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汶川地震看社会化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新闻媒体表现出的职业精神让国人感动,但是对抗震救灾的舆论监督明显不足,而这方面却让社会化网络媒体大出风头,并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化网媒以其自己的独特优势,像"电子眼"监视着那些有悼于社会良知和道德的行为.这既保证了政府有关抗震救灾工作的公开透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让公众对政府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论汶川地震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保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2)
"5.12"汶川大地震中,我国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获得了巨大成功,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汶川地震报道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带给我们如下有益的启示:报道及时、信息透明、事实准确是制胜法宝;报道客观、评论公正、感情真挚是取信前提;政府支持、制度保障、社会配合是成功基石.我们应当很好地总结这次抗震救灾报道的经验,并将其作为一种财富,这对于我国新闻媒体今后深化改革,提升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将是一种有益的镜鉴. 相似文献
3.
王积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5)
在对"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中国媒体在报道思想上表现出了两大转变:抗灾救援,从宣扬"人定胜天"到尊重生态规律;审视灾难,从人文关怀超越到风险文化.上述转变的实质,是在生态灾难中通过媒体把人类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使可能的生态灾难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中四川省政府新闻发布分析——兼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四川省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为及时高效传播灾区信息、有序引导救灾行动、遏止谣言流传、稳定团结人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呈现出反应迅速、高效公开等特点,被誉为速度和强大创地方新闻发布之先河.笔者在总结其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认为这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实施步入第三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这项制度走向成熟的一次检验. 相似文献
5.
刘瑾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130-13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是根据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和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形成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涵的过程。在汶川地震后,媒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发挥了出色的作用。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角度对汶川地震报道进行观照,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剑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29-31
以汶川地震为切入口,分析了我国现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现行灾害救助体系与现代灾害保障需求,巨灾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即构筑参与主体多元化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不断加强灾害承受和管理能力建设以及建立巨灾风险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成都电视台对民生新闻模式的运用,在众多新闻报道中保持自身的风格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民生新闻模式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在灾难报道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代表了灾难报道中的一种"民众话语",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赖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3)
民国时期四川自然灾害救济呈现出赈灾措施多元化、赈灾机构组织化、赈灾制度法制化和救灾过程社会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救灾大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灾害;二是政治失序、社会紊乱,使救灾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这两个困扼民国时期四川灾害救济的致命问题,在现今却已基本消除.当今构建和谐法治社会,救灾工作应参酌、吸收历史的经验,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法律体系;完善救灾过程的同时提高救灾效率;构建多元的救灾体系,使救灾社会化;树立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保证市场经济手段和媒体的利用. 相似文献
9.
各类报纸如何报道汶川地震——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国内不同级别、地域和性质的8家报纸从2008年5月12日汶川5·12地震发生开始至今(2010年3月),在汶川地震相关报道中的内容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08年6月30日之前报纸主要以应急救灾为主要报道内容,此后则以灾后重建为主要报道内容;国家级报纸重视民生报道,外地报纸重视灾情报道,本地市级报纸重视住房及设施建设报道;党报不同阶段的报道重心比市场报突出,市场报比党报更关注受灾感受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媒体如何报道汶川大地震?——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积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汶川大地震报道在美国大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纽约时报>在寻找天灾中的人祸因素;<华盛顿邮报>在突显地震后的风险判断,并把这种风险判断延伸至美国加州;<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向世界宣传汶川地震后的救灾情况.这些特色皆源自于环境新闻的相关理论.并为保护整体生态系统服务,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里的人类中心主义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我国与西方的媒体话语权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36-40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为西方媒体所主导.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在国家实力的支持和主动传播意识的引领下,中国媒体在与西方媒体的话语权争夺中首次有效掌握了国际传播主动权,很好地"表述"了中国发生的情况,重新塑造了高效透明的国家形象.在改善中国国际形象和中国媒体的争夺话语权上,汶川大地震报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汶川地震诗歌中,写孩子的诗歌在数量上无疑是最多的,在质量与影响等方面也是很突出的。这不仅仅因为写孩子的诗歌多自古而然,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在于汶川大地震中,花季少年的夭折,令人痛心不已,抗震小英雄的坚强勇敢,又令人感动不已,情不自禁地以诗歌写孩子。总共有多少写孩子的汶川地震诗歌,恐怕迄今无人能说出确切的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写孩子的汶川地震诗歌为读者提供了上佳的精神食粮,令人读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媒体报道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传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突发灾难事件报道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的表现迥异于以往任何一次突发灾难事_件的报道,其快速反应、较强的专业性、较强的人情味和不顾危险、深入灾区采访的敬业精神,博得了西方媒体的高度评价.但是,当我们开始冷静、理性地思考这次地震报道时,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反思:一是新闻娱乐化阴影犹存,如渲染"朱坚强"以娱乐受众,炒作"范跑跑"而有失严肃;二是媒体报道的议程设置受长期养成的习惯思维的左右;三是媒体人文关怀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王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
"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进发.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新闻传媒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思想解放与初步改革时期、全面改革与迅速发展时期、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时期,从量到质都发生了巨变,并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反思30年变迁史,新闻传媒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应当大力提升传媒软实力,深化新闻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新闻传媒生态结构,切实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丁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04-107
汶川地震发生后,大批新闻从业人员快速赶赴灾情发生的第一现场,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络、手机等一系列媒体手段将灾情信息真实、客观、快捷地传达给全国人民及国际社会。各类媒体在应对突发性灾难时,发挥各自特长,充分整合资源,凸显了媒体联动的优势和特点,信息发布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和全面,媒体联动的程度之高,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直播的报道策略——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汶川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106-108
对突发事件进行电视直播是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直播也最能体现媒体的新闻意识和综合实力。汶川地震是中国媒体首次全情直播灾难事件,开辟了中国电视媒体灾难直播的新时代。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要坚持及时快速、真实呈现、强化互动、巧妙引导等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信息公开与传媒变局——2008年我国新闻实践的突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我国新闻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集中表现在信息公开与社会开放、新闻价值理念的提升与报道机制的创新、大传媒格局初步形成三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多元格局下传媒理念与体制变革的原因,最后阐明这种突破性进步带来三组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关系的平衡;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区分的调整;危机传播与形象建构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媒:社会公平正义的推动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公平正义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新闻传媒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进行卓有成效的舆论监督;反求诸己,努力让自身成为体现公平正义的平台;参与塑造合格的现代公民,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兴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2):1-7
"汶川大地震"涉及一些基本观念和术语需要澄清,比如,地震应以震中实际所在的断裂带处的城镇命名,而断裂带的划分应该从成因学考虑,不能简单归纳为方向性组合;未来发震时间估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奢言千年.今后,在地震观测中还应注意本区内从东向西的推动力,加强对龙门山南段和成都平原的监测;同时加强对成都附近双流牧马山断层以及可能存在的隐伏断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