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特别强调毕生的目标就是"志在富民".他说"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费孝通的富民理想是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具体的内涵也有所发展变化.费孝通探求中国的富民道路,将根扎在中国农村.在他开始写<江村经济>的时候,便非常明确地确定了这一方向.费孝通研究中国的富民的道路,所采取的总的原则和方法是务实求真.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学以致用的道路,坚持实地调查的方法,坚持研究工作的不断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3.
“富民”理想在我国古已有之,由于我国历史上一直奉行的家族财产共有制,强化等级秩序,剥夺卑幼行使财产处分权,否定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强化对土地的控制,妨碍土地的自由买卖,抑制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先生修炼学问的“内功”,在新中国民族研究工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关注现实问题,致力于少数民族的发展研究,发现、提出多元一体格局、文化自觉、文化资源三大创新理论。费孝通是特殊的历史机遇造就出来的一位大学者,“社会科学的应用与中国现代化”是他平生学术研究的主题;实践以了解中国和推动中国进步为目的的中国式应用人类学,是他的一生追求。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一个不断适应的“文化自觉”的过程。费孝通的“工作性”给我们的启示应当是:所谓“纯学术”未必是学者的真经,人类学、民族学的前程“贵在应用”。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先生一生志在富民,致力于改变农村落后状态和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农村崩溃的危机,费老在田野调查中形成了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农村改良思想,其核心是根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工业.这一思想被实践证明有着相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费孝通的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与小城镇、区域发展思想一脉相承,对小城镇和区域发展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 ,关于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问题 ,思想界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争论 ,其思想诸如“棉铁主义”、“商业先行”、“第四种国家道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的发展乡村工业 ,实现乡土重建的思想于各家之中独树一帜。虽然屡屡为时人诟病 ,但终于在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印证了其深刻性和高度的预见性。堪称当今乡镇企业发展真正的思想源头。[1 ] 回首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有着颇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费孝通先生看来 ,无须西方舶来 ,中国传统的乡土经济中自然就蕴含着“工”的…  相似文献   

7.
马建忠认为治国历来以富强为本,而富民是富国的基础和标准。因此,他提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必须努力做到“转贫民为富民”,则“民富而国自强”。具体办法是:第一,改革经济体制,保护商会,设立公司。第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第三,实行保护关税政策。第四,举借外债,利用外资。第五,重视实业开发。  相似文献   

8.
跟随费老研究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骏 《社区》2005,(10):20-22
2005年4月29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俊教授在专程参加完费孝通先生的追悼仪式后,将他的一篇文章交给了《社区》杂志编辑部。作为费老的最后一个博士生,他说:“这不是一篇悼文,而是记录了费孝通先生对中国社区的探究,这些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需要一种相互性的理解,既要理解他者也要理解自身。费孝通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他扎根于自己文化的土地上,在理解自我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转换角度看他者的存在,经过一生的写作和思考,到其晚年才有文化自觉观念的提出。研究费孝通的思想也便是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转型与发展。在寻求“从实求知”地认识中国的途径之余,费孝通思想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以超越自我,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超越,这成为费孝通晚年思想的精华。理解费孝通思想的途径或许有多种,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是一捷径。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方法与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研究方法,主要是实地考察与类型比较法。费孝通教授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小城镇模式;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工业带动的结果;“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他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区等经济区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利益是促进人民创造历史的主要动力。任何一个执政党想要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要注重满足人民尊重的利益需求。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思想战略正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党的富民思想战略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曲折前进和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但在新时期也遭遇了诸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配领域的公平正义和其他社会矛盾的挑战。因此,必须注重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发挥对构建富裕社会的价值能量,坚持构建和谐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行,打造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建设格局,三方面解析党的富民战略思想的困境和实现有效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在民盟工作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费孝通先生在民盟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概括,认为费老做好民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费老领导民盟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费老在民盟工作中的民主观念是:双轨政治;费老加强民盟发展的思想是: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组织、机关、民主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精心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而且深刻地阐明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即富民思想。本文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富民思想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费孝通社区研究方法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先生以实地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界著称,以实地研究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在国际上著称。他和王同惠的《花蓝瑶社会组织》“立下了社区研究的基石”,30年代初,“社区研究有了这一实例,将来继续工作自然比较容易了”。他的《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马林诺斯基(B. Malinowski)称《江村经济》向人们显示了“现代中国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多么结实可靠”。我们仔细和深入考察费先生的学术活动和著作,不难发现,费先生的社会研究方法发轫于中国社会的激变及  相似文献   

15.
试说费孝通的历史功能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民族学、社会学研究中,功能论的重点在于把文化视为一个整体。然而在西方功能论者的观念中,这一整体是平面的。费孝通先生认为应把它转换为垂直的,即加入历史的因素。经过费孝通先生这一转化并融入中国文化的洗礼,功能论在包容度和诠释力方面同时得到了增厚与加强,成为“历史功能论”。另外,他通过“文化自觉”提出的“和而不同”观点,也已成为解决当今世界纷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民富国强,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理想。完全可以这样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富民工程。因此,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富国强"的理念,坚持"富民为先",表明了我们党的执致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是新时期党的富民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7,(21)
承蒙中国社会出版社厚爱,《费孝通社会思想与认识方法研究——美好社会的世纪求索》于2007年10月出版面世。这是我十几年前开始的一项研究工作,也是对我16年前博士论文修改和完善的结果。这本书探索了费孝通教授的社会思想历程,包括他有关社区研究的思想历程。费孝通社区思想的发展几乎可以反映出20世纪中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卷首语本期首篇是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的重要文章《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费老怀抱“志在富民”的崇高理想,“少一初衷,今犹如昔”,60年来“行行重行行”,探索再探索,走过了从农村调查,到小城镇研究,到区域发展构想的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建国初期,提出过许多重要的富民思想论点,虽因“左”的错误影响,未能得到有效贯彻,但作为思想遗产,它至今仍有其珍贵的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关心群众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富裕是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及其实现富民强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0.
黄仁伟 《中华魂》2012,(24):61-62
中国道路正在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面对各种肯定或否定中国道路的思潮和议论,我们需要从本质上揭示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在纵向发展中认识这条道路的生命力,在横向比较中认识这条道路的优越性,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解读中国道路,以提升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在国际上促进各国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击退反华势力炮制的“中国制度威胁论”和“中国前景不确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