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人才学的视阈,利用"属加种差"的界定规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恪守"力量中心"的基本遵循,对"人力"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进行寻根,使其回归和还原到自然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2.
规范、规范模态与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的概念极难通过属加种差的实质方式加以界定。采用规范与规范语句二分的方式、经由分析语句所含意义的途径则可以有效探知规范。因此,在语义学的层面,规范是表述当为观念的规范语句所表述的意义;法律规范则是法律文本中的规范语句所表述的意义。规范模态是规范的核心部分。法律规范和规范一样,二者的基本形式都取决于应当、禁止、可以和可以不四种规范模态。  相似文献   

3.
试论"节目主持人"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兴学科的理论建设,主持人节目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对该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与界定.对枝节问题旷日持久的纠缠使"节目主持人"概念界定等基础理论问题,出现了许多亟须廓清的认知偏误.本概念应当从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属性、角色任务、角色言语行为方式、节目语境特征等方面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4.
警务化管理与大学生个性张扬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院校,其最突出的管理模式就是警务化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体现了警察院校"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管理方针。而作为预备警察,其身份也是大学生,大学生朝气蓬勃、个性突出、思想活跃,两者各具特色,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一起必然会引起摩擦,所以,应从各自的本质出发考虑,寻求共同点,调和矛盾,构造和谐警院。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进行了界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名与定分止争的作用,但没有从本质、形式等各方面全面揭示出党内法规的主要特色,还存在定义要素不完备、调整范围把握不准确、创制方式规定不全面等问题。党内法规法定概念,需要从内在要求、制定主体、创制方式、制定程序、调整内容、保障手段、外在形式等方面进行重构:它是有权主体按照规定程序制定或认定的,反映党的统一意志,调整党务关系,规范党务关系主体行为,并由党内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特定外在形式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6.
警务化管理是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新生初接触警务化管理,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往往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警察院校应从警务化管理的育人角度出发,通过实施警务化特色的新生军训、辅导员队伍建设、警察职业情境实训、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在严格训练、坚实保障、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氛围中培育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警务的改革与创新必须树立警务全球化观念、法治观念、人权观念、服务群众观念;培养和提高警察坚定的政治素质、坚实而广博的知识素质、超强的能力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改革现行警务管理体制、完善警务目标内容、创新警务激励机制等警务运行模式;变控制型管理为服务型管理、限制型管理为开放型管理、"暗箱"型管理为透明型管理、静态型管理为动态型管理、事前型管理为事后型管理等警务行政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道德责任及其基本属性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伦理学界在对"道德责任"的界定上,大体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路和具体定义.其中比较完善的思路和定义应当是立足于语言学词典中对"责任"的一般含义的解释,加之以伦理道德方面的特殊限定来界定"道德责任"概念.概念认为"道德责任"即道德主体在道德上的分内应做之事和应当为没有做好分内应做之事所承担的道德过失.就其赖以生成的客观背景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鲜明的"习俗文化依赖性".就其存在形式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非制度化性和非严格明确性".就其对于道德主体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关系的存在形式来看,道德责任具有客观性.就其对于道德主体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作用的实现来看,道德责任具有鲜明的主体自为性和自律性.  相似文献   

9.
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概念的界定是技术哲学研究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作为一个多义性概念,在"科学技术"一词使用频繁的时期,技术之真义有被遮蔽的风险。"科学技术"是语词误用,已危及科学观念的传播,并有可能导致政策上的偏差。可以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进行划界。对技术的反思已经从认识论、人、社会、形而上学等维度延伸至技术实践维度,技术实践是一个有别于科学实践的,包含制度、文化、器物在内的多维度活动。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职务内涵的理解是界定职务犯罪概念的关键,也是对职务犯罪进行分类的必需。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方式、行为特征等十个方面,对职务犯罪进行了分类,目的在于加深对职务犯罪本质的认识,区别不同职务犯罪的特殊性,为制定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