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刘敏  张巍 《浙江社会科学》2006,108(1):102-107
本文以“全面性弱势”来描述农民弱势地位的表现状况,指出他们的弱势地位绝非仅限于经济上的贫困,而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政治参与的“结构性缺席”、公民权利的缺失、发展机会的匮乏和文化贫困等;以“结构性弱势”来概括农民弱势地位的成因,并结合建国后的现代化历程分析了这种弱势地位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消除农民的弱势地位,从长远来看,其根本保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近期来看,其现实选择是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2.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中弱势阶层的概念界定及其生成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晶 《学术探索》2004,(1):29-31
作者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对弱势阶层的概念做出一个界定对于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掌握极少,由于生理或社会的原因遭到社会排斥的脆弱群体.并在社会排斥理论框架下利用"自我"生存论、劳动过程创造论、意识形态认可论等观点来分析转型期我国弱势阶层生成的原因,得出不是由于弱势阶层的"弱势"地位而遭到社会排斥,而是由于社会排斥造成部分群体"弱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当下村民自治中的农村女性主体政治参与不足表现为客观行为的被动性、主观认知的低效性和实际效用的有限性。究其原因有:传统"男性主位"文化的积淀,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的弱势带来的蝴蝶效应;长期对保护性政策的依赖所导致的参政驱动力和政治能力感的低下。为了确保女性农民政治主体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权利兑现,需要下列要素的综合效应:赋权妇女是前提;基层作为是保障;氛围营造是平台;备好技能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排斥是造成今天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中进退两难窘境的主要原因。结构性安排和制度性安排将农民工阻隔在农村,并贴上了“农民”的身份标签;空间的阻隔和身份的另类标签又影响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资源的获得;社会排斥是一个过程,存在着再生产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消除社会排斥。应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同籍化”;建立符合农民工保障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相对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仍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农民积弱积贫的弱势地位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怎么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民弱势地位的全面性表现,并对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卢通道 《南方论刊》2012,(10):54-55
通过借用“推拉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城乡流动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面临着制度障碍和能力弱势的双重叠加。因此,应加快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以实现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意愿和能力的自由流动,从而完成新生代农民工从职业到身份、从流动到稳定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征地程序不完善带来的农民权益受损、征地补偿费用偏低造成的农民利益流失、失地农民就业不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传统农业观念和新型城镇生活脱节等方面.而发端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运动虽与我国城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某些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来增强失地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征地程序;动态调整征地补偿,实行多元化安置策略;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提升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文明意识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诚信缺失的社会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效仿 《天府新论》2004,(5):97-100
20世纪 80年以来 ,尤其是近一段时期 ,诚信缺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社会文化、社会历史、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角度分析社会诚信问题的原因 ,不难看出 ,传统文化的缺陷是造成社会诚信问题的社会文化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上的失误是诚信问题加剧的历史原因 ;加速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是社会诚信缺乏的社会结构性原因 ;经济转轨期社会秩序的混乱、制度的漏洞和打击不力是诚信环境恶化的社会制度性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生活契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推进,迈出了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的重要步伐。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农民职业分化;工人队伍迅速膨胀;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明显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户籍身份制度面临变迁,三元社会结构出现雏形。实现社会生活契约化,需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消解传统身份文化的禁锢,打破传统身份体制;把契约理念和契约机制引入政治领域,逐步提高国家政权的民选层次;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大力开展契约文化建设,宣传契约理念,弘扬契约文明。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同步推进,迈出了从身份社会走向契约社会的重要步伐。社会分层结构的重大变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农民职业分化;工人队伍迅速膨胀;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明显扩大;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户籍身份制度面临变迁,三元社会结构出现雏形。实现社会生活契约化,需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彻底消解传统身份文化的禁锢,打破传统身份体制;把契约理念和契约机制引入政治领域,逐步提高国家政权的民选层次;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大力开展契约文化建设,宣传契约理念,弘扬契约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