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具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感觉,还有一种人们常说却不知其然的“第六感觉”。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去年春节前夕,一位老太为了让儿女回家团圆,竟然想出怪招,用小刀朝自己的腹部连扎6刀,受伤后被送到医院抢救。当子女从外地赶回来后,她却开心得笑了。江苏盐城兴桥镇的陈奶奶为了使子女常回家设立了“子女探望奖”。河北邯郸市广圣县焦庄村的程奶奶,特意建了个“子女探亲账本”,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都及时地记了下来,还准备设个“回家奖”。青岛市72岁的魏老太,去年春节后来到了公证处咨询:“能不能立个公证,让我女儿和外孙经常回来看我!”原来年前与她相依51年的老伴去世,三个女儿都没来看望她,她独自寂寞地过了大年。  相似文献   

3.
异度空间     
《阅读与作文》2007,(6):40-41
你相信“第六感”吗?你相信存在隐形空间的说法吗?哈里.波特式奇迹——超感应力 科学实验表明,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昧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模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的超感应力。  相似文献   

4.
于建 《百姓生活》2010,(6):31-32
胡小燕,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她首次当选。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胡小燕的手机再次成为热线,农民工兄弟姐妹们都希望“小燕姐”给他们捎个话。她说:“我今年关注的仍是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欠薪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常用“第六感”来替换“方向”这个词语,因而,方向的真正含义就逐渐淡化了。就像罗盘指南针可以指示方向一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目标,其实那就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觉惠和鸣凤是现代作家巴金的著名个说《家》中的一对主仆,两人间的爱情如昙花一现终落得悲剧结局.高公馆的三少爷高觉惠,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逐渐觉醒,他向来不怕别人嘲笑他是个人道主义者,不管在什么地力.从不摆“三少爷”的架子.从不怒斥,打骂下人,出门从不坐轿子.认为“人抬人太残酷”。鸣凤是侍候觉惠兄弟的侍女,年龄与觉惠相仿.八年间她侍候他起居生活,在一处玩要.长大。由于家奴的身份决定她胞受压迫.折磨.在她那张美丽的少女的脸庞上和眼神里总带着“顺受的,毫不抱怨的,毫不诉苦的神情”。这“神情”给觉…  相似文献   

7.
“移觉”和“移情”分别属于修辞和美学两个范畴,它们都与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联系。研究“移觉”和“移情”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而且对于深入探讨修辞与美学的关系也是十分有益的。(一)“移觉”是在“通感”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修辞格。六十年代钱钟书先生发表了  相似文献   

8.
东街 《社区》2005,(21):21-22
近3个月来,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梅堰社区38幢的顾大妈,家务活减轻了不少,这都是“社区服务卷”帮了她的忙。从2005年7月开始,余杭区东湖街道梅堰社区的37户家庭每月都能从社区领到40元的“社区服务卷”,享受相等价值的家政服务,这是拓展社区服务载体的一次有益尝试。顾大妈今年70多岁了,刚失去了相濡以沫47年的老伴,心情很悲伤。子女不放心老人,想把她接去同住。可顾大妈觉得老地方住惯了,环境、邻里都很熟悉,到新环境怕不适应,同时也担心给子女添麻烦,就一直孤身住在梅堰社区。虽然社区干部也经常上门陪老人聊聊天,但是由于社区…  相似文献   

9.
阿莲 《百姓生活》2010,(10):13-14
有一位单身母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自己4岁的亲生儿子故意“弄丢”至少6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与关注。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何多次“弄丢”儿子?她的母爱载体——对子女的监护权,是否会被法律剥夺?  相似文献   

10.
【韩国《每经周刊》4月5日文章】题:韩国出现“不给子女留遗产”运动。由于最近韩国接连发生因为继承遗产而犯罪的事件,人们都觉得遗产对子女是有害无益的,因此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已经悄悄开展11年的“不给子女留遗产”运动一被公开,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给子女留遗产”运动的内容是:一,为提防自己死去,每年都写  相似文献   

11.
姜活兴 《老友》2009,(6):32+37-38
丈夫接二连三大病,最后导致瘫痪,还失去了语言能力。十年的日日夜夜,为了服侍好丈夫,她很少睡过安稳觉,很少出门上街,甚至没有舒舒服服地吃过一顿饭。丈夫气色越来越好了,皮肤越来越红润了,头发开始乌黑发亮了。而她,牙齿掉了,头发白了,身体憔悴衰老了。单位领导夸她是"传统美德楷模",邻居赞她"真伟大",同事说她"了不起",子女评价她"无私"。欲知详情,请伴随女主人公一起品味那份陈酿的爱……  相似文献   

