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2.
聂茂 《民族论坛》2014,(2):60-64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评论界曾对其表现的硬汉形象、虚无思想、悲剧意识和冰山理论作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研究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海明威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整体生态观、揭示了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可怕后果、呼吁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末中国作家群里,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比较早地以文学形式关怀人类生态的作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作为作家和学者,他对所有地球生命感到深深的忧虑。  相似文献   

5.
(一)今年1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民族文学新人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土家族青年作家向远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手中接过了2002年度民族文学新人奖———金鹰奖杯和荣誉证书。向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至今已在《民族文学》、《星星诗刊》、《湖南作家》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件。民族文学新人奖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从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各评出1人,是我国民族文学的最高奖项。(二)十多年前一个夏日,当我一身疲惫地从都市…  相似文献   

6.
《年轻无知》是爱尔兰作家帕特里克·卡瓦纳所写的自传。笔者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采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分析解决原文中涉及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翻译问题,论证了生态翻译学在爱尔兰文学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藏族先民丰富的生态伦理传统,并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史诗所蕴涵的生态伦理传统,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态意识,这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是一个开放的、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新的批评方法。用这一全新的视角解读风靡全球的小说《大象的眼泪》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小说中体现出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和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作家和作品数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文学与文化结构的扩展和增添。回族作家和学者不但促进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人类另一重要的文明成果——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及文学,从而对中国文学起到了有力的丰富、补充和拓展作用。回族作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他们始终将民族与国家、民族性与人类性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峰先生编译的原苏联东干族作家小说散文选《盼望》一书,选辑了东干族文学家的18篇小说、3篇散文及前苏联著名东干族女文学评论家法蒂玛·玛凯叶娃博士的一篇序文,向我们展示了东干人民在苏联卫国战争、十月革命、和平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所组成的一幅幅立体的、东干人民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我们不能不惊叹:只有百余年历史、近10万人口、六七十年民族文字历史的东干族作家文学,竟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一1939年至1945年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伟大卫国战争,是对包括3万多东干族人民在内的苏联各民族的一场严峻考验,东干族人民…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界,传扬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特·赛音巴雅尔.他是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著名蒙古族作家、编辑家、文学史家,曾任《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编审.他主编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等系列三部文学史,创意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为中国多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学》即将创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文学》,即将在北京创刊。主编陈企霞、副主编玛拉沁夫。《民族文学》用汉文出版,发表全国少数民族作家和作者创作的反映各民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少数民族优秀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作品,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风光景物的随笔和游记,关于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介绍与评论。《民族文学》将体现我国文学的多民族性和少数民族文学绚丽多彩的特色。1981年为双月刊。 (博·巴尔斯)  相似文献   

13.
王爽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202-203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提出了狂欢化理论,即文学的狂欢化和双重性,这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这一理论也被称为世界文学领域的重大发现。英国作家戴维·洛奇曾深入研究巴赫金的理论,并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加狂欢化风格。这两位作家都是英美文学领域的带头人物,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文学存在论解读两位带头人物的作品,就可以理解狂欢化文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魏春春 《西藏研究》2012,136(6):88-94
《西藏文学》2010年刊发的小说作品在民族性的书写上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民族的历史记忆书写,二是民族的生态境遇书写,三是民族的心理依恋书写。从叙事的角度看,可分为魔幻叙事、历史叙事和回环叙述三种模式。整体而言,魔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身份角色已为魔幻的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烟火习气所替代;历史叙事有待突围;时间叙述有待创新。从中可以看出,《西藏文学》及西藏文学依然徘徊在传统文学写作模式和现代性文学写作模式的焦灼状态,不过,《西藏文学》目前作为西藏文学主阵地的地位依然非常强势,不仅承嗣着西藏当代文学固有的文化气息,而且表现出试图调整西藏文学格局的宏大文化视野。同时,尽管西藏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落后,但也不乏富有潜质的有望引起文坛震动作家。  相似文献   

18.
文学家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家的作品中都会有所呈现。在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中,沈从文的经历是相当奇特的。从湘西的懵懂少年到北京的漂泊最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样的经历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呈现。  相似文献   

19.
三部“大史”引出的后续故事:立志建立一个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中心特·赛音巴雅尔,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著作丰厚。文学界的前辈都叫他“老特”。接触他你会发现,这位头发斑白、话有点多的作家热爱文学如同生命。而他身上的豪气远远胜过他的书卷气。最可贵的是,来自草原的老特,除了著书,总是怀着与文学相关的梦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老特曾创造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两个“第一”:第一次主编出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体系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中。1997年的11月,当我们为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仪式上…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作家协会与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于2002年8月揭晓,张承志散文集《一册山河》、杨峰散文集《托克马克之恋》获该奖项中的散文奖。同时获奖的穆斯林作家作品还有:马知遥的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汪玉良的诗集《水磨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