立法,在内幕人员的界定上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应借鉴各国的判断标准与列举方式,对中国法进行必要的修正,以保证能合理地规制内幕交易罪.  相似文献   

7.
各国的证券法律制度中均禁止内幕交易.在立法理念上,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反欺诈理论逻辑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市场诚信理论逻辑.我国证券立法有较强的移植性,这两种理论逻辑都有所体现,使得法律规则存在疏漏和冲突,造成了禁止内幕交易监管和司法实践的困境.从法律传统和现实需要出发,我国应确立市场诚信的理论逻辑,以保护市场整体利益为核心,并以此调整和完善我国的禁止内幕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证券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法律思考○何春兰内幕交易(insidertroding),又称知情者交易,是指在证券的发行、交易过程中,有关人员利用其掌握的内幕信息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以期获取利润或避免损失的行为。实质上,内幕交易就是有关人员利用其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陈肖茜 《理论界》2010,(6):83-84
"内幕交易"是证券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国市场经济和金融监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薄弱的,因此,笔者试图从美国"内幕交易"的成文法和判例法两个角度来分析其理论的演变和实践层面的操作,以期对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统一和国际合作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社会科学》2000,18(1):46-49
内幕交易(insidertrading或insiderdealing),又称知情交易或内部人交易,指内幕人员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或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进行证券发行、交易的活动①。国际社会逐步意识到反内幕交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各国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呈现统一化趋势,并在反内幕交易中逐步加强国际合作②。一、禁止内幕交易立法的规范内容渐趋统一  自美国首开禁止内幕交易的先河后,禁止内幕交易已成为各国立法的普遍趋势。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包括内幕交易在…  相似文献   

11.
内幕交易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 ,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 ,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国证券法对内幕交易行为界定及其民事责任都缺乏明确规定。本文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经验 ,对证券内幕交易的归责理论、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界定以及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完全信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者的内幕交易行为与内幕交易监管部门之间的监察博弈;通过对均衡结果p值和q值的数学表达式的分析,研究了内幕交易者与内幕交易监管部门之间行为选择的博弈.文章最后提出了减少内幕交易监管成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七将老鼠仓犯罪规制在内幕交易罪条款之下,凸显两个待证成的命题:一是老鼠仓犯罪的立法属性;二是老鼠仓犯罪的规范修正.文章基于对老鼠仓犯罪行为的法理与规范分析,试图提出两命题的正解:老鼠仓犯罪宜采用背信罪与特别背信罪的形式予以规定;老鼠仓犯罪的规范构成宜作如下修正: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滥用法律权限或违背受托义务,以为自己或第三人谋利或损害本人利益,利用其非法荻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经营信息,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交易,或者授意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或者利用受委托管理的财产,从事类似非法交易,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相似文献   

14.
建构我国证券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对于维护一般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持投资者的信心乃至证券市场的存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与作为侵权责任的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相关的内幕交易民事诉讼原告的确定、因果关系的认定、损害赔偿额的计算及落实、诉讼形式的选择等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期能对完善我国的证券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一、反内幕交易法的适用对象各国法律对进行内幕交易人员的范围一般均规定有:公司经理、董事或占公司股份总额10%以上的大股东(上述人员统称“内部人”),以及与公司有关联的律师、银行业务员、税务专管员等(统称为“准内部人”)。对于“内部人”与“准内部人”的股票交易行为的认定,美国法律界存在着两种学说:“戒绝交易说”与“私用内幕消息说”。“戒绝交易说”认为,当公司“内部人”或“准内部人“获知未公开的重要消息,而有意买卖该公司股票时,他可以选择:在交易市场上公开谈消息,然后进行交易;或者完全不从事任何交易(…  相似文献   

16.
短线交易是内幕交易的一种特殊形式,危害性巨大,因而各国立法都规定了对短线交易所得收益行使归入权的制度.我国修订后的《证券法》第四十七条也规定了该制度,但该制度仍存在着不少遗漏和缺陷,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今后的改革途径应当是从短线交易的认定、归入权的行使两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证券内幕交易及其法律规制季秀平王朋(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93)证券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人员和非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或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损害其他投资者利益和证券交易公正性的行为。一、证券内幕交易的构成对证券内幕交易的一般构成要件,学者们已多有...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损害众多投资者利益 ,破坏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行为广泛存在 ,但被查处的却少之又少。因此 ,明确内幕交易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认真分析内幕交易违法犯罪的法律责任难追究的原因 ,提出防止内幕交易的对策建议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交易"     
个人如同企业."交易"与"生产",是社会中任何个人为尽可能充分实现自我主观价值,而对既有"自我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两项基本活动.其中,交易是对生产的相对高效率替代.任何交易都不存在"客观价值"或"社会价值",只存在以各个人主观价值判断为基准的纳什均衡或自我均衡.市场、企业、政府是人们为提高交易与生产效率而创造出的特殊组织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凡是存在的,都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马元驹教授在差序格局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差序信息"的概念.本文旨在分析差序信息现象给广大投资者造成的危害以及形成的原因,杜绝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和谐、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