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位高权重而让人景仰,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把理想和责任置于一个更高的境界,并用行动和成就为自己代言。审计署审计长——坚持不懈“得罪人”的审计长李金华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7月19日报道,针对国家审计署掀起的“审计风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参与调查的5200名网友一致对审计长的铁面无私拍手称快,认为虽然李金华的职责就是看管好国有资产,但他有勇气揭露出这么多“黑幕”,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76%的人对李金华的处境和未来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担心“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但他直言:“中纪委和监察部得罪的都是坏人,而我得罪的可能都是好人。”他表  相似文献   

2.
经典话语     
蒙编 《今日南国》2006,(13):71-71
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针对国家部委的审计报告曝光后的各方反应,国家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如此解释他的官场哲学。  相似文献   

3.
继2003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4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之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在“审计清单”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一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演绎审计的性质和职能,这也显示出审计长对审计事业的一片决心和忠诚。毋须赘言,审计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对党、国家和人民负责。如果遮遮掩掩,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放一马”,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和初衷,这也是一种渎职乃…  相似文献   

4.
休闲娱乐岛     
笑话 谁敢得罪 在一次政府会议上,赫鲁晓夫声色俱厉地指责斯大林的错误。突然,听众席上有人打断了他的讲话。 “你也是斯大林的同事,为什么你当时不阻止他呢?” “谁在这样问?”赫鲁晓夫怒吼。会场没有人敢动弹一下。于是,赫鲁晓夫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这是为什么了吧?”  相似文献   

5.
在一张语文试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道改错题:“大家都来了,只有他一个人没来”。这道题究竟是错还是对?对此曾引起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全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然“全体”都来了,那末,包含在“全体”中的“部分”——他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来呢?这是认为句子错了的人的意见。而认为这个句子对了的人也有道理。试想,当某人对你说话时,先指一指“来了的人”,当然可以说“大家”,而决不会说“大多数人”之类的话的,然后针对“没来的他”,当然可以说:“只有他一个人”。因此,这句话又何错之有呢?而且,在日常生活用语中,这样的例子还不少。现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审计风暴"曾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与其说是世人在关注李金华,不如说是民众在期待刚性反腐制度的力道彰显。记者深入采访李金华,这位善于发现问题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更关注"追究责任",他期待有一天审计不再成为"风暴"……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西安,不管何人见他,都带着教训的语气讲话,他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中国青年报》1988年3月27日) 说明:“不管何人见他”应改为“不管见何人,”第二个“他”可删。第三条鲁迅虽然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我却认为失之妥当,它并非中国古神话未得充  相似文献   

8.
把心转转     
而是发现和感悟快乐的心态!我们缺少的不是快乐,到一个朋友家做客,突然地震,大家正惊慌失措,朋友94岁的老母却笑嘻嘻地说:“老天爷真开心。”地震停后,大家问老太太:“您为什么不说老天爷发脾气,要说他开心呢?”老太太一笑:“我又没得罪他,干吗想他生气?他是开心,一笑一摇,就地震了。”  相似文献   

9.
可乐经典     
《可乐》2010,(6):80-80
有一个人想要成为击剑高手,去找一位大师。他问:“我努力练习多少年能成为高手?”大师说:“十年吧。”他又问:“如果我不吃不睡24小时不断刻苦练习呢?”大师说:“30年。”他问:“为什么?”大师说:“因为你忘记做这件事的乐趣所在。”  相似文献   

10.
散曲继词而勃兴,最初流传于勾栏瓦舍,有街市小令之称。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序》里就说散曲作家作品有别于“高尚之士,性理之学”,认为作曲这件事会“得罪圣门”,并且不无自我解嘲地说:“吾党且唱哈唎,别与知味者道。”虽如此说,散曲作家成分并不单纯只是书会才人,酒楼学士,其中亦不乏达官显贵、才高名重之流。钟嗣成为后一种人涉猎曲坛解释,说“盖文章政事,一代典型,乃平日之所学,而歌曲辞章,由于和顺积中,英华自然发外”。从《录鬼簿》所收的一百五十多个作家来看,太多被视为“八娟九儒十丐”,里籍生平湮没无闻。这既与当时读书人的沦落境遇有关,而元代政权比较短暂,入明以后更添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一、对现有财政职能说的几点商榷 财政职能问题,是近年来财政经济界研究的热点之—。目前,比较流行并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所谓的“四职能说”,即认为财政具有分配、调节、监督和资源配置这四种职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是: 第一,这种观点与传统观点相比,并无实质性区别。从形式上看,较之传统的“三职能说”(即财政具有分配、调节、监督这三种职能,也有人把分配职能一分为二成筹集资金职能和供应资金职能),“四职能说”增加了资源配置职能。固然,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是重  相似文献   