12.
“与你丈夫复婚,他为何没跟你一起来?”她红着眼,低沉地说:“他已去世了!”“去世了?”我十分惊诧。“我们夫妻感情一直很深,彼此都离不开对方。即使只是短短的二三天,另一个在家也总觉得寂寞无主,觉睡不好,饭也吃不香。谁都羡慕我们两口子,有哪一家吵架,劝者都会把我们作榜样抬出来。我丈夫知书达理,脾气好,人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7,(1)
我曾采访过一位心地善良的李师傅。由于母亲患病后总是出演令人难以承受的恶作剧,又由于只有他能“对付”这些个“难以承受”,原来挺棒的身体现在生生累垮了,整宿睡不着觉,上三层楼都气喘……这位病态老母亲砸自己家门、撕衣服和被子、玩屎玩尿、骂人打架、砸窗户玻璃,最令人恼火的是她爱敲暖气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里,很多人将“睡了一觉”的“觉”和“睡觉”的“觉”混为一谈,认为这两个“觉”的意义和功能是一致的。其实不然。复合词“睡觉”表示进入睡眠状态,整个词由“睡”单独表意,“觉”没有明确具体的意思,它主要起音节陪衬的作用。而“睡了一觉”的“觉”则不同,它是一个动量词,与其前的数词一起,具有计算动作次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9,(10):34-36
神秘现象,就是一些发生在客观世界里,未能完全以科学解释的怪异现象。自有记录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难以理解、却有例证支持的怪事,例如人体自燃、第六感、鬼魂及降头,它们都可归纳作“神秘现象”。  相似文献   

16.
托马尔家住在印度北方邦一个名为朱赫里的小村庄,养育了6个子女和15个孙辈。她接触射击纯属机缘巧合。大约10年前,托马尔的孙女想去村里射击俱乐部学习,不好意思独自前往,于是拉上祖母同去。“我在附近等候时,决定试一试,”托马尔说,“教练看到我的射击成绩,颇感吃惊,让我以后再去。” 她说:“最初,我只是想支持孙女,后来开始喜欢射击,热爱射击,每周都盼望着去俱乐部。”  相似文献   

17.
“哎哟,听到了,听到了,医生你们讲的话好清楚,我都听到了呢。”82岁的施奶奶捂着自己的耳朵,笑得合不拢嘴巴。原来经耳鼻喉科的医生仔细检查,才发现让施奶奶耳背十多年的“元凶”竟是大块耵聍,俗称耳屎。施老太太多年来听力一直不好。子女们和她讲话,有时常常是鸡对鸭讲,有时一句话要大声地讲好几遍。大家只当她是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了,也没当回事。然而今年过年后,老奶奶的听力下降得相当厉害,和家人对话,常常要人家的嘴对着她的耳朵才能听清楚。日前,家人把她带到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凭借着专业检查工具,耳鼻喉科的医生“探索”到了施…  相似文献   

18.
《今日南国》2013,(2):56-57
“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朴槿惠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女儿,但她被称为“冰公主”,她曾这样冷峻地说到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现在,她有了为国效力的可能性。在2012年12月19日举行的韩国第侣届总统选举中,朴槿惠以微弱优势战胜主要竞选对手文在寅,  相似文献   

19.
有的评论家曾指出巴金的作品“没有一本是平静的、和悦的,他不曾有过灵魂的宁静,他的拿手文章是悲哀,“他是人类苦难的歌人”。事实上,巴金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包含有悲剧性的故事,笔下人物也大都有悲剧性的命运。他给自己那些心爱的人物常常安排了不幸的结局,即使杨木华大夫,作品最后也暗示了她的死亡。在这些悲剧人物中,作家尤其喜欢写优美的女性,写各方面都超过男性的女性。李静淑与杜大心、张文珠与李冷、李佩珠与吴仁民、鸣凤与觉意、瑞江与觉新……直至《纪念萧册》一文中的萧珊与巴金,他们都生活在痛苦之中,生活在毁灭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在新文学家庭矛盾叙事当中,“婆媳关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伦理关系,由于“媳妇”是一种“植入”型的家庭身份,除了自己的子女之外,她同“婆家”的其他成员,都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就决定了“婆婆”与“媳妇”之间,不可能具有母亲同女儿那样的亲近感。因此,新文学将其归结为是一种历史文化的遗留问题,并试图通过“启蒙”与“革命”的思想路径,去最终解决中国家庭内部的“婆媳矛盾”。然而,“婆媳关系”毕竟不同于“父子关系”,由于缺乏“血缘”这一亲情的“粘合剂”,即便是“父权”文化体制崩溃以及现代婚姻制度确立,它仍旧会是一种家庭内部生活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