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负面价值观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现代性进程中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漠视,转型期中国社会对精神价值的疏忽,全球化语境下后现代解构思潮对价值本体的消解,西方现代文明一元论价值取向对民族文化价值传统的冲击,这4种价值倾向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负面价值观语境.我们以此管中窥豹,寻找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特征、价值观消极倾向、价值观负面影响等方面的根源所在,从而为建设和研究中国当代的审美文化提供些许启发并提供某种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传媒得到广泛的运用,传统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人们开始用消遣的眼光,关注着近距离、原生态的生活,不再追求理想的精神家园地园.通俗化、商业化的图示文化是当下新媒体视觉文化追求的新语境,艺术和生活不再有距离. 相似文献
3.
4.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审美文化呈现出商品化、感性化、全球化、图像化的新特征。诞生于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电影,凭着它与生俱来的商业娱乐性、再现现实的逼真性,成为当代最典型的审美文化形态,一方面它受到当代审美文化特点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它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审美文化是当代我国审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活跃的类型之一。本文就旅游审美与当代审美文化、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对当代中国旅游审美文化的发展作具体的分析,并对旅游审美文化的发展道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会通不仅缘于它们自身的天然联系及本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现实需求。审美文化学与文化美学试图通过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文明之理想形态的知识建构,促成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深层会通,从而开启美学研究的新思路、新方向。基于审美之维与文化之维的联姻关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理应坚持理论思辨与现实关切相结合,以反思性、批判性意识干预大众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以开放与恪守并举的姿态实现与中国传统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与西方外来文化的平等对话,从而建构既适应时代的文化现状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朱霞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32(1):99-102,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媒介的变化以及媒介的全面市场化转型,电影、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及其产品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细节,媒介及其符号价值越来越成为经济世界的组成部分,媒介以其特有的技艺和商业资本联袂创立了一整套审美标准与社会趣味,并越来越控制了人们的精神活动,媒介制约和影响着当代审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当代审美文化日益变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当代审美文化生产体现了愈来愈鲜明的娱乐性与非历史化倾向;技术本体化是当代审美文化生产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加强当代审美文化生产的人文价值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成因,呈现出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文学题材的丰富性;艺术蕴涵的苍凉美与人物形象的崇高美;文学色彩的民族性与独特的宗教性;文本内容的地域性与艺术形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动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形神物三相遇”的审美感知、“陶冶性情”的审美育人、崇尚自然之美的审美趣味和“美善真”相结合的审美标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审美标准,丰富审美知识,开拓审美途径,培养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审美文化的思考张家钊当我们审视当代中国文化时,如果不困于书本上的审美理论和概念,就不能不承认当代审美文化已经浸淫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你打开电视,或翻阅报刊,或在闹市街头创览,你都会感到审美文化无处不在:它借助电视剧、港台娱乐片、卡拉OK、... 相似文献
12.
当代审美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和娱乐文化。把人的三重生命放入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中,可以看到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对感性快感的强调。个体精神生命产品的艺术、神话和宗教产生了商品化、欲望化、世俗化转向。社会生命内容和实现手段也与过去有所不同,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的变迁导致对社会贡献认知的变化,广告霸权的强势造成社会生命实现手段的单一,这是由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邓军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97-104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80年代兴起的寻根文学热,是对世界性的回归原始思潮的呼应.与此同期或稍后,云南文坛也开始了自己的寻根文学创作,与全国或世界性寻根文学的普遍走势所不同的是,云南文学中的寻根主体大多为少数民族作家,他们所要寻找的是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因而他们的寻根之旅是横跨在出行、回归模式上的,而且该模式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原始的乡村社会,一种与城市社会相对立的社区形态.云南文学文本中何以产生如此独特的寻根文学特征呢?我们将从少数民族作家的人生经历、文化观念等角度切入,对寻根文本叙述模式作一探讨,以揭示其与全国乃至世界性寻根文学文本的相通与殊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40周年。双方商定,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作为东西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委托,我刊主编余悦研究员担任在巴黎举办的“中国茶文化展”的策划人,并于2003年11月至1月作为中国茶艺表演团负责人之一率团赴法国巴黎、里昂表演,获得巨大成功。在巴黎期间,余悦研究员与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UniondesChercheursetdesEtudiantschinoisenFrance,UCECF)进行了交流,增进了了解。现特将由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巴黎学人(EtudesàParis)》提供的综述《当代法国学者论中国文化》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与文化研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其文论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现代性特色.由于中国社会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论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为指导,中国当代文论必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工农大众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的优秀遗产,我们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伦理政治倾向,发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先进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其文化功能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现象中需要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以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发挥的作用为依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来发挥文化功能的,主要包括其作为指导思想、成为价值信仰、化为公众意识、蕴含文化重任、成为学术思想、具有世界意识等方面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散文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运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5):10-18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当代散文创作和出版情况进行了整体性分析.文章认为新时期以前的大陆散文创作受到大一统文化规范的极大影响,导致了散文的文化思想一体化和文本结构的模式化;新时期以后出现的"大散文"的创作和出版,既是对新时期以前大陆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及其审美模式的反拨,又表现为文化思考的活跃与多元;其间,"文化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色彩和浓厚文化意味的大散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则是"文化散文"最突出的文化特征.文章分析了大散文创作的文化背景,并对大陆和台港"文化散文"的文化观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诗歌五十年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3):13-21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十七年时期诗歌如潮似涌的歌功颂德,和文化的大一统规范密切相关;“文革”时期出现的“工农兵诗歌运动”、“领袖诗词”的风行和”天安门诗歌运动”,根本上是当时“文革文化”的反应与折射;新时期诗歌的由兴至衰,则表现出从文化的觉醒到文化迷惘的转变.由此,本文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兴衰原因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