12.
桃李的故事     
这里,我们先来看一段古文:“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穴见《韩诗外传》卷七雪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人说的呢?原来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有关“桃李”一词的源头!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很有学问,培养过许多学生,其中管依、子义等是他最为得意的门生。在他的保举下,他们都做了大官。有一年秋天,子质直言劝阻魏国国君魏文侯,不要大规模狩猎,以免劳民伤财、百姓怨恨。结果得罪了魏文侯。而子义、管依这些当时的重臣,不但没有适时调解矛盾,反倒添油加醋地向文侯历数子质的种种过失,…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晏几道,古今都有人拿他们做过比较研究。如清代冯煦曾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①又清代刘熙载说“少游词有小晏之妍,其幽趣则过之。”②今人薛砺若在将晏几道和他父亲晏殊作了比较后说:“不过叔原的词,比较更觉风流妩媚些,更轻  相似文献   

14.
自从韩愈提出“左氏浮夸”这个说法以后,历来研究《左传》注释韩文的人都纷纷称引解说,至今不衰.可是,对这“浮夸”二字的理解,却异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认为“浮夸”并非浮虚夸大的意见居多.或说浮夸是“繁富”①,或说浮夸系指《左传》文辞“铺张华美”②、文章“波澜壮阔,气象万千”③而言,或说因为“《左传》记事很详,所以说浮夸”④,如此等等.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虽然并不否认“浮夸”二字有浮虚夸大的意思,但却认为韩愈用来评价《左传》不对,批评他身“为旷代文雄,且不能尽识其意”⑤,“于左氏犹为未得其深”⑥.解放后有的文学史著作更是愤愤指责说:“以《左传》的文字失之浮夸”,“这都是那些死守六经为文章正统的迷古派的意见”⑦.窃以为,上述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左氏浮夸”的本意是什么?《左传》到底有没有“浮夸”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对韩愈的一个提法的理解,而且关系到对《左传》在中国文学史、史学史上的正确认识与评价,有讨论的必要.一“左氏浮夸”的说法,出自韩愈的骈体散文《进学解》中.这篇文章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韩愈因得罪权势,由职方员外郎改任国子博士,他认为屈才,就以“进学”的形式写了这篇文章来发牢骚,同时也标榜自己,其中一段云.  相似文献   

15.
南雁北驼     
(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2004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  相似文献   

16.
<正>继去年6月,审计署首次全文公布审计报告,点了中央四个部委的名。曝光了一批大案之后,今年6月审计署又如法"炮制",将被媒体称之为有史以来措词最为严厉的审计报告再次公诸于世,审计长李金华再度成为公众人物。 在"审计清单""横空出世"震动全国之初,"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就以"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这一通俗而形象的比喻演绎审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这一成语,意思是说名实相符,并不是只有虚名,而无实际。常用在亲身证实传闻正确的事物上。北朝时代,有一个叫薛道衡的人。他写诗,很受人们喜爱,名字就传扬开了。在他做官的时候,有一次齐王邀请他去游览观光。薛道衡是一位喜欢旅游的人,他整理好行装,就上路了。他到了齐国,住了半年。那天刚好是正月初七,那时的人,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薛道衡就写了一首纪念人日的诗歌。诗的头两句是:立春才七日,离家已半年。齐国有人看到了他的诗,就批评他说:“大家都说薛道衡很会写诗,可是他的诗中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有人说:你别着急,往下读…  相似文献   

18.
不淋一人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3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他对弟子说:“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肯定是因为那个淋雨的人穿着雨衣。”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得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所以两个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有一个人淋不到雨。”  相似文献   

19.
当国家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获得首位CCTV2004年度中国十大经济人物殊荣,国家“审计风暴”所披露的审计问题,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普遍认为审计监督机关在真正履行《宪法》、《审计法》所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审计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揭露问题,敢于整治腐败,敢于率先垂范,审计的地位在明显上升,审计的监督作用在显著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对那些违反财经纪律法规,贪赃枉法、贪官污吏、腐败分子起到了很好的威慑和整治作用,深得民众的爱戴和拥护。但也有极少数部门、单位和个人存在着模糊认识,片面认为审计部门是找“麻烦”、揭“痛处”、“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没事找事做”,甚至于把审计说成专门举着刀子砍人的“屠夫”、“刽子手”等等。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澄清,对审计工作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使审计监督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军 《社区》2005,(8):27-27
因为居民的大事、小事他都管,所以王殿喜被人们戏称为“王政府”。他今年65岁,是一名从事20年居委会工作,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去年他已经退休在家,但在居民眼中,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用他的话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没有退心。居民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地图”。这话一点也不假,社区的哪条街、哪条巷、哪家门、哪家人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几乎走遍了社区的大街小巷,走进了千家万户。居民都说他是社区里最能“串门”的人。居民也常说他是社区里的“老雷峰”。这话也不假。这些年,他自己掏腰包救济困难户的钱已经无法计算了。谁家有个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