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增诺布是西藏绘画史上属于门汤画派的杰出画家。因其出生洛札,故有洛札·丹增诺布之称(生卒年月不详)。他出生门汤绘画世家,颇有绘画家学渊源。因其天资敏悟,幼年曾被认定为转世活佛灵童。一度苦修佛经,兼修藏医,孜孜以求,颇得真  相似文献   

2.
一近几十年以来,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高山、珠山;龙江花山、沉香角、大舟头以及赫头山至新湾山等地的悬崖峭壁上,先后在几十个地点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崖画像。国内考古、民族、历史等学科的许多研究人员对此做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南部华安县汰内乡汰溪流域的崖壁上,共有五处崖刻,约二十余个象形图画文字(参见附图)。据方志记载,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早在唐代就已经为人所发现,清代的《福建通志》和《漳州府志》等方志对此也曾有过记载。一  相似文献   

3.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是清代在天山南麓发现的一处汉代摩崖石刻,又称刘平国“斫孔记”“开道记”“治路颂”“作亭颂”“治关城颂”等。该石刻是目前新疆发现的唯一一件具有明确纪年的汉代石刻,也是年代最早的石刻,故又称“西域第一石刻”。“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位于今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麓的博孜克日克沟口。这个南北走向的峡谷,东西两面有高崖,山口在峡谷的南端。  相似文献   

4.
乍雅政教小史乍雅,系藏文的音译,岩窝之意,今译察雅。在清代汉文史籍中,乍雅还有写作札雅和乍丫的,也有称作胡乍雅和札雅庙的。乍雅在清代实指今天察雅县的香堆镇(县府所在地),那时称烟岱塘或卡撒顶,今称烟多。有关乍雅的历史专著,藏文著作有昌都地区政协洛松曲登、白玛旺堆著有《察雅政教历史概述》(1987年),汉文著作有清代姚莹所著《康輶纪行》。吐蕃时期,佛教即已传到察雅.在香堆仁达乡有一拉康(佛堂),内有一组摩崖石刻佛像,有大日如来佛一尊,左右各有四佛徒和1个飞天女神,皆有唐代风格。佛像下  相似文献   

5.
<正>《西狭颂》基本概况《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峡颂》,碑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别称《惠安西表》。因碑文下有一潭,相传潭中有黄龙飞出,得名黄龙潭,又俗称《黄龙碑》。《西狭颂》为摩崖石刻,汉代隶书。刻成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6月13日(公元171年8月21日)。位于甘肃成县西10公里处抛沙镇东营村丰泉峡(也称鱼窍峡)中段的山崖上。全碑由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卢素文 《中国藏学》2022,(6):14-22+212-213
青海玉树迄今发现有5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大日如来佛堂内石刻和恰冈石刻图像题材为毗卢遮那佛与八大菩萨和毗卢遮那佛与二菩萨,皆与毗卢遮那佛有关,另外3处石刻图像为十方佛、佛传、初转法轮图和礼佛图等。文章通过对玉树勒巴沟吾娜桑嘎石刻和贝纳沟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的图像和藏文题记进行研究,认为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所刻的“毗卢遮那佛+二弟子+十方佛+《普贤行愿品》”的组合表现了毗卢遮那信仰与华严信仰的结合,吾娜桑嘎石刻中“释迦八相+骑象普贤+骑狮文殊”的组合则与法华信仰有关。这两处图像的出现,体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毗卢遮那信仰与以敦煌为代表的汉地法华、华严信仰的结合,是汉藏佛教交流中出现的新的图像样式,为研究汉藏文化在佛教信仰方面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7.
察雅仁达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是藏学界30年来持久关注的一个话题,主要问题涉及造像艺术特点、石刻录文的订正和题记解读、人物和地名考证、历史人物益西央身份认证等。文章通过作者于2016年9月的一次仁达摩崖石刻实地考察,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心得,目的在于为仁达摩崖石刻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1984年冬,在布达拉宫所座落的红山东侧断崖处,新发现了七块摩崖刻铭。①这七块摩崖刻铭与现立于龙王潭(鲁康)大门里东西两侧的康熙帝《御制平定西藏碑》、乾隆帝《御制十全记》碑较集中地记载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五次用兵的情况,而这五次用兵的前后一段时间里,正是清朝政府统治西藏地方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就这两通碑文和七块摩崖刻铭稍作疏证,略述管见,乞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通天岩坐落在赣州市的近郊,主要由三个山坳和四条山脊共同组成,是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对于赣州来说,那里不仅仅有着非常规律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同时在文明轨迹和人文底蕴方面也是非常悠久和深厚的.赣州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些文化是通天岩摩崖石刻内涵的依据,通天岩摩崖石刻也使赣州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探讨了赣州文化和通天岩摩崖石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藏新见两通摩崖碑刻与清中央"驱准安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秋天 ,我在拉萨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东侧断崖处 ,为“藏族石刻文化学”科研课题补充、核实有关材料 ,逐幅考察摩崖造像 ,发现了两通摩崖碑刻。由于后世其他内容的叠刻与彩绘 ,加之自然的损毁 ,辨识极其困难。也正因为直接从岩石上认读不畅 ,回家后四处翻书查典 ,但均无片字收获。几年来 ,曾又十数次前往并携相关工具和材料试图退去造像彩漆 ,使覆盖在其下面的文字显露出来 ,可此法并不奏效 ,每举收获甚微 ,但几年下来还是积累了一点。现结合直接导致这些碑刻遗存的历史事件 ,就清中央“驱准安藏”政策及其对西藏的经营思想做点探讨 ,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元代《整控江摩崖》至今犹存否?具体内容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弄清楚。过去,虽有史料略载和历史学家们的考证,但因未亲自核实考察过摩崖石刻,不详其真实,只按旧史料研究,故未有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天南地北     
天南地北西藏考古又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普查工作者最近在距拉萨百余公里的当雄县境内,发现一处约为十八世纪初的室内玛尼石刻。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处遗址堪称世界屋脊广的"古石刻艺术画廊"。这些罕见的古代石刻集中在一间平面呈曲尺状的屋子内,大大小小的雕刻石板密密...  相似文献   

