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交易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一体化治理为主的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的一些弊端开始显现 ,虚拟企业将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主流企业模式。本文分析了虚拟企业与一体化的传统企业组织模式的主要区别 ,并对虚拟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实体企业、虚拟企业、企业虚拟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体企业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虚拟化经营则是企业从实体企业向虚拟企业转变过程中所采取的经营模式.实体企业以组织完整、功能齐全,可以封闭式运行为特征;虚拟企业以部分组织和功能虚置,通过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经营过程为特征.我国目前的企业以实体企业为主,实体企业可以借鉴虚拟企业的经营思想,实施企业虚拟化经营,以增强其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虚拟化经营是我国企业经营模式变革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经济时代的敏捷虚拟企业与自组织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 ,它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它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组成的一种临时性网络组织 ,当期望目标达到后此组织即将解体。虽然成功地实施虚拟企业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但实施虚拟企业战略也存在许多风险。因此 ,有必要采取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系统管理策略来防范虚拟企业风险 ,而且虚拟企业是一个自组织结构 ,所以有必要将自组织理论引入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4.
论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虚拟企业将成为21世纪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在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纯虚拟的公司面临着传统企业涌入互联网的压力,加之虚拟企业之间的竞争,使虚拟企业内外交困,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面对网络经济的挑战,传统企业的出路又何在?笔者认为,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整合会争取一个双赢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虚拟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虚拟企业以其独特的组织模式、运营模式以及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整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虽然虚拟企业的理论尚不十分成熟,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对我国的企业改革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企业在运作模式和组织形态上都有别于传统企业,这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在目标、主体、组织机构、内容、手段和风险等方面都将形成自身的特点。随着虚拟企业的演进,这些特点将进一步凸现。  相似文献   

7.
AVE──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虚拟企业是一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组织管理模式。其以高弹性运作和敏捷性虚拟化经营来适应市场的多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介绍了该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优势和经营形式,希望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再造与重组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虚拟企业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在信息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组织开始演化,虚拟企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经营组织形态。“虚拟”是电脑网络术语中的一个常用词,引用到企业管理中,相对于传统实体企业,它在管理理念、计划手段、组织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特征,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形式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显露出头角。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劳动是基本劳动形式,知识、信息和智力资源成为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企业的智力资产成为创造利润的源泉。有效地管理知识劳动、战略资源、智力资产成为虚拟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阐述知识管理对虚拟企业的重要性,阐明当知识作为决定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时,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形态之一的虚拟企业只有建构自我的知识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变革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0.
虚拟企业是应对复杂动态环境柔性企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但由于虚拟企业中的不确定性比传统企业更多,因此它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险。本文详细分析了虚拟企业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从虚拟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了虚拟企业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采用风险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给出了虚拟企业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了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虚拟企业的运作机制及其动态联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组织运作模式,它将原本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快速有效地集成,对外部市场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业务外包等运作方式,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基础上结成联盟,最终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本文分析了虚拟企业的运作特点及机制类别,并剖析了其动态联盟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虚拟企业成为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在高技术背景下的必然产物,虚拟企业的管理将成为21世纪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新模式。从虚拟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创新内涵的分析入手,论述模式创新的一些对策思路,有利于推进虚拟企业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企业与虚拟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国际通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传统企业和虚拟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两类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传统企业和虚拟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企业的组织沟通效果明显好于虚拟企业,传统企业组织沟通的可信度高,通畅性好,沟通明确,内容充实丰富;而虚拟企业的组织沟通效率却好于传统企业,虚拟企业的组织沟通的时效性好,沟通返工率低,沟通的信息有用比高。分析了影响两类企业组织沟通有效性差别的核心因素,为提高企业组织沟通的有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生产模式下,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虚拟企业成为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最佳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MC模式下组建虚拟企业进行产品设计的特点及所需遵循原则;提出了MC模式下虚拟企业产品的设计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品设计绩效的设计质量评估方法,运用盟员企业的相对动态评估质量作为其权重,反映其设计质量随客户满意程度而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企业是21世纪企业的主流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1世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用户化 ,新型的企业模式———虚拟企业必将代替传统的企业模式。本文界定了虚拟企业的涵义 ,介绍了虚拟企业的产生 ,分析了虚拟企业的特点 ,阐述了虚拟企业的经营方式 ,最后探讨了如何构建虚拟企业。  相似文献   

16.
价值链包括物质空间的物质价值链即传统价值链和网络空间的虚拟价值链。虚拟企业可以理解为一种闭合的价值链,是企业间的以某个特定的市场机会为基础而建立的动态组织结构,虚拟价值链不同于虚拟企业,它将传统的实物价值链以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载体。在介绍虚拟企业与虚拟价值链的概念及其理论背景之后,对比分析了虚拟价值链与传统价值链之间以及虚拟企业与价值链之间的区别,并根据各自的特点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共性、差别与对企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 ,市场机遇稍纵即逝 ,企业越来越感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 ,以“双赢”为目的的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现代化竞争环境的最好模式。虚拟企业就是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虚拟企业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虚拟企业供应链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柔性供应链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在提出虚拟企业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目前国内外在虚拟企业供应链利益分配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进而得出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分工与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体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市场同质、大量、需求变化相对较慢的特点,为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以产品、工艺等为主要分工和协作对象的运作模式;虚拟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强烈、多品种少批量、需求变化迅速的特点,为获得企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该实施以企业的运作功能为分工与合作对象的运作模式。虚拟企业的运行方式是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的更高层面上的分工协作,但两者也在众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和虚拟企业经营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二者都从不同侧面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需要.风险投资解决的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能量问题,虚拟企业经营昭示了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最佳的运作方式.二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因其内在的同质性而融合.虚拟企业是当代风险投资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