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都城的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长安都城地位的丧失既是关中地区经济衰落和全国经济重心转移的结果,又与民族关系的变化和军事中心的转移等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经济重心的吸引和运河的牵引等因素的作用下,都城由长安回归中原,横跨汴河之上、坐待漕运之利的水陆交通枢纽——汴梁最终因其优越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条件而取代长安和洛阳,成为五代和北宋的主要都城。  相似文献   

3.
古都文化是开封市旅游业的核心资源。基于创意视角,开封古都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的思路应为:提炼文化旅游主题形象,深化古都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古都文化吸引力;开发创意旅游产品,增强古都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4.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许惠民关于宋代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拙文“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及“北宋时期开封的燃料问题”[1]已两度作过考察与揭示。由于传统燃料木柴的危机,也由于宋代矿冶手工业的大力发展,促使了煤炭在宋代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显运 《殷都学刊》2008,29(4):50-57
北宋时期河南畜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官营牧马业空前繁盛。从地域上看,京师开封的畜牧业独占鳌头,豫西洛阳、豫北安阳、新乡、豫西南南阳等地畜牧业异军突起,淮河流域的信阳则相对落后。畜牧业的发展得益于北宋时期气候的寒冷,农牧分界线的南移;三京四辅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以及河南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蕤 《西域研究》2003,(3):33-38
唐、五代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民族格局和中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 ,学界对这一时段的丝路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西夏崛起 ,占据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认识更为模糊 ,甚至有过盛唐之后丝路贸易断绝的观点。本文在分析北宋时期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基础上 ,就北宋时期诸蕃与中原的朝贡贸易、中继贸易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北宋时期丝路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8.
木材和燃料的供应是关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大事。北宋定都开封时期,都城人口超过汉唐,而附近却没有森林,因此,东京的木材和燃料供应便成为紧迫的问题。文中认为,北宋东京的木材供应仍远求于隋唐以来就在不断利用的西、西北山地,因而延续了对那里森林资源的破坏局面;燃料供应在北宋初期还以薪炭为主,但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北宋中后期东京居民和部分手工业作坊开始把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来源。这标志着我国燃料应用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北宋运河时代,文人对汴水的书写呈现不同以往的风貌与内涵。首先,汴水成为寓居、交游的生活空间,汴水书写走向日常审美化,展现了北宋文人主动欣赏与融入都城生活的姿态。其次,北宋文人在运河时代语境下对仕途迁转的体验更为丰富,对出入世矛盾的省察也更为深刻,其汴水书写体现了对仕功以外人生志趣的探索。最后,北宋神宗时期关于汴水治理问题的争论催生了以漕运话题为中心的汴水书写。北宋文人关注民生,以"平视"都城的角度书写汴水漕运,其选择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赵天改 《理论界》2010,(1):115-117
按照传统的北宋首都定位原因分析有两个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第一,北宋明明边患不断,为何还要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第二,北宋皇陵为何不建在首都开封而设在河南府的巩县?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从国家尺度上,分析了北宋首都定位于开封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缺陷,以及首都定位后以皇帝为首的政治家们在国家尺度上的平衡与弥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从新角度解释了西京洛阳地位崇高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首都开封之所以引起中外史学界的广泛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宋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也不只是由于它是十一世纪前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繁荣兴盛、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的都市,更主要的是,因为开封不单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形态,具有世界性的典型意义的大都市。所以,通过对北宋首都开封这一大都市的深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在宋代的发展状况,而且也将有助于世界城市史的研究。 本文只就开封的人口、手工业工场和城市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开封的城市形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雪灾频仍,数次致人畜大量冻死。其原因是频发的雪灾,造成城市生活物资需求激增,但供应受阻,供需平衡被打破,雪灾加剧了较低的交通运输水平造成的城市物资巨大需求与供应能力不足间的常态性矛盾,对居民生活、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应对雪灾、保障开封供应,北宋引洛入汴、优化燃料结构、鼓励贩运贸易,以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城市供应能力;完善粮食仓储系统、设立燃料常平仓、广植草木,以增加物资储备,增强抵御雪灾能力;采取弥灾、减灾等针对性措施,减轻雪灾影响。这些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并未能从根本解决开封及古代都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常态性供需矛盾。靖康年间极端大雪严寒天气及其严重影响,成为加剧宋金战争中开封陷落、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雕版印刷技术虽然发明于前朝,但是,真正得到普遍运用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是在两宋。北宋都城开封,大量的雕版印刷图书、画像、历本等进入了交易市场。开封作为首都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在印刷品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开封的印刷品交易数量巨大,影响广泛。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重要价值,对政局和历史发展都发挥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合群 《社会科学》2007,1(12):132-138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里坊制由鼎盛走向崩溃。这一崩溃过程,萌芽于唐代中晚期的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内,里坊的崩溃,以"侵街"为突破口。由于宋廷极力制止,使得崩溃过程出现了复杂性与反复性,直至北宋末年,里坊制才彻底走进坟墓。从此,宋东京城内街市、楼阁遍布,官民混合而居,呈现出崭新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5.
杂艺、博学使道教保留生活情趣和学理探究热情;家境贫富的两个极端均有助于宣扬或论证道教对世俗功利价值的超越,增强道教的跨阶级吸引力;心智超常"神童"归宿于道教、暗示道教是个人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著名道教人物挫折很少、且挫折率与道教衰落呈高度正相关;在人格内倾/外倾比例上是32;长寿效应中以外炼为主导行为的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北宋时期、高寿道士最多.  相似文献   

