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义的研究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它必须联系人类的认知心理.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语言符号的多义性与创造性离不开人类的两种思维模式:意象图式模式和隐喻认知模式.人类从具体的反复的空间经验中抽象出意象图式,以此为基础,隐喻认知能力又将物理空间概念映射到其它具有相似性的抽象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扩充一个具体词汇的意义.多义词的语义范畴是以原型即本义或具体义为中心而储存于大脑中的,其它抽象义项围绕这个原型以辐射状结构排列.  相似文献   

2.
汉英颜色词“红”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这是汉英民族长期以来经过千百代人民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在语义上既相似又相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和发掘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蕴涵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以汉语中的“红”和英语中的“red”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小品词-UP-语义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词是-UP-。传统认为它与英语习语中的介词和副词一样,其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根据物象与背景理论中-UP-的意象图式,它的语义在短语动词中具有可分析性,其基本含义与事物从低级到高级或从低处到高处的移动相关,在短语动词中有13个义项,其中包括其概念隐喻变义,它们对短语动词的语义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词是语言中表达完整概念的最小单位,同时也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传统的语义分析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对于许多语言现象解释不到位或有时甚至不能解释。认知语言学以人们认识世界的心理过程为基础,将词义、认知和文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为词义的理解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汉英颜色词“黄”(yellow)之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黄"和英语中"yellow"这对颜色词及其构成的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在语义上有同有异;在修辞上有褒有贬.研究颜色词语中所承载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拟对其国俗语义异同并存现象作一探讨、对比,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翻译与教学等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汪碧颖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77-79,103
试图从认知层面,即运用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而为研究模糊语言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了解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7.
从英汉颜色词语义认知模式看文化心理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认知模式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主要分析多义词各义项是怎样围绕原型义项构成关联,从而揭示出多义词各义项得以形成的认知背景,即认知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汉颜色词汇语义认知模式的异同,以此探讨两种语言中主要颜色词汇的文化心理图式之差异。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动物属性的认识,英汉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笔者从传统文化中的六畜入手,对比分析英汉词语中国俗语义之异同,并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根源有利于揭示民族语言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味觉词是描述人类味觉感知的基本词汇,对其语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 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 以“甜”/ “sweet”和“苦”/ “bitter”为例,对英汉基本味觉词的认知语义进行研究探讨,着重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语义衍生的共性和个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红”是现代汉语中的焦点颜色词之一,当我们用红颜色认知域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时,就形成了红颜色隐喻。由“红”语素构成的“红”颜色类词的跨概念域映射主要包括六种情况,包括从颜色域到人体域、客体域、情感域、状态域、政治域、等级秩序域等。表达冲突和心理相似性是颜色隐喻构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从"理想化认知模式"以及"量级"的角度对"反而"句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揭示了"反而"句形成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但基于对动物属性的共同认识,动物名称"鼠"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名称"鼠"具有英汉国俗语义基本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从昔日庞大的英帝国兴起直到现在,马在英国军事历史和英国民族的生活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基于马在英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形象意义,从马的英语语义和习语、历史文学和英国民族的体育娱乐生活三个层面探讨英国的"马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认知文体学是从认知角度进行文体研究的新学科,对文体的本质和运作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分析文体,能为读者解释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方便读者感知与体验的认知过程,有深远的理论创新意义。将认知科学的三大理论应用分析具体语料,能够充分展示文体的心理构建和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17.
语法的传统研究与当代认知主义观点的有机结合使语言与人的感知、记忆、注意、情感、推理等一样成为一种认知能力.词汇的意义之范畴化和句法的形式之隐喻化为人的认知发展奠定基础,而认知中的语法化、语法的认知运作及其反射机能促进了认知过程中语法心态和心理空间转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界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产生了三种阐释理论:范畴观、框架语义观和概念合成观。以动词“go”为例,运用三种阐释理论,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一步说明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9.
英语学习词典释义的语义特征与词典用户的认知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在义项排列上,相对于历史发展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和逻辑联系原则更符合词典用户的认知模式;在释义用词上,学习词典首选基本等级范畴词,而非上位范畴词或下位范畴词,以降低词且检索的认知难度;以转喻、隐喻为基础的语义网络是义项排列中逻辑联系原则的认知基础,强调同一词目义项问的内在联系,避免了传统词典语义学仅仅关注义项间的区别性特征而导致的语义割裂倾向,更有利于词典用户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抽象概念"词语"的中英跨文化语料,采用Lakoff的认知体验哲学观点,考察了"词语是食物/饮品"和"词语是物体"等10种概念隐喻.揭示了人类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繁复和以具体喻抽象的隐喻思维模式.并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语"概念的隐喻延伸及其范畴化,给出了"词语"的认知模型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