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政治哲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先后存在过三种思维范式,历经两次思维范式的转换。求知动物被提升到政治动物之上,蔑视行动的生活,诉诸政治一种客观主义的“法则和尺度”,为存在性政治哲学范式;从人性出发,设定自然状态,诉诸政治抽象的“自我意识”,为意识性政治哲学范式;从现实世界的整体性出发,在“理性多元化”的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实践,采用“对话”的方式寻求政治问题的“和解”,为交往实践性政治哲学范式。作为现代交往实践哲学奠基者的马克思,理应成为追溯政治哲学思维范式现代转向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以"人的观点"把握人的"政治问题","政治哲学"实质表达为哲学活动、哲学之思的一种基本立场、意识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它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何种政治组织形式、怎样实现政治统治权力以及如何完善政治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成功经验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而且要珍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实际,不断增进中国人的"政治自觉",提升中国人的政治人格,努力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政治与自然"是政治哲学中一个既古老又新近的问题,它从其发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至今,随着社会的变迁,含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整个时代的剧变必然带来"政治与自然"这一政治哲学问题的变化。文章力图通过梳理这一思想路向,来厘清"政治"最本源的意义,以及马克思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政治哲学是以论证的方式探讨政治原则与政治价值,它主要是以理性思辨的方式为人类政治社会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提供理由和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基础,并由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者们论述的关于国家、阶级、人权、民主与公平等政治哲学领域的理论学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只有着眼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和反作用力下,比较、反思、批判性吸收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并以精研《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鼎力支撑下的创新研究与发展,才是进一步繁荣与推进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学派众多,其发展方向呈现出"诸神相争"的复杂局面,众多政治哲学家在规范性与评价性、哲学解释导向与政治实践导向、一元与多元、个人与国家、回归古典传统与朝向现代建构五个方面展开了激烈论争,由此呈现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蔚为大观的局面,也展现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特征。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政治哲学在政治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吸纳百家之长,解决有争议的各种政治问题,用时代精神来把握现实和透视现实,从而引导政治哲学不断走向新境地。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包括原生生活基础、思维方式基础和价值观基础这三个方面。中西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不同,在原生生活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以农事为思考中心,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城市生活为思考中心;在思维方式方面表现为:古代中国政治哲学以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以神人之分和征服自然为基本的思维模式;在价值观方面,以权力的合法性为中心,围绕着治人者与被治者之间的应有关系、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应有关系、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应有关系,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强调实践美德、民本思想和基于人伦的亲情,而古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强调理智美德、神本思想和基于"逻各斯"的理性或意志。这些差别集中地体现在古代中西政治哲学对待民的基本态度之上,古代中国政治哲学对待民的态度是以如何"牧养"民为根本立足点,而古代西方政治哲学则是以如何"放牧"民为根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和施特劳斯主义者,哈佛大学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德对诸多宏大的政治哲学论题及经典政治思想家皆有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套学理宏富、脉络清晰的政治哲学体系。曼斯菲尔德的政治哲学理念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支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引导;悠远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熏陶;美国自身独特政治文化传统的启发。曼斯菲尔德认为,政治哲学有其独特的意蕴和价值,既应当关注“自然正当”这样的超验性命题,具有鲜明的古典导向,同时须兼顾对政治实践的引领与匡扶,二者和谐共存,义理与制度并重。在这种政治哲学理念的引领下,曼斯菲尔德尝试对如下问题给出自己的解答:政治哲学的基本命题和意蕴;政治哲学对当下社会的经世致用价值;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有自己未曾中断的理论传统。我们在研究政治哲学时,常从西方政治哲学着手,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模式被认为是政治哲学的经典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比较侧重理性与逻辑,邓小平政治哲学在思维模式上走出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灵活运用哲学方法,侧重实践,突破了西方传统政治哲学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伦特认为,西方政治思想传统肇始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和政治、真理与意见、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马克思哲学则通过三个主要命题终结了这一传统,却又显示了与传统的复杂的相互关联,从而使马克思学说陷入了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阿伦特对此的分析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却又不免牵强,需要细致地加以辩明。  相似文献   

10.
