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冯沅君的代表作《卷葹》中所书写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在"五四"时期极具普遍性和写实性。被启蒙的第一代知识女性在追求自由、幸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面对激进主义思潮所大力倡导的"正义伦理"与文化传统中所沿袭的"关怀伦理"之间的剧烈冲突,新女性们无一例外地陷入徘徊、犹疑乃至于迷茫的境地。这一文学与心理现象也为后来者反思"五四"之"激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现代都市文学,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郭沫若早年写的一些对都市、机器的歌吟诗,象《笔立山头的展望》、《日出》、《上海印象》等表现了较为鲜明的都市色彩,赞颂了现代的都市文明。而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伤逝》,在茅盾看来就是一种“弹奏着‘五四’的基调的都市的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描画了时代都市生活的一角;郁达夫的《薄奠》和《春风沉醉的晚上》也曲折地映现了都市之光,触及了都市社会深层的状貌;蒋光慈的《短裤党》甚至还正面表现了大都会中工人阶级的壮烈斗争,等等。不过,严格说来,它们还只能看作广义的都市文学。因为,城市在这些作品中大多只是一种背景或布景,仅仅被当作一种空间范围,而城市之所以  相似文献   

3.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情感表达,民族复兴是五四精神的价值目标,与时俱进是五四精神的时代追求,不懈奋斗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五四精神,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要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时代的"先进者",发扬进取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培养担当精神;要勇于担起时代责任,勇做时代的"担当者",将爱国情与报国行结合起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1930年代的"乡下人进城"小说多采用政治、经济视角展开社会批判,尤其是"左翼"倾向作家的"进城"书写更为明显。王统照的《山雨》、茅盾的《子夜》《微波》、丁玲的《奔》、叶紫的《杨七公公过年》五篇小说构成了一幅1930年代的城乡"流民图",小说旨在揭露和批判支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外来资本"的"罪恶",呈现出"半殖民地"国家想象色彩。  相似文献   

5.
关于五四精神,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五四精神不同于五四旗帜或口号,五四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它既是传统的又是时代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同时五四精神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又有何借鉴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探讨。一、自强精神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五四青年弘扬了这一传统,具体表现有三:第一,自主。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青年应该是“自主而非奴隶的”。因为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在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之下,中国人很容易养成一种奴性…  相似文献   

6.
1918年 4 月 5 日 生于天津,本名查良铮,祖籍为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镇. 1924 年 3 月 16 日 《不是这样的讲》(文)刊于天津《妇女日报·儿童花园》,署"城隍庙小学第二年级生 查良铮(男)". 1930 年 6 月 7 日 《笑话》(故事)刊于天津版《大公报》,署"查良铮(十三岁)".  相似文献   

7.
明末徐鸿儒及白莲教活动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在文本中展现出差异性书写.《聊斋志异》借助民间素材,通过文学性笔法和叙事结构设计,在《小二》《白莲教》(卷四)《白莲教》(卷六)《邢子仪》篇中,塑造出徐鸿儒及相关人物的全新形象.并在民间评判基础上,构建新的历史立场,提出"左道正用"的独特叙事逻辑,以市井民众的丰富视角、多重叙事线索对该题材加以多层次书写.在构筑徐鸿儒事件的民间记忆基础上,反映出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5,(6):43-46
莫言从儿时在故乡聆听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到创建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向世人呈现了自己曲折、复杂的创作历程,实现了继承、借鉴后的创新,揭示了他与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之间的师承关系。莫言通过向蒲松龄学习,开始自觉继承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在汲取《聊斋志异》创作资源的同时,在小说中加大魔幻叙事的比重,注重艺术的转化力与创造力,通过中国式的魔幻叙事,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当代文化寓言,并在汲取诸多"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莫言说的"讲故事的人"考察其创作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关系,莫言的小说其实同后者一样,延续了民间的艺术创作道路并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色彩。从本地到本土,莫言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新思想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园地,其通信栏构筑了编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互动交流的空间。通过对1920—1925年《觉悟》通信栏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思想"觉悟"下的青年,却受困于思想蜕变与社会现实的差异,经由"通信"对自身婚姻、教育和学业等困境的展示,特别是参与由编者选择和构建的时政论题之讨论,将他们的个人经历与五四论题紧密相连。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觉悟》通信栏在邵力子要"根本解决"和"联合就是势力"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由"觉悟青年"到引导青年"走向革命"的蜕变。《觉悟》通信栏呈现的青年读者思想的变化历程,特别是由日常生活问题讨论所推动的思想革新,也是理解五四思想传播及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面相。  相似文献   

