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流浪儿童救助机构都能满足流浪儿童的基本救助需求,但对流浪儿童更需要的心理辅导、社会适应、教育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有所缺失。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优势视角出发,探讨如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健全流浪儿童救助模式,以帮助流浪儿童正确认识自身的潜能优势、提升自我适应发展能力,进而真正回归社会,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6,(8):I0010-I0010
安徽省蚌埠市救助管理站自《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温情救助。已经帮助11位因家庭贫困被迫流浪的儿童重新背起书包,回归课堂;将175位有家不愿说家和想回家说不清家的流浪儿童安全护送回家,替18位失忆老人找到亲人;为流浪50余年的八旬老翁认定户籍,妥善安置在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宝芳 《社会工作》2011,(14):91-93
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积极性不够;现行救助保护政策中的返家政策难以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救助理念滞后等。为进一步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条例;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鼓励措施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加大投入力度;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从源头减少流浪儿童,同时为返家儿童提供跟踪服务和制定儿童寄养服务政策;救助机构要以儿童为本,实现更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6.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630万人口的地级市,因地处川、陕、鄂交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大巴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心,流动人口历来较多。据统计,近5年来,该市收容遣送站年均收容、中转各类外流人员3500人次,其中,流浪少年儿童占20%左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文件精神,1997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收容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越南两国同为流浪儿童问题十分突出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它们根据本国实际,在流浪儿童保护工作中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为保护流浪儿童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4,(5):52-52
截至2003年底,由民政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在全国各地兴建了130个专门为流浪儿童提供紧急庇护的救助保护中心。2004年民政部还将拿出3000万元部本级福利金,资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表示,做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流浪儿童违法犯罪,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孙志翔 《社会福利》2014,(11):38-38
正我国法律规定流浪儿童是指完全脱离家庭和监护人,连续超过24小时生活在街头,且无可靠生活保障的18周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仔细思考法律对"流浪儿童"的定义,不难发现这其中的价值中立,将流浪儿童看作与正常儿童类似的群体,只不过生活方式不同,定义更倾向于救助过程中不排斥、不歧视流浪儿童。这与专业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接纳"、"尊重"的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流浪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儿童流浪源头预防的内涵及其实践儿童流浪行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实践表明,最好的救助是预防,最好的预防是教育。相对于原有的仅仅注重已发生的流浪儿童的被动救助,思考在源头上有效预防儿童流浪行为的发生往往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展国际合作关爱流浪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合作,共同实施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合作项目(2001-2005)。双方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新模式。项目合作期间,恰逢我国新型救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2,(10):25-27
牡丹江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自 1995年成立以来,认真落实各级领导指示,坚持以防治儿童流浪、避免儿童犯罪、维护儿童权益和促进儿童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努力工作,共救助保护流浪儿童1387人次,儿童受教育率达100%,转化安置率达 95%,巩固率达90%。救助中心三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保护未成人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民政部在牡丹江市召开了部分省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现场观摩会议,其工作事迹被选入了纪念建国50周年全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展览。  相似文献   

17.
怎样使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融入到正常儿童群体中,是从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作为给予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工作人员,如果我们通过正确社工理念、社工理论和社工方法的引导,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2,(12):25-27
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创建于2000年3月。几年来,中心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的新路子,用“教育好一个流浪儿,挽救一个人的一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化社会救助的内涵,分析研究流浪儿童的特点,把流浪儿童作为收容遣送对象中的特殊群体来管理,取得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6,(8):I0011-I0011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广东省流浪儿童保护中心在开展流浪儿童“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培训安置,使流浪少儿真正掌握了谋生技能,能够自食其力,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儿找到了生存出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嵌入式发展的视角下,通过对现有的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探讨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在流浪儿童救助流程中的角色和存在的症结,分析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组织相互嵌入的现实问题,提出嵌入式发展视角下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流程再造,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