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为对外经贸的扩大,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随之兴起,特别是商务信函的翻译研究。而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使得商务信函具有了美学取向。本文从美学价值为视角,结合商务信函本身结构特点和文体特色,探讨商务信函翻译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仝月春 《职业时空》2012,(3):152-153
如何使中国文学更好地输出以及如何再现原文的美是译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选取《桃花源记》为例,以翻译美学为切入点,研究了方重和林语堂的译本。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造诣。他在著名的《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突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将美学思想运用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林语堂的《论翻译》为基础,立足于他的美译观,客观地介绍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并具体分析他中译英作品里的典型例句,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中"五美"相融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是美学领域重要概念,我们可以从美学角度分析文学翻译的策略,其观点走向读者,读者视域,和填补空白等概念犹如一股清风,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气息。本文探讨在接受美学的视域下、时代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全方位地了解世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学者在文学翻译上的研究使得相关理论层出不穷,英美文学翻译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重要桥梁,对于英美文学的翻译,本文介绍了翻译规范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语境文化因素,探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翻译理论在发展中不断自我完善、拓展,与此同时,翻译实践活动不断出现新的方向与热点。从古至今,人一直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人工翻译一直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前提。那么机器翻译的出现是否挑战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成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翻译层次观在人工及机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思考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以理翻译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其在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绘本文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式,其将绘画艺术和文字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独特的感官享受和审美特质。所以相较于传统的文学翻译来说,绘本翻译不仅仅要利用要讲绘本文字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同时也必须有要保证所翻译出来的内容能够切实的迎合绘画艺术中所要构建的美学世界。《The LORAX》是英国作家苏士博士一篇关于爱护环境的绘本,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儿童绘本的审美情趣,而馨月所翻译的译本《绒毛树》在原有的绘本审美情趣上呈现了儿童绘本翻译的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说对《绒毛树》的译本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儿童绘本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盛行,其对翻译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女性主义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对翻译理论有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从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选择上以及从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展开分析,最后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文本意义的话语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现代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通过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否顺利进行与读者是否接受密切相关。《日瓦戈医生》自20世纪80年代译入中国后,翻译热度居高不下,但读者对各译本接受程度不一。基于此,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研究《日瓦戈医生》白春仁、顾亚铃合译本的翻译策略,寻找更容易被译本读者接受的文化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译实践对文化翻译的处理方式灵活多样,而许氏翻译理论则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扬弃和发展。本文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结合诗歌翻译实例对许氏理论(以"三美论"为主)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客观、准确的评价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指出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今德国最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对翻译过程存在决定性作用。翻译目的与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以及对原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和译文的转变等息息相关。在翻译进程当中,以目的为导向,以语内语际相一致和充分性作为评价方式。在对目的论的起源与拓展以及其理论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突显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的起点,对中国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佛经翻译史,既是高僧大师云集的翻译史,也是翻译方法百家争鸣的翻译史。佛经翻译方法的发展,其背后揭示的是译者翻译观——特别是原作观的发展。研究原作观的变化,对翻译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佛经翻译方法的历时演变,分析原作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杨、黛夫妇合译与霍克斯、闵福德合译的两个不同的《红楼梦》版本中的一些诗歌的翻译,从而指出,在翻译具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作品时,应以语义翻译为主,并适当引入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对贸易各方运用商务英语进行交流的标准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通常,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特征与一般的文化交流翻译应用存在差异,前者对信息语义转述的要求极高。基于此,功能翻译理论引入到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应用过程当中。实践证明,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到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是极为可行的。本文就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领域的实际应用及意义进行深度探究,剖析功能翻译理论于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学界近年来比较重视对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的研究,却忽视了文学文本的作用,文学文本也应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结合功能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以鲁迅小说的日文翻译为例,探讨文学文本的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进而探索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文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如今已经进入了"创造性的转折"时期,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源文本转化为目标文本的单一过程,而是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关于英语分支的学科和教育学,正在进行针对写作和文学翻译的研究,即使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教授职位已经开放,但是,翻译界还没有理论来阐明,用什么样的创造性写作方法和知识基础来丰富文学翻译的课堂。众所周知,翻译和创造曾是重叠的,创作性写作和作文最初是统一教授的,并未做区分。在东英吉利大学的文学、戏剧和创造性写作学院(英国)和洛瓦大学的洛瓦作家研讨会(美国)等写作项目中,创作性写作和翻译都是作为同一概念出现的。虽然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于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定义,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揭示其中更多的教学联系点,因为我们不能在教授文学翻译的同时,却否定翻译能力是能够教授的。创造性写作和文学翻译是否可以通过教授而习得,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了,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及研讨会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随之作为商品推广重要手段的广告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语翻译语言作为一门艺术语言具有浓厚的美学色彩。因此,对于广告语的翻译已不再只是文字的简单转换,而必须考虑受众的心理和审美诉求。本文从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当代广告语翻译的审美诉求,即当代广告语翻译的诉求特点、大众审美心理对当代广告语翻译的影响、当代广告语翻译的美学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李铮  范敏 《现代交际》2010,(5):69-69
普希金的翻译观在俄罗斯文学翻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翻译实践与翻译评论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翻译提供了范例,同时也从宏观上将对翻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张稳  刘杨洋 《职业》2015,(7):61
从消费者(接受者)的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研究越来越受人关注。故而本文旨在研究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以期为商标翻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