10.
苏雪林是处于五四新时代却具有浓厚封建传统的青年知识女性,其创作展现了所谓"历史中间物"面临的困惑和抉择。追求自由进步的同时,无法摆脱传统的重负,痛定思痛之后仍回归传统,阐释了早期女性觉醒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有其必然性,相对宽松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变化了的国际环境是"欧共"产生的良好条件。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是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潮流,顺应了自主探索的发展愿望,顺应了民主发展的客观形势。欧洲共产主义的沉寂原因是抱残守缺,泥旧不化,理论落后于形势;思想混乱,组织松散,实践上建树不大;脱离群众,党员涣散,缺少坚强后盾;两面受敌,内外交困,颓势难挽。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详细地论述了拉丁语作为一个渊源深厚、影响巨大的语言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进程,并且深入地考察了拉丁语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各国各民族的密切关系。文章还进一步的从历史学、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以及民族学的角度探讨了拉丁语兴盛一时的原因,及其渐次衰微的戏剧性轨迹。对于拉丁语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影响,本文也作了客观而独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从边缘处崛起--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写作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十年代的写作学研究深入写作行为背后的思维机制 ,逐步建立了以写作思维技术为中心的操作性理论体系 ,写作思维的奥秘逐步呈现。新世纪初编写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对中国当代写作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在反思 90年代以来写作学研究得失的基础上 ,文章对 2 1世纪写作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孙坚是在东汉末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崛起的,在镇压黄巾起义与军阀混战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地方武装强人。他参与讨伐董卓并斩杀其都督华雄,后来又被刘表部将黄祖的部曲兵射杀于岘山。但作为孙吴政权的奠基人,其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5.
试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崛起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分析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 2 0世纪末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笔者认为由于在中东问题上西方国家的强权政治、伊斯兰国家内部的矛盾以及伊斯兰教本身教义的影响等原因 ,使得在世纪末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同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中东国家狂飙突进的发展 ,特别是其强烈的政治意识 ,不仅对其本国的产生影响 ,近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文化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文化产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文化领域的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在全球化视野中考察,中国的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市场巨大、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但也存在产业规模太小与管理经验不足的缺点。中国文化产业的真正出路应当是创新的理念、高科技和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翻译在基督教的兴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的融合,就没有<圣经>,就没有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基督教本身.因此,通过对基督教兴起的历史背景,基督教经典产生过程中从希伯来书面语到希腊语的笔头翻译以及从阿拉米口头语到希腊语的口头翻译,一些希伯来语和阿拉米语词汇乃至句子之音译为希腊语的情形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可以深化该领域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在这一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价值理念的冲突和融通.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勃兴衰败循环往复 ,为什么有的国家兴盛了 ,有的国家衰落了 ,有的国家由盛而衰 ,有的国家由衰而盛 ?为此 ,产生了诸多解释范式 ,从官位配置角度探讨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将有益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后秦统治集团在立国之前已经完成了"变夷从夏"的转变。姚兴遵行华夏政治传统并将后秦推至鼎盛,正是以南安姚氏、滠头集团乃至关陇河西各族集体的中华认同为观念基础。后秦官僚君主制与滠头集团的政治传统具有冲突性。姚兴采用扶植"才兼文武"皇子的方式来巩固皇权,但动摇了储君制度的政治基础。用以维护南安姚氏第一家族地位的宗室出镇制度,也因姚泓的弱势而孕育出分离势力。后秦的灭亡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君主制与门阀统治之间的矛盾,并非缘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