16.
武强 《兰州学刊》2012,(12):43-51
开封城市历史虽然十分悠久,清代的相关资料却十分稀少,但从市井小说《歧路灯》中能整理出大量史料;再结合城市意象理论,从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区域等五元素的角度探讨清中期开封的城市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开封城市意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节点元素,其他四类元素往往围绕节点而展开。这一现象反映着清代开封城市发展的特点及性质,即仍停留于传统时期;受到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开封的繁华和兴盛很难维持,其城市意象也只能停留于点状元素,城市发展逐渐步入相对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重心发生着重大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心的关中、洛阳地区趋向衰落,国都东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定都关中的经济、政治弊端早在唐代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与警示,而北宋定都开封虽然借助了东南漕运之利,有助于宋初政权的稳定,但军事地理形势上的先天缺陷又成为靖康之难中汴京迅速陷落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战争频繁激烈的南宋时期引起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的积极响应,迁都关陕、襄邓奏议在南宋前期曾经是确保社稷安全、进而恢复中原的中兴良策,遗憾的是最终都被束之高阁.反思唐宋时期的迁都之议对今天全面的认识历史上的定都与迁都的成因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开封古建筑的装饰艺术彭景荣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战国的魏、五代的梁、汉、晋、周以及北宋与金,都曾于此建都,号称七朝都会。开封又是历代郡、州、府、路、省的首邑,向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是北宋在此建都长达168年,曾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说...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公元一○二一——一○八六年),字介甫,江西临州人,是北宋时期一位具有法家思想的进步政治家。北宋仁宗(公元一○二三——一○六三年在位)时,他从地方官被逐步提拔到中央机关,便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精神,积极宣传改革。宋神宗(公元一○六八——一○八五年在位)上台以后,又先后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和宰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运动,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展开了尊法反儒的斗爭,把长期进行的儒法论爭推向一个新阶段。王安石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衰落  相似文献   

20.
刘兴亮 《兰州学刊》2011,(8):166-172
北宋时期,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的东移,经济中心的南移,西北地区在文化方面逐渐衰落,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新兴士人的总体数量亦与其他路分拉开了距离。但是同时,正是这种内外因素的作用,西北的士风,开始更为密切的与民风相关联,呈现出很多地域性色彩,这是北宋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