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研究,发现天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趋势走向.以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及土地生态效益四个方面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天津市土地利用集约趋势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天津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土地利用集约趋势明显,土地利用集约度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了明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2007到2014年南京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度,并划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协调等级。结果显示南京市2007到2014年土地利用的各类型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长较快,社会效益稳定增长,生态效益先增长后趋于缓慢,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协调程度由不协调状态逐步发展为比较协调状态,但2014年又有所倒退。说明南京市虽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但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仍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因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深入研究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的新定义 ,进而以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分析框架 ,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内涵的作出合理解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能够不断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 ,其内在本质是要建立和保持一个运行良好的土地利用系统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指的是系统运行在不断增加人类产出效益的同时不妨碍该系统再运行能力的连续保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区位熵、均匀度和优势度基本原理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利用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结合土地利用率、垦殖率、森林覆盖率三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效益的长期低下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土地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结构差异,具有现实意义.以土地价格作为衡量土地效益的代理指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不同城市规模、不同用地类型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益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高于中小城市,商业用地效益高于工业用地.建立全国统一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机制,根据效益高低调节城市土地供给;加强对中小城市和农村土地供应量的控制;提高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地比例.  相似文献   

6.
油气企业土地资产综合效益评价是存量土地资产管理的基础.根据油气企业用地特点,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油气企业土地资产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其用于长庆油田土地资产综合效益的评价中,以期为油气企业提高土地资产的综合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依据皖北地区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四方面构建皖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北六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以淮北得分最高,亳州得分最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土地集约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4—2005年间,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并不断提高,而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先降后升。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84—1987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快速增长,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并向更为协调发展;1988—2005年,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过快,而生态环境效益增长速度减缓,其协调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方法:本文基于DEA模型、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利用山东17地市2004—2013年的投入面板数据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山东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较高,但非最优。土地利用总体处于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状况,规模效率在综合效率变化中起主要作用;Malmquist指数显示山东土地利用动态效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技术效率成为制约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提升依靠的是技术进步指数的改善。对策建议: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以及强化规模经济和技术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分析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调控、限制和引导,以实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必要性及其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法律关系进行论述,并认为土地利用关系的法律调整需要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3—2007年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更调查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五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小,林地、交通用地、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的变化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公路通车里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城镇化速度和规模取得了较大提升。近年来,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青岛,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青岛尤其注重城镇建设与生态循环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有的城镇化建设实践表明,若要实现积极稳妥的城镇生态化建设目标,必须强化完善城镇建设参与主体的行为约束机制,包括城镇规划生态强化机制、环保科技城镇化应用推广机制、城镇居民观念绿色转型引导机制、城镇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3.
以青岛市和威海市为例,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管理模式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模式,在经济方面,对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总体及高新技术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社会发展方面,对交通、水环境、安全生产及市容环境卫生的改善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岛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玉珍  尹丽 《东方论坛》2009,(3):107-1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相互脱节的现象,青岛市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存在着质量与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人口增长与建设规模不协调、市政建设与社会服务不协调等方面,制约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矛盾较突出、郊区城市化速度过快、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投入不足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是提高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通过比较研究和预测分析,在全面总结青岛近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所处的战略方位、基础条件和综合优势,论证了青岛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成为全省发展龙头所应确立的战略目标、功能定位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相似文献   

17.
济南和青岛是山东省城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但是两城市现代化的特征有所不同。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可以发现济南在社会和生活现代化方面领先于青岛,青岛的城建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高于济南,青岛经济现代化水平和进程略高于济南。研究结论揭示了两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市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中政府与农户目标选择的矛盾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将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流转过程中涉及到的两大利益主体———政府和农户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目标选择的差异性即矛盾入手,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矛盾的深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了促使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和政府的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相统一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岛丰富的高校文化资源对提升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对城市文化建设起支撑作用、驱动作用、引领作用和升华作用。在文化强市战略下,青岛高校应主动融入青岛、服务青岛。青岛高校文化建设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思路、凝练大学精神,构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立体化平台,发挥高校科研成果的辐射作用,以多种方式参与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以便促进青岛城市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岛是一个新兴的近代城市,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有许多特点:青岛完全是一座根据现代城市理论新建的城市;青岛城市建设伊始,便有明确的总方针;德国殖民地当局制定了严格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管理方面,德国人基本上是依靠法制进行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由德国殖民地政府主导,建成了典型的欧式城市,奠定了中国近现代青岛发展的基调;与省内济南和烟台相比有先进之处;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深深地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认识德占时期青岛城市建设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从事城市建设有许多重要启示:城市性质左右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形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和龙头;制定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城市建设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