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问题,学术界往往存在简单化倾向,这样不利于准确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丰富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现,是一种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应作为一个“创立时期”来理解。在这一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先是从事历史遗产的批判和继承,在理论的批判中建构自己的历史现体系,并进而主要是通过史学研究实践丰富和完善了这种崭新的历史观体系。从这个角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现的产生,才能得出合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正确说明唯物史观的产生,对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产生持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推广,这是长期来流行的传统看法;一是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早年异化理论的深化,这是近年出现的新见解。这两种说法在逻辑上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从史实根据来看,都脱离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际形成过程,忽视了实践唯物主义对唯物史观产生所起的巨大作用。 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推广说”,由来已久,自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新世界观的进程中,曾宣告传统哲学的“终结”。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开始形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或直至今天)成了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名词。然而,这一体系从一开始就受到非正统的或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的挑战,而且从本世纪中叶起,对这一体系的改革在把它奉为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成为普遍要求和现实任务。 为了真正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变革的深刻含义,为了有效地改革现行哲学体系以便充分展示和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革命精神,有必要回顾一下人们常常提到但又未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从其中抽取任何一个有机联系的环节,都会使整个体系受到破坏。遗憾的是,在苏联的哲学和方法论教科书中并非总是明确而始终一贯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概念完整性。某些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及其他传统组成部分却置之不理。另一些作者又认为哲学知识的特点仅仅或是认识论,或是本体论,或是逻辑学。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定义更是众说纷纭。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把作为一种完整知识的哲学的对象单纯地归结为它的某一个组成部分造成的。有人认为,这种分歧现象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  相似文献   

5.
一、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阶段的最高发展恩格斯在逝世前5年中,与工人运动的活动家,社会主义者及青年们频频通信.书信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可见,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非常重视.在这些书信中,恩格斯一方面更加准确地重新说明和评价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另一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重要原理也作了新的发挥.大大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唯物史观创立半个世纪以来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精心研究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实斗争发展的需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以后,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歪曲和攻击,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把唯物史观歪曲成“经济史观”“经济唯物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之流)也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歪曲为“经济决定论”,否定上层建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也把唯物史观简单化、庸俗化,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变成简单的公式,并自称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恩格斯正是在同这些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推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理论基础,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正确性的思想指南。邓小平同志确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体现,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下,才能正确的贯彻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加深对其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的思考俞吾金在《学术月刊》1994年第7期上撰文指出,人们通常都说马克思的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但究竟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究竟如何?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一般又依据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相似文献   

8.
实践标准与生产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发现和本质特征,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所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标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是我们党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地弄清这两个标准的基本理论及其意义,以防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认识的偏差,有必要对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全面正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 在现在仍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中,辩证唯物主义部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都有其相对明确的理论来源,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不然。近年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它仍局限于普列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的水平上,突出表现是;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在其形成过程中的联系,缺乏深入、系统和全面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1.
完整的理论形态,必然是方法和理论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文艺现象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隐藏在两位伟人浩如烟海的著述之中,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之中,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和创新精神,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集中表现为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宝库,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文学方法的更新、观念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哲学基础问题越来越突出了。陈涌同志在与刘再复同志商榷的文章《文艺学方法论》中,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只能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我们考察全部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考察全部意识形态问题的方法论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相似文献   

15.
张奎良 《求是学刊》2012,39(3):5-12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这两个概念既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又具有重要的差异.文章首先梳理了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起源,指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加以系统阐释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恩格斯为了与经济唯物主义进行理论斗争采用的;随后,文章详尽地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在理论外延、理论性质、思想来源、理论侧重点等方面存在的区别.文章对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形态演变。这一形态演变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从"客体论"到"主体论",再到"存在论"和"价值论"转换的内在逻辑。而形态演变和内在逻辑转换,又意味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实现了从照着"宣讲"苏联模式教科书,走向了创造性地"回到"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最终走向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卢传实 《探求》2002,(4):4-6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三个代表”是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科学体系,深刻地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文章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哲学内涵:第一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三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提出把“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实际相结合的桥梁,指导我们进行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薛德震同志在《再谈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进一步补充了他在《解放的哲学和哲学的解放》一文中的观点,对我们与他商榷的《也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一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我们十分赞成把这个讨论继续深入下去,以求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理解。分歧的焦点在哪里?我们同薛德震同志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唯物史观是怎样产生的”,也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要创立唯物史观”,更不在于人是否历史的主体,而是在于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9.
从一九八四年开始,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及教科书体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作为这一热潮的回声,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浙大哲学系万斌副教授等编著的《哲学原理》教材(以下简称《原理》)。《原理》的作者突破了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的传统逻辑结构,简洁明快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见该书第40页,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并在此基础上以认识论作为基本原则,构筑了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理性的发展轨迹——评《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卞敏自然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两大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就历史观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理性的一种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