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德意志皇帝并不总是德意志城市利益的担保人,城市也不是皇帝忠实的拥护者;皇帝和诸侯一样,对城市的态度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曾对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皇权和诸侯对城市的侵害:一是在武力上威胁和摧残城市;二是把城市排斥在帝国议会之外;三是打压和抑制城市同盟的发展;四是对城市的财富进行某种程度的掠夺。  相似文献   

2.
中古晚期德意志市民与皇权结盟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民与王权结盟,是欧洲各国在政治上走向近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在中世纪晚期的法国和英国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城市一般也被视为支持王权、有利于全国统一的力量。有的学者认为,中古晚期的德意志帝国不存在市民与皇权的结盟。在考察中古晚期德意志城市和皇帝的关系后,可以看出:中古晚期的德意志是存在着一种较为特殊的城市市民与皇权结盟的,这种结盟表现出稳定程度不够、结盟效果不同、城市并不总是支持中央集权和反对诸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德意志存在着自由城市、帝国城市和领地城市。在15—16世纪,德意志的城市面临严重的危机,内部分化严重,市民之间的冲突加剧,城市的外部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化。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德意志的城市主要采取了与王权结盟、走瑞士联邦道路、与宗教信仰相同的诸侯结盟、在帝国新体制中寻求安全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以其内在的物质条件和政治影响,与法兰克王权结成同盟,它为法兰克国家的创建、扩张和巩固竭尽全力,并促进了法兰克封建化的进程;而教会也在王权的扶持下,政治、经济势力日益膨胀,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15世纪上半叶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会议是教会大分裂之后恢复教会秩序的重要举措,期间教会改革的议题也再度成为焦点。在这个语境下,15世纪德意志知识分子以"德意志民族"怨情陈述方式要求教会改革,其目的在于反对来自罗马教会各种名目的税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伴随着帝国政治制度改革,德意志人文主义者、知识分子利用神话传说,追溯历史,有意识地在政治宣传中,进一步发展了"德意志民族"的概念。但这个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只有在共同抵御外在威胁时,"德意志民族"的概念对于诸侯领地政府才有价值。宗教改革早期,特别是路德本人的"德意志民族"的概念正是在这个语境与政治背景下阐述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改变地缘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劣势,以及获得商业利益,1536年,冠以"笃信王"称谓的法王法兰西斯一世,与基督教世界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结为同盟.法土同盟的形成与发展,不仅维持了欧洲的国际均势及其政治多元化特性,促进了欧洲外交观念的变化和中世纪欧洲统一意识的崩溃,而且在客观上有利于德意志新教改革的成功和法国在东地中海经济地位的上升.  相似文献   

7.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英国亨利八世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它仅仅是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指出虽然宗教内容的改革并没有彻底改变天主教,但是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它却是开启了英国脱离教会控制、弱化王权、加强宪制、扩大人民权利的大门,这是英国走出中世纪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统一只能是一场内部军事、政权势力与敌对的外部军事、政权势力之间的较量。德意志资产阶级与容克阶级之间的妥协 ,决定了帝国的妥协性。德法矛盾产生有三个原因 :德意志民族主义 ;普鲁士军国主义 ;未来的帝国联邦主义政治结构。德法矛盾对德意志帝国以及整个欧洲格局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3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的兴起、民族意识的觉醒、专制君主要求加强王权与天主教会腐败的综合反映。对这次宗教改革运动国内外史学界研究颇多,但对托马斯·克伦威尔与这次宗教改革之关系及其作用,少有提及。  相似文献   

11.
公元843年,凡尔登条约订立后,查理曼帝国的西部疆域发展为法兰西王国。“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等级君主制的模范”。中世纪初期,法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得最为充分,封建割据的局面也最为严重。教俗封建主享有各种特权,割据一方,王权十分软弱。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王权在城市的支持下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神秘主义与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德意志很有影响力的神秘主义对寻找新的得救道路的马丁·路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而使马丁·路德以神秘主义为理论基础 ,又从超越神秘主义的新高度上提出了因信称义 ,取代善行称义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都铎王朝(一四八五——六○三年),是在英国红白玫瑰战争以后建立起来的一个封建王朝,共历时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英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一个离心分散、不统一的中等国家,一跃而成为了欧洲强国。英国的经济从此取得了持续长足的进展,海军实力得以扩大和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专制王权支持下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了初步的政治联盟。凡此种种,便是都铎王朝在英国历史上所留下的烙印,且具有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在战争期间,法西斯轴心国妄想利用结成同盟关系 达成和解,相互支持。然而,他们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尤其是德日之间的矛盾变化最为明显。虽然两国在世界 范围内,已经结成了最有利的同盟关系,但由于双方各自目的和利益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彼此间的不信任与精 忌促使矛盾在不断的摩擦中升级并不断激化,最终加速了同盟的破裂,导致合作失败。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的欧洲,经过宗教改革和市民革命,英国、荷兰、德意志、瑞典、丹麦等西北欧的新教国家和地区以君主立宪为主的现代政体取代了君主专制政体,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上逐步崛起,在定期报业方面普遍领先于西南欧的天主教国家和地区。17世纪初期和中期,报纸在德意志和荷兰率先发展,向欧洲其他地区辐射。德意志地区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周报和日报。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是一场以王权为中心实现政教合一的社会运动,该改革以亨利八世的离婚案为导火索,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逐步剥夺罗马教会在英国世俗社会的政治权力.确认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从而促使英国步入近代国家的门槛。文中旨在以分析法律文献解构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为研究英国宗教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鲁先圣 《社区》2010,(17):34-34
在200多年以前的德国,威廉一世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的许多城市街头还依然竖立着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  相似文献   

19.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是英国近代宪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强大的王权保证了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形成;势力日益增长的议会是对王权的制约力量之一,并渐渐成为贵族争取自由的平台;经历了宗教改革之后的教会退出政治舞台,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英国宪政的各种根源在都铎王朝时期已经有了各自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早期的政教关系通常被称为“两剑论”,教权与王权交织着合作与冲突。教会史上的“阿维尼翁之囚”标志着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对抗达到顶峰。在此期间,法国在与教廷的对峙中占据了优势,最终掌控了教廷将其迁至阿维尼翁。与此同时,圣殿骑士团也在此过程中遭受了打击,成为教权与王权对抗的牺牲品。中世纪晚期教权逐渐式微、王权不断崛起,是欧洲历史上一项重大而深远的变革。王权的崛起限制了教权的影响力,推动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并为宗教改革的兴起提供了背景。这一转变也促进了现代国家政教分离理念的传播和普及。这些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社会新秩序的组成部分,对世界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