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就要到来了。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并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困难、最弱小的群体,最需要关爱,  相似文献   

2.
家庭寄养是孤残儿童融入社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家庭寄养的实践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资助、科学的管理以及员工队伍的建设。洛阳市儿童福利院从2003年开始实践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洛阳市委市政府、洛阳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经常定期不定期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视察,  相似文献   

3.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即被家庭所遗弃,在儿童福利院这一特殊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这一特殊群体——孤残儿童,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残疾,还要背负由于特殊背景造成的心理障碍,他们无法同有家庭的儿童一样在小家庭、大社会中生活、成长,而家庭寄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它有助于孤残儿童各种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凯 《社会福利》2009,(2):57-57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多年来本着全心全意为孤残儿童服务的宗旨,坚持养育与教育并行,治疗和康复并举,注重各类儿童早期情感的培养、智能的开发及其他各项能力的促进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引导并帮助大量孤残儿童顺利回归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不仅在规模上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管理上也逐步融入社区环境,在寄养工作中突出社区居(村)委会的作用,与社区居民互惠互利,走出了一条具有社区特色的家庭寄养之路.  相似文献   

6.
建筑规划和儿童用房布局要有刚性的标准就儿童的照料与发展而言,不论在什么地域,他们的需要大体是一致的。根据目前的发展水平,可以分别不同规模和档次,出台几套建筑规划和房间布局参考方案,作为儿童照料基本要求的相对刚性化指标,供各地的儿童福利院建设参考,以避免低水平、不合规范的建筑出现,不能满足儿童的人性化养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领导班子在自治区民政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以《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为标准,以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医风建设、规范操作为重点,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务实苦干,有效地维护了儿童合法权益,为孤残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福利院先后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先进集体”、自治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区直机关“创百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1,(10):66-F0004
为了“让躺着的孩子坐起来、让坐着的孩子站起来、让站蓍的孩子走起来”,黄石市儿童福利院以康教为着力点,一方面,采用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感觉统合训练、针灸推辜疗法等等,针对孤残儿童的不同病情,进行个人评估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背景资料]2003年5月20日,南汇桃园家庭寄养服务中心上海市南汇工业园区成立,性质是民办非企业。至2008年,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业务指导和南汇工业园区的支持下,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中心的康复、教育、无障碍设施等硬件建设已渐趋完善,工作重心转向寄养家庭服务、社区康复和特殊教育等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8,(7):F0004-F0004
“关爱祖国的未来,奉献最珍贵的母爱”——张效廉市长的题词是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最好的写照!创建于2003年的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坚持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立足实际,在院内集中养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家庭寄养、儿童助养、  相似文献   

11.
黄继珍 《社会福利》2010,(11):61-61
湖北省恩施市儿童福利院一直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服务宗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优先为原则,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的发展问题,已形成了养、治、教、乐四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核心提示:由于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正常的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全国各地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往往因人、因时而异,既不利于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也不利于明确财政责任边界。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恩格尔系数法来测算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分析了测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提出了这种方法下的生活费调整公式,最后分析了其优缺点,建议儿童福利院采用这种方法来制定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并定期与实际情况对照以作出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遭遇不幸,或被父母抛弃,他们中间既有出生仅仅几天嗷嗷待哺的婴孩,也有蹒跚学步的幼儿。他们在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沐浴着党的阳光,感受着政府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爱。陈静院长用她无私博大的爱改变着一个个孤残儿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谭明珠 《社会福利》2010,(12):54-55
家,是爱的源泉,是温馨的港湾。每个人都有享受家庭温暖的权利和需要,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父母的呵护。家庭的温暖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化的作用无可替代。近年来,南昌市儿童福利院严格遵循"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为理念,通过大力进行城市家庭寄养,开办院内爱心家庭、用心开展残儿送养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需求之一:医疗救助的需求在儿童福利院,90%以上的儿童为残疾或患病儿童,且多数儿童残疾程度较重。这些疾患带给他们痛苦,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在获得基本的生存食物和空间后,他们最急需的是医疗救助。通过医疗救助解除他们疾患的折磨,增强他们生存的能力。中国政府非常关心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生存和生活,民政部于2004年5月启动了"明天计划",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3,(6):F0003-F0003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以儿童为本,着眼于生命、生活、生存三个层面,突出政府与社会联动,完善救治体系;突出永久性安置,促进孩子回归家庭;突出疗育结合,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朱松筠 《社会福利》2003,(12):46-5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民政事业的一部分,我国对困境儿童的照料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尤其是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模式,作为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儿童福利机构得到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谷正花 《社会福利》2013,(11):32-33
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孤残儿童除被领养外,家庭寄养是理想的养育方式。但由于寄养儿童中残疾类别多,残疾情况复杂,当地教育机构无法满足入园入学需求,寄养家长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寄养儿童基本处于自然养护状态。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充分利用院内教育、康复等资源,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学静 《社会福利》2006,(11):14-16
日本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长期以来,日本把贫困或失去父母的儿童称为需要保护的儿童,包括的范围大体与中国的孤残儿童相近。对他们的保护措施,大多是让他们进入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福利院来养护和保育。近年来,这种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儿童的援助也变得多样化起来。具体表现为:日本在1997年对儿童福利法进行了修订,不仅是满足于让需要保护的儿童进入福利设施,而是树立起一个理念,就是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丰富的个性、自立人格  相似文献   

20.
徐怡 《社会福利》2010,(2):51-52
孤残弱智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如何做好孤残弱智儿童的康复工作,激发这些儿童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潜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已成为儿童福利院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福利机构长期以来最困惑和十分棘手的难题。温州市儿童福利院就如何做好痴呆症型和自闭症型孤残弱智儿童的康复工作摸索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