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艺术的生存状态或者可以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一言以蔽之.丹托推崇杜尚、凯奇、沃霍尔等人,认为当代艺术呈现的"后历史"无序状态,正是应验了黑格尔当年以艺术为哲学之一特定阶段的艺术终结论.但丹托言终结并不意味消失,而毋宁是指艺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状态的变异,以及意识形态的位移.故而面临艺术市场已被跨国资本主义全面转型的所谓后艺术生存状态,政府制订相应的文化政策,资助艺术的健康发展,将被证明远不仅仅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2.
面对后现代艺术的事实,丹托认为,现代主义艺术已经终结,这一历史进程实现了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与之相关的,是以“美”为核心的古典关学的退场,转而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艺术哲学。它以意义为中心,以阐释为手段,以历史性、多元性和差异性为原则。虽应后现代的历史潮流而生,却以涵盖一切艺术现象为旨归。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历史终结论不仅是他的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对于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这个问题上,康德各个文本中呈现出来的观点似乎是不一致的。这需要从现象界和理知世界两个层面来思考这一问题,并可以分别从个体与整体两个视角来考察。在现象界的个体视角中,历史的终结意味着每个人在其生命终结时自己清算一生的所作所为;而在现象界的人类整体视角中,历史是永不终结的,历史总是向未来无限地延伸着,人类世代也是向未来无限地延续着。在理知世界,历史的终结对于个体灵魂而言意味着,灵魂对整个感官世界的疏离和无能为力,在这点上,康德否定灵魂轮回转世的观念;而从整体视角看,全部人类历史从开端到终结,都在上帝的预见和掌控之中,终结不是一个瞬间事件,而是人类在全部时间中的恒久功业。康德通过这种历史终结论一方面论证了普遍历史理念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揭示了道德上的终极目的在普遍历史中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典型的科学史实,分析了霍根关于科学终结的内、外两个方面论证的错误,指出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类一定历史时期认识的有限性使科学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认识的每一次突破都把科学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科学的停滞是相对的,突破是绝对的,科学无终结.  相似文献   

5.
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网络艺术已日渐形成自己的后审美范式,即虚拟现实的符号审美、在线交互的活性审美和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这些艺术审美方式的变异是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在网络时代的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6.
苏琪 《东方论坛》2004,(4):35-37
西方学者发出了种种“终结”的感叹就当今特定的西方社会来说是可以解理的.但“终结”并不意味着死亡与消失.鉴于艺术活动在满足人类精神需要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其融真善美于一体的本质,人们对艺术活动的精神需要是不会终结的.  相似文献   

7.
8.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弗洛伊德爱欲本质思想加以综合改造,提出具有本体论意味的爱欲解放理论,以此批判人类异化的现实。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即对个体追求美好的满足具有绝对合理性。电视艺术的艺术性最主要的功能是使受众获得审美享受,从而愉悦心情,其终极目标就是使受众获得审美自由。审美自由决定了艺术表达、艺术欣赏的自由,也是人性爱欲解放的最终展现。  相似文献   

9.
文学性与文学艺术终结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关文学是否会终结于电信化时代的话题目前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热点,理论界对这一话题的争论不休难达一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终结"一词的含义界定不清晰所致,缺乏一种对理论前提的批判意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学的"时代"终结了,而不是"文学"本身.另外,某些学者对"文学性"泛化的言说,造成了"文学"与"文学性"的错位,看似是对文学出路所作的一些变通性思考,其实是真正意义上对文学的杀戮.文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生命和谐与完整的需要,至今仍然是人类无法离弃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对于艺术终结论,学界早有非常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理解,笔者认为,如果将艺术终结论推进到足够远的地方,即后现代消费社会,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实际上,后现代语境恰好造就了艺术终结论的一个反例:艺术并未终结于哲学,而是相反,哲学在走向终结的同时,迎来了艺术的复活。当代艺术的创作论、作品论和接受论在形式意义上完全复归了古老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新艺术运动是艺术设计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环,在现代设计长河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强调、多元文化的继承、内容的朦胧性和多义性等层面上展示了与当代艺术设计相吻合的特征;在对艺术设计传承和艺术设计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书籍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技术更新的因素 ,有从事书籍艺术创作者引入艺术构思、形式所产生的进步 ,更有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以适应书籍艺术设计的原则方法注入艺术创作的种种手法。艺术家们应发挥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与新颖的构思技巧 ,研究书籍艺术的设计规律 ,推动书籍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与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技术与艺术二者关系的理解不尽相同。进入新的时期,在此问题上的认识更是人言言殊。事实上,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艺术的表现方式、制约了艺术的发展水平、丰富了艺术理论,而且艺术也反过来改变了技术的价值评判标准,为技术的普及提供了有效的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达成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混乱。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消费同一性的观点来阐述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同一性 ,可以重新认识艺术消费者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 ,以促进整个艺术活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现代艺术与现代环境艺术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环境之生命线,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进步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艺术家重要的使命是艺术实践,艺术的创新创造为其实践之根本。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沉淀及智慧的创造,具有深远的含意。现代艺术源于西方,并在20世纪迅速转化成为今天的艺术主流,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浅释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相同人性特征的艺术属性,能反思迷惘的中国现代艺术。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产生的碰撞,对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实践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诞生经历了三次分离。第一次是作为一个精神环节从原始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第二次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从原始精神生产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作为艺术生产实现自身精神环节和物质环节的分离,即创作与欣赏的分离。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纯艺术",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则分别是"前艺术"和"后艺术"。后艺术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回到史前艺术的状态,成为无所不在、无人不能的美化环境、美化人生的"艺术化生存"。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混同,已经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一个趋势。当杜桑把小便器直接提交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时候,"艺术是什么",实际上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难题。但是,这一趋势并非意味着艺术与生活毫无区别,而是人们对于艺术的追问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就在于从传统的"何为艺术"的追问方式,转向当代的"何时为艺术"的追问方式。当代美学把艺术看作一个"开放的家族",关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如何",而传统美学关心的问题则是"艺术是什么",前者是通过"艺术如何"来知道"艺术是什么",而在后者那里,"艺术是什么"是知道"艺术如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