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受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会长沙会议委托,安阳师专筹办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师专学报主编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安阳召开。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9位代表,就师专学报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进一步提高师专学报质量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师专学报的地位迄今为止,师专学报已有180余家,在刊物如林的中国高校学术界,师专学报群以其鲜明的师范特色和地方特色,引起了海内外学子的瞩目.不论在高校学报界,还是在全国三千多种社科期刊大军中,师专学报群已经占有不可替换的位置.有事实为据:  相似文献   

3.
自1906年出现全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东吴学报》(东吴大学创办),至今高校学报数已达1500多家,占全国期刊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在全国184座师专中已有174所办有学报.在如此众多的高校学报中,师专学报何以面临日益激烈竞争,在这一领域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这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师专学报编辑者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师专学报的特色?怎样办出特色?这是近几年来师专学报工作的热门话题之一,把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看作是师专学报的整体特色,应当说是比较恰当的.然而,这种整体特色毕竟带有普遍性的含义.如果全国180多家师专学报不去探讨怎样形成各自独有的风采,大家同一面孔,同一腔调,那么,这种整体特色势必显得单调、呆滞,缺乏发展的生命活力.特色是事物的个性表征.作为同处一个层面的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师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我们向全国师专学报研讨会六盘水会议提交的论文是《要找出学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文章中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做为高等师范院校群体中的小兄弟,师专一般不具备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在师资、学科和图书资料、器材设备方面的优势,师专学报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上求生存、求发展的.”因此,我们师专学报工作者就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依靠我们现有的条件从基本的工作做起,找到自己稳步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点,从而走出师专学报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内字号师专学报是指仅取得“内部报刊准印证”而未获国家科委或新闻出版署核发的“报刊登记证”,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由各地师范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是属于高校学报第三世界中的贫困地区,又是一支为数不少,异常活跃的学术期刊队伍.据锦州师专学报编辑部所编《全国师专学报总汇》一书统计,国内目前有师专学报146家,截至1988年10月,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仅有46家,还不足三分之一.且分布极不均匀.四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全国师专学报特色研讨会在湖北荆州师专召开.大会对会议论文的出版问题.几经争论终未最后敲定.会上、会下和会后均有许多朋友劝说我刊承担这一工作.这里,我们暂时以“师专学报特色研究专辑”的形式发表部分文章.至于能否结集出版,我们遵从朋友们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一、师专学报的现状今天,在全国范围内,社会系统各条战线取得了高层次的成就,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提出了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心理开放状态呈现着高层次的水平,人们科学认识潜力爆发出高层次的能量.于是许多新兴学科、学派、学报便应运而生了.何谓学报?学者,学术也;报者,论证也.顾名思义,学报是以论证为主要表达手段的学术性理论刊物.作为全面认识和理解整体性社会生态现象的手段之一的高等院校学报,自然而然地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论.同样,师专学报也是进行思想交流、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的“基地”,显示师专学术水平的“窗口”.一些开明而有远见的校长,不惜花费人力和财力来抓学报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师专占有一定的比重,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任,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人才母机.为提高师专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全国师专先后创办了180余份学报,约占高校学报的三分之一.每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15000余篇,其中不乏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不少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国文摘性刊物所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注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师专学报特色研究专辑》全文收录姜宝珠、张福勋的专题论文去年5月,《阴山学刊》编辑部提交“全国师专学报特色研讨会”荆州会议上姜宝珠、张福勋的专题论文《坚持学报品位,发挥地域优势,办出专栏特色》被《师专学报特色研究专辑》全文收录。该文就师专学报品位、地...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作为期刊的一种,它是以反映各个高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目前全国有高校学报一千几百家,其中社科类440余家,师专学报180余家,作为高校学报之一种的师专学报当然具有高校学报的一般品质,即学术性、综合性、学校性,由于学报是高层次的学术刊物,以及由学校性而决定的内容相对封闭性,造成了读者群的极为有限,加之取稿原则的“内向性”,稿源相对不足,因此,目前相当一部分本科院校学报尚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师专学报要想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确乎困难重重.因为,无论是编辑部本身的人员素质、资料设备、办刊经费,还是作为学报发展最重要后盾的学  相似文献   

12.
师专学报,是师专的一个重要思想阵地和学术园地,它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它在学术界中表现出来的特色和优势,正引起海内外生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杨焕章理事长在《<中国师专学报>序》中指出:“研究学问,不能不看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看中国的学报,不能不看中国师专的学报.”这是对帅专学报的中肯评价.但是,师专学报在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摆脱困境,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向前发展,是师专学报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近日,据中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部统计公布,在全国184家师专学报中,1998年全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情况为:进入前50名的学报有52家。其中,《阴山学刊》排在第30位。这是《阴山学刊》10多年来始终坚持“较高的学术品位,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创意的专栏设置”在全国学报界所取得的认可全国师专类学报摘转率排序《阴山学刊》榜上有名@叶子  相似文献   

14.
在如何提高师专层次学报质量的讨论中,前几年.十分强调它的学术性、师范性、地方性等方面,认为只有坚持这几性并使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师专学报质量.近来,虽然仍有一些同志坚持上述观点,但很多人认为个性特色才是学报质量的生命线,经常引用邹韬奋先生“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这句话来论证个性特色对师专学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术性、师范性等非师专学报所独俱.而地方性才能显示师专学报的特色.其实,讨论双方坚持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尽全面.我认为.问题讨论到这一步.是应当从哲学的高度提出“师专学报的共性、个性及其关系”这一命题并对它加以审视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师专学报与其母体——师专一样,已在我国教育、科研格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师专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把学报办得越来越走向规范化,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在学术研究的提高,普及与应用等方面已作出了不少成绩,这是各地师专学报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域优势,是师专学报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活力之一,这既由师专学报所在地域的客现条件所决定,又与编辑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密切相关;特别是使其地域优势得以体现的各种类型的专栏设计,则更是匠心巧具;地域的优势作用与师专学报的发展相始终,这种优势不泯、师专学报的活力将永不枯竭;《益阳师专学报》创刊15周年来的发展与繁荣,就从事实上对此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师专学报萌生于80年代初期,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虽不能说她已成熟,但可以说她已经度过了草创时期,已经逐渐跻身于我国学术刊物之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中国师专学报进行一些多维的分析与考察,已是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8.
8月1日市写作学会副理事长李重华副教授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应用写作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该会副会长。在该学会举办的“春城杯”学术著作、论文评选中,李重华撰写的《应用文体写作教程》被评为特别奖。市警察学会主办的《大庆公安通讯》第2期于8月1日出刊。该期《大庆公安通讯哄刊载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23篇文章,约6万字。8月1日~14日大庆市历史学会理事长王进一等一行3人,赴开封参加全国师专历史教师年会。会上,王进一当选为全国师专历史教研会理事长,原《大庆师专学报》主编李应周副教授当选为该研究会副秘书长。8月1日~30日市社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理事、包头师专学报——《阴山学刊》副主编、包头师专政教系屈连璧教授受国家教委之延聘,任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历史专业教材《世界近代史》一书的主编,该书已于1990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全国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于1990年3月19日至23日在包头师专召开工作会议。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内蒙古林学院、内蒙古工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包头钢铁学院、乌盟师专、昭盟师专、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包头教育学院和包头师专等十四所高校的共3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