13.
工布地区的第穆摩崖文字是我区珍贵的文物古迹之一。其具体位置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县门日区广久乡雍仲增村附近一巨石之上,面向西南。该处有两块自然堆叠的巨石,摩崖文字镌于下面一块巨石之上,而上面的巨石突出成檐状,故而文字风化不严重,字迹较同期赞普所立石碑之碑文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勒乌摩崖石刻比较完整地保留了苯教母续和大圆满在嘉绒地区发展的历史轨迹,也显示了象雄文明在嘉绒藏区遗留下来的深层的文化积淀。通过仔细的研究和缜密的考证,文章对摩崖石刻的内容、历史年代和文化价值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5.
管祥麟 《民族论坛》2003,(11):21-22
一、发现帽合山崖壁画座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西北8公里处的帽合山西南面的崖壁上,这里为大瑶山北麓,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是一处至今还未被外界了解的远古摩崖壁画。2002年夏末,一个偶然的机会,距崖画两公里的泰山村一位长者说:“你知道吗?东边帽合山的石崖上画有人像,我们这儿的人都说那是‘佛地’。”出于职业的敏感,我随即在当地请了向导前往探寻,准备弄个水落石出。帽合山为东西走向,是周围群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孤峰突起,形状特异,因形似“高筒帽”而得名。我在向导阿宏的带领下,扯着齐腰深的杂草灌木丛东行,往鲜…  相似文献   

16.
在蒙古国新发现的《封燕然山铭》摩崖是东汉窦宪北征匈奴后的纪念性遗存,与《后汉书》所记存在多处细微差异,个别异文可与蒙古国考古资料印证,凸显摩崖仍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结合史籍记载和蒙古高原地理可知,传世文献中的燕然山确为今蒙古国的杭爱山,摩崖所在是中原与漠北之间的一处重要交通点。摩崖下方的"汉山"题刻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再综合前述多处差异,推测班固后来对文本进行了润饰。  相似文献   

17.
七佛造像在我国早期石窟中多见,在建筑石刻中,全国仅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七佛塔为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在大慈真如宝殿后为供奉七世佛像修建藏式塔亭一座,将七佛的种族、姓名、神足、执事弟子、佛子以及父母姓名等分别刻在7块石碑上,并御制《七佛塔碑记》以记之。七佛塔的塔亭设计、线刻佛像、所刻碑文等对研究清代的石刻艺术和民族关系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杭州西湖宝石山造像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杭州西湖宝石山摩崖造像遗迹,分造像年代为元明两期,归造像类型为藏汉二式, 并就石刻造像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历史背景及梵文摩崖等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宝石山造像集汉藏雕刻艺术于一崖,对研究藏传佛教在南方地区的传播,汉、藏佛教造像图像学与风格的演变,以及汉、藏佛教艺术的交流影响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湖南早期人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栖息和生活于湖南境内. 从1987年在新晃县境内发现旧石器地点并采集到100余件石制工具以来,全省已在怀化、辰溪、黔阳、澧县、石门、临澧、桑植等市县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和地点200百多处,出土的各种旧石器以千计.  相似文献   

20.
传拓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技艺,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甚至早于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它是将单页纸片覆盖在碑刻、青铜器、甲骨、摩崖等文物上,通过墨拓的方法,将文物的文字与图画原貌地拓印在纸上,最终成为国家文物研究的珍贵藏品。至唐朝发展至今,传拓通过不断发展、创新,将传拓技术与艺术完美统一,真正将这一艺术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孔望山浅浮雕拓片的研究,来深入地分析摩崖石刻造像的传拓技巧与保护方法,作为一位传拓的延续者,将在传统的技术方法上进行不断学习与技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