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抗战时期,邓颖超发扬"五四"争取女权的传统,结合动员妇女参加抗战的实践,为广大妇女争取合法权利和自身解放.她在推动妇女文化普及工作、争取男女平等就业权、改善妇女生存福利条件及争取女子参政权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邓颖超与广大关心妇女权益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国统区妇女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民主意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初期,国统区的妇女在中央妇委和南方局周恩来、邓颖超同志亲自领导下,大力开展妇女抗日统一战线运动,妇女工作出现了大好形势,妇女刊物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包括维新派的禁缠足、兴女学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男女平等、争取女权等妇女解放运动,都较少关注劳动妇女的劳动环境和女工的健康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把女工和童工的保健问题作为争取工人权益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利益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在革命根据地付诸实施,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劳动妇女及婴幼儿的健康利益,激发了广大妇女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广泛参与下,为发动妇女参与抗战,国统区进行了包括妇女干部的训练、一般妇女民众的训练、妇女武装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妇女训练。这项活动是对各阶层广大妇女进行的一项有组织的思想和文化教育。通过妇女训练,上千名的女干部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广大妇女同胞积极投身抗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这些在<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中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6.
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这些在《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中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八三年九月,全国五次妇代会提出要向广大妇女进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四自”教育。接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残害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妇女的“四自”觉悟。但我们在剖析妇女受害的大量案件中发现,由于妇女的自卑、自悲、自弱、自弃造成的受害案件占总案件的70%。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是值得十分重视的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刘少奇同志也曾说过:“你们要党撑腰,首先你们自己要有‘腰’!”这就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妇女就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压迫下的妇女缺乏经济的独立。清末、辛亥革命时期,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提倡妇女就业、妇女自立的吁请开始出现,至新文化运动前后渐成一种社会思潮,为妇女就业昭示了方向。二十世纪初期,妇女就业出现职业化的群体,甚至出现知识女性参政。为了引导妇女就业、社会上出现了妇女团体传习所、女子职业学堂、推动了妇女就业。妇女在就业过程中,也逐渐开始了为争取经济、政治权力的斗争。但总的来说,近代妇女就业比重小,领域多集中体力劳动,文化素质低,就业环境差,经济政治上受歧视,缺乏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旗手,李大钊、陈独秀二人在分析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如何改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权益等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他们的妇女观主要表现在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强调妇女经济独立、提倡妇女教育、宣扬新的婚姻观等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掌握得还不够全面、系统以及受家庭时代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两人的妇女观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李大钊的妇女观更具实践性而陈独秀具有"道德本位"的倾向,两人的妇女观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教育权是妇女各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妇女为获得教育平等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这项斗争起于 1 9世纪末 ,至 2 0世纪初期 ,妇女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华民国的创建 ,使初具规模的妇女教育得到迅速扩大 ,但是妇女仍然没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五四”时期 ,妇女争取教育平等权运动才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并最终在 2 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与男子平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妇女问题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典 《学术论坛》2001,(1):114-117
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极大地激发了妇女投身革命的热情.广大妇女踊跃从军、冲锋陷阵,为太平天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涌现出了杨宣娇、胡九妹、陈叶氏、苏三娘等巾帼英雄.但是,太平天国针对妇女的许多清规戒律,以及领导者的一些乖谬言行,又造成了男女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不平等,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广大妇女的革命斗志,也腐化了领导者自己,从而使太平天国最后难免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华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促进力量,是祖国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团结广大华侨,维护华侨的根本权益,争取广大华侨同情、支持和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侨务工作的推动和领导,是通过许?魂等一批从事侨务工作的共产党员来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女权主义组织对女权运动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女权运动的影响与成就大部分是女权主义组织的活动带来的。一般认为以下妇女组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中产生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全国妇女组织、妇女争取平等行动联盟、妇女解放运动、妇女健康运动等组织。他们集会、发行书籍,表明自己的主张;组织妇女活动,显示女权组织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很有影响而又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不管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评价如何,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那就是作为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整个社会普遍关注妇女问题的时代大潮之中,陈独秀在其政治生涯的起始之初,就开始关注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中共建党前后,陈独秀更是热情关心、支持、参与了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不仅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从历史、现实及理论上精辟地分析了妇女悲惨的命运,备受苦难的根源以及争取自由解放的道路,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的行列中,为推动中国女性思想的启蒙和争取解放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论美国妇女文学中的“妇女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美国妇女争取解放的运动中,从60年代开始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探索女权主义问题为主题的女性作家.她们中有的人本人就是女权主义者,她们的作品直接反映了女权运动中妇女意识的觉醒和她们的斗争.这些作品受到了社会的褒奖.妇女文学的热潮就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而蓬勃发展起来了.正如女作家琼恩·狄迪安所说的:“就在那个令有沮丧的时刻,当时谁也不肯扮演无产者的角色.恰在那时出现了女权运动,发明了妇女阶级.”①女权运动和当时的反战运动,争取人权的运动一起,永远载入美国的史册.对妇女文学的重视,在美国已渐成气候,不仅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大书店、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妇女研究、妇女文学的专门书架,而且在当今的许多大学里都开设专门性的课程并出版有关妇女研究或妇女文学方面的刊物.哈佛大学出版社早在1981年出版的《当代美国文学导论》中就专门开辟了“妇女文学”的专章,笔者也曾在1994年选修过康涅狄大学文学语言系给研究生开设的妇女文学课程.而妇女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就是“妇女意识”.本文拟就美国妇女文学中的“妇女意识”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唯一的能够正确解释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全面观照我国妇女解放的进程,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妇女问题,即“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概括”,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旨.他以《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题,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容,本文仅就这一思想谈谈读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就妇女本性、社会地位、教育以及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辩。孔多塞有力地介入到这场争论中。孔多塞是人权的有力倡导者和捍卫者,信奉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权利适用于所有人,指出妇女应当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积极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担任公职、平等受教育以及家庭和婚姻上的平等权利。他的女权思想是对妇女运动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5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法律地位,但由于封建婚 姻制度和宗法思想在干部群众中的严重影响,妇女争取婚姻自由的合法要求和行动遭到了来自社会多层面的压制 与打击,数万名妇女因婚姻家庭问题惨遭杀害或自杀。经过1953年的贯彻《婚姻法》运动,妇女因婚姻问题自杀和 被虐杀的现象基本杜绝。到1956年,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亦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9.
谭广旭 《云梦学刊》2003,24(3):70-72
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妻与其他众多的“弃妇”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能“自求遣归”,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地位极为低下的妇女来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漫长道路上迈出了可喜而艰难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迄今,有目共睹的中华成功的改革、有效的开放,确实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妇女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群体自身进一步解放;妇女运动正蓬勃地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在当今传统妇女观与现代妇女观的矛盾冲突中,使妇女感到有些困惑。妇女如何面对现状、走出困惑、健康发展,本文拟作一些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