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唐代的和籴和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籴和雇作为一种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制度和固定政策,则是在唐代得到广泛推广的。本文对唐代统治阶级和一些思想家有关和籴与和雇的思想及和籴与和雇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评述。作者认为,和籴与和雇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代和籴制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种源远流长的经济制度。它始创于北魏后期,经唐宋直至明清仍继续存在。和籴在唐代的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规模之大,对保证边军粮食的供给,解决政府粮食的需求等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唐代和籴问题的研究,在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看到敦煌、吐鲁番的不少出土文书,因而史学界曾存在种种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对唐代前期和籴推行的范围及其性质,以及唐代后期利用和籴对人民进行剥削搜括的手法等等,虽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各派间也存在着尖锐分歧。本文就上述一些问题,在得到史学前辈所启发的基础上,作点滴新的探索,虽不成熟,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3.
和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种源远流长的经济制度.它始创于北魏后期,经唐宋直至明清仍继续存在.和籴在唐代的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其规模之大,对保证边军粮食的供给,解决政府粮食的需求等方面,都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唐代和籴问题的研究,在七十年代以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看到敦煌、吐鲁番的不少出土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唐代中叶,中国古代社会即开始向近世过渡,这一过程至宋已完全确立.在这一历史变革中,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极为显著,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而农民身份地位的提高,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增强,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要求获得更大的土地自主权.唐中叶,均田制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兴起正是这一要求的反映:而土地私有产权的加强,在制度上,经济上更进一步保障了农民己取得的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官府籴粮制度起源甚早 ,春秋战国时期籴粜手段的运用及平籴法的提出 ,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汉代以常平仓的创设为标志 ,官府籴粮在制度化的确立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魏和籴供军作用至显 ,成为官府籴粮制度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 ;入唐 ,官府籴粮渐成常平署和户部度支两大运营系统 ,制度本身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与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生活基本面貌的重要制度,从户籍剞度可以看出国家政权对乡村基层的社会控制和经济管理职能。唐代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唐代户籍管理的松驰,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城乡之间人口的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唐代户籍制度的转型,是当时农民身份地位提高的重大表现,唐宋社会正是基于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前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产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唐初统治者通过建立以均田制为载体的土地产权结构,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土地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了土地产权交易的各种方式,从而对唐前期的社会生产产生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8.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时期 ,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制度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 ,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 ,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个一般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深刻动因;制度创新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制度创新,一种是诱致性制度创新.因而对制度创新的作用还需做历史地具体考察,不能泛泛而谈.本文认为,在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以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即强制性制度创新占主导作用是合理的;但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应适时地转换制度创新方式,即由强制性制度创新为主过渡到诱致性制度创新为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纵观福建历史,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就是近代以降,财政经济积贫非常突出。对此,有两种流行的看法,一是认为福建的积贫是由其山多田少、交通不便、煤铁资源贫乏等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二是认为福建的积贫是由于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造成的。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只反映问题的一方面,而没有抓住问题的内在症结,解放前福建积贫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反动政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一、福建财政经济积贫的内在症结如所周知,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经常必要的条件,它们经常地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促使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不平衡性。特别在社会发展的早期,自然条件无疑在影响福建人民取得生  相似文献   

11.
杜甫罢官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杜甫于乾元二年秋由华州司功参军客秦州是主动弃官的,其弃官原因有关辅饥乱、政治绝望、房琯之党说。本文根据唐代的选举制度,认为这一说法有误,提出了罢官说,即考满罢秩说。这是唐代吏部铨选六品以下官员的一条制度,是缓解选人多而官阙少这一社会矛盾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先秦禅让制、世卿制、两汉任子、察举和辟除征召制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举措方式不断演进。至隋,科举选官制已创立,至唐,更蓬勃发展。科举选官适应当时经济、社会要求,是新的上层建筑,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是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门荫,是官僚子弟凭藉父祖官位或家世而入仕的一种制度,又称"任子",溯自西汉任子制,延续至唐并未因为科举的存在而迅速萎靡而致消亡。相反,它在唐各阶段得到统治者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为科举的重要补充,在唐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人们习惯对具有新生意义的科举制大加肯定,对其他方式视而不见或见而不重甚至贬抑,实在有违历史公理。本文试就唐代门荫选官制度在唐代存在的必然性及地位加以浅要分析,不足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政府购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交换保障国家自身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附带了扶助农业、惠及农民等社会经济功能,这个功能应是历代奉行的“重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执行中,农民确能从政府购买中获得某些助益,如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运输负担等。但由于强制征购的肆虐,不少交易实质上变成了赋税之外的又一层无偿半无偿的剥削,使政府购买对于农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摧残,尤以贫困农民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4.
唐代社会阶层结构变革:由贵贱到贫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中叶,一个新兴的阶层--富民阶层崛起.由此,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结构出现转型,由身份等级制向以财富为标准的贫富转化.富民作为"民"无权将佃农沦为自己的依附民,而只能依靠财富的力量,以契约形式利用佃农的劳动力.这样,在法律身份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契约关系成为主导.唐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革对国家政策、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型.  相似文献   

15.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时期,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因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时期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缓解农民医疗困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针对当前农民医疗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合理布局卫生资源,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管理;因地制宜地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卫生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实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为社会成员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提供基本经济保障的制度。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基本项目。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唐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以确定唐代行业技术取得了众多突破性的进步,从而生发出唐后期奠基于文化繁荣基础上的新经济成长方式。科技启蒙教育、科技实科学校、科技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及创新精神指归,构成了唐代科学文化的独特内涵。科学史研究者就唐代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认为唐代科技的创新与持续发展已使古代科技达到成熟阶段,对唐代科技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估。唐代的人文主义氛围是浓厚的,而其不乏科学文化氛围也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大政府和高税收额会降低经济增长。社会福利计划即使阻碍了经济增长,仍被认为是个社会公正的问题。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著名经济学教授彼得·林德特在一本新书中提出,这些主张都是虚构的说法。在社会福利计划开支很大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并不比开支小的国家慢。  相似文献   

20.
历史对农民问题的启示王晶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不知晓这一点,就不能了解中国的社会问题;即使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同样也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农民、发动农民、教育农民问题上,卓有成效,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