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格局问题胡逢吉,卢现祥(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变化的过程。一般而言,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应该由传统体制下统一集中的利益分配格局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散多元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为计划而生产,其内部分配完全由计划机制决定,国家计委和劳动人事部门制订全国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等级标准,以至调资时间和数额,企业没有分配的自主权.这种由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分配方式,其结果导致了平均主义和生产效率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和社会的法人主体,面向市场,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为市场而生产.市场机制不仅对企业的生产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企业的内部分配也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这样,市场经济新体制就使企业的内部分配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分配的新特点,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这无论对于搞活微观生产、经营和实施正确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场体制下,祖父继承法、竞价法和产出标准法三种普遍认同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中,受控排放源企业的成本收益结构、产品最优价格、边际产出的碳损益以及企业净利润的波动比较.根据三种初始分配方式的特点,竞价法无疑是对企业利益损害最大的初始分配方式,产出标准法则能最好地实现行业企业优化,祖父继承法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企业没有额外负担也没有明显的补贴.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分配活动包括资源分配与收入分配两个组成部分。资源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收入分配是资源分配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必需环节,是资源分配的利益关系的最终实现。这两种相互联结的分配活动的体制,是由它们所处的整个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与收入的分配体制则是根本不同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与收入的分配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行政性体制。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资源与收入的分配体制,则是市场化的体制,即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体制。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们就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资源与收入分配体制,形成市场化的资源与收入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5.
张素芳 《江汉论坛》2007,3(6):46-51
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把由政府掌控的配置生产资源、统制经济活动和分配经济利益的权利转换给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变权利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6.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体制并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规律,而应当是初次分配就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再以二次分配促进公平.当前,我国初次分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扭转初次分配不合理局面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初始分配公平,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有效率发展,从而较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国家试点推行的联盟式共同配送过程中,利益分配是联盟企业首要考虑的焦点问题。试点城市推行联盟式共同配送,能较为有效地解决物流配送中的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和要求,搭建利益共享平台,吸引联盟企业积极加入。在保证配送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合理优化流程降低配送成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联盟作用。注重利益分配模式,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方法,将联盟成员的贡献进行量化考核,公平公正解决联盟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分配方式名为“按劳分配”, 实为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改革开放后,企业采取了“工效挂钩”的分配方式, 但存在着挂钩基数和浮动比例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要求, 新时期企业分配方式可概括为: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并统一起来; 以市场分配为主, 实施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保证合理的分配结构。新时期企业分配方式只有在企业整体利益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经济利益是企业联合的纽带。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团凝聚力的高低。如果企业集团内部利益分配合理,企业集团就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利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0.
李利英 《中州学刊》2007,4(2):54-57
改革以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国有企业中出现了生产率上升的同时利润率却呈下降趋势的“效率悖论”现象。把市场竞争和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中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深层原因是,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在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利润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改变了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所有者相对地位的弱化也是引起“效率悖论”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经济利益是企业联合的纽带,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集团凝聚力的高低。因此,寻求有效方式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利益的合理分配,使各成员企业所获得的利益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同步增长,对进一步推动企业集团发展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处理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赵红梅在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无论是在国有经济还是在集体经济中,都要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物质利益,三者各自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的份额,体现了三者的利益关系。应该说,三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又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完全排斥市场作用的行政性收入分配体制,即不仅工资级别及数量完全由国家行政机构决定,而且就连每个人的工资升级调整也几乎都是由国家行政机构确定,市场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而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几乎是完全脱节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盛行,严重阻碍了经济的高效益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计划体制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整个经济体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性收入分配体制也将随着发生深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总产品(总价值)的分配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把总产值分为两个部分,即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收入和国民收入.前者指的是补偿中间产品消耗的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收入,后者指的是生产者工资的社会总额和企业利润的社会总额.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利润的社会总额在企业、政府和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分成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和所有者收入.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财政预算对政府收入进行再分配.在第一和第二个层次的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中,企业分配居于关键地位,它是理顺国家、企业、所有者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康藏贸易中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侵略",统制"成为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手段与核心内容。"统制"在康藏贸易中也被运用,并引起相关方激烈争议。康藏贸易中的"统制",在民国政府及利益相关公司看来,有利于汉藏沟通联系,经济与政治交融而相济,维护国家统一完整。而在汉藏民众看来,"统制"改变了以往的贸易传统,甚至改变了部分生活习俗。因"统制"而带来的与民争利,使中小商人、生产者以及之前其他既得利益者受到甚大影响。在一个国家民族多事之秋、民众生存艰难之际,康藏贸易中"统制"之作用,很难一言以概之。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前的旧体制下,整个国民经济好似一个“大工厂”,企业犹如一架大机器在一个统一的行政指令机制下运行,既无生产经营自主权,也没有自身的经济利益,不承担经济责任。它是作为一个依附于国家行政机构的一个单纯生产单位,因而不是一个经济利益主体,不构成正常的经济机制。它没有自我运行机制,缺乏自我运行的目标,只能按照国家机关的行政指令运行。它的运行中心或目标是国家指令性计划,就是说,企业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为此,改革旧的企业体制,使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单位和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转变为具…  相似文献   

17.
在80年代中期以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计划分配体制造成的平均主义,对此,社会各界都没有异议。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则既有计划分配体制遗留的平均主义问题,也有随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变革而出现的差距过大问题,对此,社会各界也没有异议。那么,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对此,  相似文献   

18.
旧制度下形成的分配观和分配行为已经很难在新的观念里立足。在个人利益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必然面临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不均以及其所带来的一些棘手的难题。如果这两种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均衡,则不仅法律没有尽到职责,而且隐患亦不小。在制度对利益分配的作用上,应该从消极的利益分配角色中转变过来,立足于积极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9.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包双叶 《齐鲁学刊》2012,(2):102-105
经济结构的转型与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嬗变必然是一个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嬗变必然会通过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变迁来具体实现和体现。因此,只有继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才能真正完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而真正要完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就必须继续推动以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为基本特征的统一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