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言语文本转换成意义一致的另一种言语文本。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读者期待视野和翻译规范,影响着翻译的标准和翻译过程中包括语义的选择在内的译者的选择。翻译选择的结果又慢慢地促进着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使语言更精确、丰富,文化更充盈、饱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文化语言学的涵义和界说。语言在历史上的每一宏观演变和部分微观演变都是文化上的原因造成的,而语言的现状是语言历史演变的结果,所以研究语言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演变过程都必须研究语言的文化背景。文化语言学是解释性的学科,而不是描写性的学科。研究中国的语言或方言,必须结合研究中国的文化背景,否则在某些领域里难免弄巧成拙。文化语言学的性质和对象与人类学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将先秦散文集、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纳入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该文本作为结构叙事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对文本总体叙事结构、文本的内容特征以及人物"语言行为"动机这三个方面进行剖析,试从结构的视角来看待文本长期以来备受儒学抨击的主题思想.对文本的阐释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了历史情境和个人文化经验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俄国符号学代表洛特曼从文本历史化、历史文本化角度驳斥形而上学实体本体论,重新建构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一方面,洛特曼符号学主张从历史出发理解艺术,克服结构主义文论剥离社会背景,人为割裂能指与所指,独尊共时性研究的弊端。另一方面,洛特曼符号学适度保留语言再现观,以艺术与现实的异质同晶关系,赋予文本记忆功能,将结构差异、充斥张力的文本组合成一套基于矛盾对立的历史叙事,有效促成了结构与历史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语支语言仅仅十多种,使用人口也不足百万,在汉藏语系数百种语言的汪洋大海里,好比沧海一粟。但羌语支现存的许多语言事实,却给我们许多启示。根据羌语支语言的差异,在类型上呈链状演变这一历史实事,我们提出了历史类型学问题,它可能是语言发生学分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这个命题由汉藏语系音节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语序类型和语义分化和改变的历史演变等许多专题研究所组成。由于羌语支语言比较保守,对它的一些语言事实的深入研究也许会对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有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从个体历史叙事到家族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然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小说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  相似文献   

7.
旨在利用时空GIS技术,整合历史方言数据及可能影响方言变异的非语言因素,建立汉语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研究者可以将汉语置于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直观地考察方言特征历时的演变与分布、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各方言间的亲疏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语言变异机制,综合考察中国历史时空坐标中的汉语方言演变轨迹。讨论了汉语历史方言GIS开发相关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从中国历史时空数据、方言属性数据、非语言因素数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特点、关系及其组织情况,并对相关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时空GIS技术,整合历史方言数据及可能影响方言变异的非语言因素,建立汉语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研究者可以将汉语置于一个广阔的时空背景中,直观地考察方言特征历时的演变与分布、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各方言间的亲疏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语言变异机制,综合考察中国历史时空坐标中的汉语方言演变轨迹.讨论了汉语历史方言GIS开发相关技术路线及实现方案.从中国历史时空数据、方言属性数据、非语言因素数据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数据特点、关系及其组织情况,并对相关难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语语言形成及其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言的产生、发展与演变对现代英语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英语语言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及对不同语系的吸收等因素是影响英语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了解与掌握语言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规律 ,对于现代英语语言教学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中国符号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典话语文本中表现的语言、符号认识和分析方法.<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论经典,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始终不脱离对使用语言的主体心理的理解,把语言、符号与人的"心"的自主性活动和这一活动的复杂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语言的意义表达,对文体的分析和对写作要义的阐释都贯穿着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意义的准确、丰富表达的视角.<文心雕龙>的这些语言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历史符号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其语言创造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与修辞方式,是女性小说写作成为可能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分三个阶段阐述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演变:嵌入男性词语世界并力图取得认同;与男性词语世界进行"破开",专注于女性自我的语言建构;回归词语世界本身,重新审视两性的现实与经验世界。梳理当代女性小说范式的递嬗演进,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女性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类型,归纳了彭州方言语流音变的特点,进一步总结出该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在语流音变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言接触与撒拉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撒拉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情况,分析了撒拉语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所发生的朝着汉语方向发展的趋势,并指出来自于汉语方面的持续而强烈的影响是撒拉语濒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变化是持续不断的,而不同时期的语言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不同,其变化的特点也是不同的.索绪尔的所指概念,特别是所指的任意性及与语义的关系的观点,可以深刻地解释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相互影响所带来的语言的新变化:英语与汉语的所指的趋同现象.这种趋同是以弱势语言的所指向强势语言的所指趋同为特征的,并依据受外来影响的不同强度而在语言的不同领域表现出程度的不同.这种趋同的内在原因在于语言的变迁与变异,外来语言的影响通过这种变迁与变异改变了原有语言的沿流,使之沿着趋同于外来强势语言的所指系统的方向变化.英、汉语言所指的趋同减少了人们使用英语时的障碍,在能指不变的表象下使不同语言的所指系统趋于一致,进而可能拉近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后果之一则是英语实际上成为人们的思维语言,而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则将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吾、我、余(予)、朕、印、台”几个,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后“我”在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汉语语言历时长久,第一人称代词从古至今在数量、称数、格各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和现实看,土家族社会有一个由土家语单语社会向土家语汉语双语社会,再到土家语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使用人群和使用区域逐渐缩小以至于濒危化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土家语濒危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劳动力外流、市场交易、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现代性因素。不论放弃还是保留土家民族语,都是土家族面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一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7.
语言濒危主要由语言交际功能退化而导致,但是在濒危过程中语言结构的变化不可避免。一般来说,濒危速度越快的语言其结构系统的变化越小;濒危速度越是缓慢而漫长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变化越大越复杂。像土家语这样受到汉语长期而深刻(密切)影响逐步趋于濒危的语言,我们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来观察语言接触对其结构结构的影响,可以看出语言在逐渐衰微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变化,看出濒危语言结构系统衰变的一些共同规律。南部土家语结构系统的变化全面而深刻,最终可能变得面目全非,成为语言质变的一种类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当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19.
语言接触性演变通常指的是通过目标语的某一些语言特征迁移,促成源语系统特征的增加、减少、替换或保留。近年来另一种接触性演变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即:目标语的自身演变趋势渗透到源语中,促使源语沿着同样的演变方向发生"共变"。在走向濒危的贵琼语和汉语的接触过程研究中,我们除了观察到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迁移的事实,也发现了一些接触性共变的事例。  相似文献   

20.
在历述了西裕固族与维吾尔族的历史由来、现代特征和西裕固语的使用环境后,重点比较西裕固语和维吾尔语常用词(组)的音变,具体为:1.汉语音位对西裕固语的强烈影响;2.两语既同源又有音变先后的发展序列;3.两语比较后显示出西裕固语的脱落现象;4.西裕固语语音的特殊性。从比较分析中得出:西裕固语是一个既求新、又存古、还随意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