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格”是艺术批评的重要概念,但它在走向成熟和普及的理论的旅途中变得僵化、凝固,与当代艺术实践和后现代艺术理论渐行渐远。美国文艺理论家爱德华·萨义德提出的“晚期风格”概念以艺术家和时代的“晚期”为研究重心,从而为风格理论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因此,廓清“晚期风格”的概念内涵和实践意义,不仅对阐释萨义德晚期思想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而且对国内外艺术批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史上,“晚期风格”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术语,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审美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提出了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论范式。比较而言,受萨义德《晚期风格》一书的影响,汉语批评界对阿恩海姆和阿多诺的“晚期风格”理论普遍重视不够。事实上,从阿恩海姆、阿多诺到萨义德,作为20世纪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术语,“晚期风格”分别呈现出审美心理学、否定辩证法和后殖民身份政治三副截然不同的理论面孔。厘清“晚期风格”理论的三副面孔对于深入理解和阐释音乐、文学、歌剧、电影等不同形态的文艺现象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从<知觉现象学>到<间接的语言和沉默之声>中的"风格"(style)概念.在梅洛-庞蒂那里,风格是主体带着其身体在生活世界中存在时、在与世界和世界中的其他主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辨认出的世界和其他主体的基本面貌.作为"连贯的变形"的绘画风格论,保证了绘画艺术的真理性,绘画史作为风格史而获得了统一.然而,在梅洛-庞蒂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进而要求超越其前期的生存论和现象学并萌生建立新的本体论的期待时,一直居于梅洛-庞蒂哲学中心地位的"身体"概念就需要让位给更加具有本体论特征的"肉身"(chair)概念,而与身体-主体思想紧密联系的风格概念也就相应地退出其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艳俗”的审美风格——一种文化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艳俗,作为产品的一种审美风格,在后现代社会兴起。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低廉的价格、荒诞诙谐的倾向,代表了与现代主义节制、婉约、简洁、冷峻的美学观迥异的审美趣味。这种风格是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中产生的,它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以波普设计为代表的艳俗风格,不仅是一种审美风格,更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向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的张力与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提出并倡导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在文艺批评实践当中 ,早已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而在其批评的实践和发展中 ,有着其内在固有的张力与合力 ,而正是由于其张力与合力的分化、综合 ,相异、相激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作为一种文艺批评模式 ,才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 ,更显出其无限的生机和勃发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个人与鉴赏对象之間的关系,曾由布劳赫加以研究,他称这一关系为“心理的距离”。艺术家和他的經驗保持了距离,观众还必須給自己造成第二次的距离。布劳赫承认了不同程度的距离,但本文作者进一步说,并没有完全“正确的”距离,常常因人、因物、因条件而异。为了使距离的概念成为現实主义的,而又合于实际的应用,必須从头到尾相对地说,而不能绝对地说。審美鉴赏虽然是有距离的,与利害无关的,然而,它却不是偶然的。个别的人把个别的现象判断为美,而人的本身却并不认識美的本身。艺术家必須和那燃起他的想象的經驗,保持距离。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經驗的性质和强度,以及艺术家和观众的智力。布劳赫说,艺术家只有在超脱切身經驗的条件下,才能在艺术上形成一种强烈的切身经验。这一说法,必須和他下面的話联起来看:“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把距离减少到最低限度而没有消失。”現在把他的话作这样的修正:在创作中,最需要的是创造一种概念的形式;在说明中,最需要的是表現出这一概念的形式;在欣赏中,则是要观赏它。如果我們能够达到的距离,接近于艺术家本人的;如果我們最合适的距离,类似于他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办到那最需要的事——把作品当成概念的形式来享受。  相似文献   

7.
“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话语”概念的变化轨迹:即“话语”如何突破纯粹的“语言”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实现其在社会文化实践领域的批评功能指向的.  相似文献   

8.
“平民化”作为时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出的风格倾向,是伴随着新闻媒体对普通受众需求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形成的;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风格特征经由四种方式建构而成;而在对“平民化”新闻节目进行陌生化的阅读中,我们发现所谓的“平民化”的风格定位是新闻媒体给自身贴的标签,同时,“平民化”的电视新闻同样是由媒体建构的。  相似文献   

9.
“美学的观点”不仅仅是一种批评标准吴晓平“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观点”。蒋培坤先生在《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对“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是从批评标准的角度论证的,在国内所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面的论著和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相似文献   