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反省,是进一步推动哲学观念变革、实现理论创新的前提性的重大课题。从哲学本性看,"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自由创造的理论性质相冲突;从哲学史看,"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思想的历史与成就相冲突;从马克思哲学本身看,"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理论范式转换的实质相冲突。因此,破除"哲学基本问题"的话语霸权,承认"哲学基本问题"的生成性、丰富性、异质性与开放性,对于破除传统哲学教条,推动哲学实现自身思想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与“什么是哲学”的答案始终悬而未决一样,“什么是政治哲学”这个问题也为学界争论多年而从未有过“公论”。可以明确的是,尽管政治哲学是具有深远历史传统和丰厚思想资源的研究领域,但将这种研究领域命名为政治哲学却是现代学科构建过程中的晚近事件。以现代政治的现实视角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回顾和归纳大致界定了政治哲学的本性、研究对象与致思方式,也在古典与现代的贯通中明晰了政治哲学的当代性。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公元 1 844— 1 90 0年 )是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最敏锐地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形成于 1 9世纪 70— 80年代。他从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实际发展的状况出发 ,宣称要摧毁“一切旧的价值体系”,并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创立以“权力意志”论为基础 ,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者的价值体系。尼采的政治哲学就是建立在这种价值体系之上的 ,具有浓重时代气息的社会政治思潮 ,对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是西汉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他在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分析当时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一统与中央集权、民本、德政三项政治主张,其目的是为了王者的统治之道,并以“奉天而法古”的方式进行了论证,其思想对汉代政治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5.
给政治理论确立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但政治哲学是对政治权力作道德评判,而道德和价值判断与其说反映了“对象”,不如说仅仅出于人们的偏爱和选择,所以当逻辑实证主义揭示了政治哲学的“虚假性”时,政治哲学衰落了。然而,人类情感态度的表达和对政治生活的规范又离不开“非科学”的道德语言,当实证主义者无力证实可实证原则时,政治哲学再度复兴。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哲学不仅以"自然状态"为逻辑起点,开创了文明社会的模式,而且强调"舒适地自身保存之正当",日益关注经济。亚当·斯密进一步使它的重心从政治哲学转向经济学。他不仅使霍布斯体系自由化和商业化,而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落脚于商业社会,使它与文明社会等同起来。更甚者,亚当·斯密把文明社会的蓝图建构在每个人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利益的满足之上。所以,政治哲学为经济学所取代,政治让位于经济,成为经济的衍生物。政治哲学向政治经济学的转向,使"财富表现为生产的目的",人的依赖关系变成物的依赖关系,造成"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借用两部电影故事做引子而导入政治哲学的内部紧张 :如政治与哲学的对立、多数与真理的对立、民主与科学的对立等等后 ,继而认为 ,这种紧张是可以通过“相互说理”化解掉的。但“相互说理”需要两个基本的前提 :一是说理者必须都认可“真理”的存在 ,二是相互说理中“理智地说话”这一合理性原则必须是“人人共同的”。这二个前提不仅使相互说理得以可能 ,并且也是建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的两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乌托邦理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方法论设计,这一设计是为了协调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化解两者之间的张力。乌托邦将最终实现哲学与政治的完满结合。但在乌托邦被建构起来之前,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持续存在。柏拉图建议哲学家学会运用意见来设定标准和建立规范,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最高的人类活动是哲学而非政治。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中的理性主义被认为是造成现代极权主义政治的主要因素之一,哲学中的怀疑主义则自始就构成对理性主义的质疑和解构。与理性主义哲学的政治构想所呈现出的过于乐观、自信的情绪和志向不同,怀疑主义哲学则用一种相对悲观、谨慎的眼光打量人及其生活世界,洞察到人自身的幽暗本性、理性有限的缺陷以及生存多元的事实等,促使人类对自身及其生活的可能和局限具有更加清醒、真确的认识和理解。怀疑主义哲学因而包含了深刻的政治意蕴:对于任何试图依凭政治的方式创设所谓“完美至善”的人类生活世界的志向应抱有足够的警惕和审慎|在政治领域,人类适度而节制地表现自己作为人的能力实为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