11.
陶东风近年来的批评实践以反思的立场重审文学的政治批评,这种深入文学文本内在肌理,往返于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批评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中国故事的方法。在恢复政治概念之本性的基础上,陶东风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去政治化书写症候进行清理,以忠诚、启蒙悲剧、民间革命、文本形式的政治内涵等不同的主题为切入点,分析新时期文学如何重述中国革命历史,并进而在历史、文学与记忆理论的互动中提倡建构“文艺与记忆”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2.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一定的“风格意识”或称“风格感”。“风格”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如可以用时代风格、作曲家风格、体裁风格、乐器风格等四个维度来加以阐释。在较为具体的、可量化的层面上对“风格感”这一术语的含义加以把握,对钢琴演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张爱玲研究,随着最新资料的整理与发掘,产生了许多新的热点与议题。《零度看张》一书响应了当今"张学"中的众多问题。首先,所谓"零度"意指一种对待张爱玲所力求的客观态度;然而众人"看张"却又必然从自我出发而回到自我,其"贴身"乃至"贴心"的审视并非否认客观性,而是在主观与客观的辩证中寻求一种自我反思精神。其次,对张爱玲"晚期风格"的关注,即其由华丽的意象经营转为平实的刻苦写作,钩沉出张爱玲由风华上海至遗世客居的身世转变与心境沉浮。其三,对《小团圆》的解读,颠覆了某些以往的认识,启发了新的"看张"的视角与观点,"张学"由之产生新的路径。将《零度看张》置于当代"张学"谱系之中考察,可察出其与许多问题的互动关系,启示某些新的思路,也可避免一些思考与行文的缺憾与盲点。  相似文献   

14.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天、地、人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立的系统,而是彼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它们同处于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洪流中,是生生不息、一气贯通的。从人际关系看,中国文化主张群我和谐、人我和谐,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人际关系的伦理体系。从人的身与心的关系看,表现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肯定身是心的基础,在承认身心统一、神形不离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修身和正心,重视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基于Sharpe(1992)风格模型,笔者对投资基金的风格漂移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实际的资产配置结果与所承诺的"名义"风格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基金生命周期内的资产组合配置属于"黑箱"过程;尤其在市场波动剧烈条件下,基金更加倾向于选择能动性较强的资产配置方式,进而导致更大程度的风格漂移。有效识别基金的"名义"风格与实际资产配置方式的差异,了解基金投资组合构建的"黑箱"过程,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更加科学地选择基金与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6.
"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某些批评有必要商榷、剖析.本文针对"后实践美学"在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实践美学"的理性化和现实化倾向问题、实践美学忽视审美的纯精神性问题等方面的批评进行了剖析,认为"后实践美学"存在着忽视"实践美学"的科学性,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圭集,片面评判"实践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文本性态度是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人们宁可求助于文本图式化的权威而不愿与现实进行直接接触”的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尽管有很多人意识到“将书本上的东西照搬到现实是愚蠢的或灾难性的”,但文本性态度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如今,这种文本性的态度正以“全球化”幻想为指归在当代中国都市小说中弥散,因而对其进行阐释、解读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淑敏通过朴素、直白的语言在小说《死亡预约》中展现了不同的人对死亡的复杂感受和矛盾心理。同时,毕淑敏自己也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阐释了作为隐含作者的她的对死亡的零度体验与大胆关注。小说对中国人落后的传统死亡观进行了批判,对西方现代死亡观有选择的拿来,呈现出作者对死亡独特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词学传统中的"风格",主要指向词人创作风貌的静态描述和笼统概括,并以诗教传统中的"雅正"之风为尚。晚近以来,随着西方风格学知识的传入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普遍运用,"风格"也逐渐成为词学核心话语。胡适和胡云翼将词学"境界"说导向"风格"论,引领新的词学批评潮流。此后,龙榆生的词风流变论,对于词派乃至词的时代风格演变过程的研究,使现代词学风格论渐趋成熟。詹安泰立足于文学本位,以修辞学的视域划分词体风格的多样形态,丰富了词学风格论体系的内涵。"风格"一词在词学批评中的流衍,足可视为词学发展史的缩影,是观照词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思"作为德国民族所特有的一种哲性思维,经过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转化为一种诗性思维.所以"运思"就成为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一种"阐释"策略.从这种策略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海德格尔这种"运思"的批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