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创新精神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民族精神和创新的弘扬和培育是统一的,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其创新精神,将更有效地实现大学德育的目标,使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
网络给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高校要及时抓住民族精神培育的着力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各国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民族精神建设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青年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十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因素及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措施做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美地融合了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回顾历史,武术属于一种伟大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在过去数千年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其次,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校武术课程中挖掘民族精神元素。最后,本文提出利用武术课程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主要包括:精编蕴含民族精神的高校武术教材;坚持武术文化观,重视武术文化精神教育;挖掘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武术人文素材。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民族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衍生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成为凝聚全民族的核心,而且对全民族成员都起到根本的价值指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最终接班人,和民族复兴的承担者,他们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民族精神的内涵论证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对高校国防教育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两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两者的核心目的都是培养大学生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不可忽视的目标追求。在新时期要求在开展国防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思想认识要到位;教育内容要明确;教育形式要多样;有关部门要指导;教育经费要保障;教育师资要配强;理论研究要加强。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志愿精神、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指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面临的三大困局,即: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存在误区、志愿服务动机的功利主义、组织方式的行政化,提出顶层设计、主体培育、载体培育、环境培育等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兴衰,都与其是否有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直接关联。概括地讲,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2004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此,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9.
刘萍 《办公室业务》2022,(18):103-105
本文从国家、高校、学生个体和企业四个层面分析了培育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渠道弘扬与培育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三重实践路径,从而助力培育工科大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重要论述,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管理科学文摘》2008,(24):94-96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中非常光荣而又伟大的一篇章,其铸就的长征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曾激励着数代大学生奋发图强。长征精神中蕴涵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深刻内涵,凝聚着大学生成功成才的内在动力。用长征精神教育大学生,对大学生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热爱祖国、热爱党的领导以及树立正确的成功成才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而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尤要重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剖析奋斗精神源起的历史向度、奋斗精神教育的价值向度,探索大学生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反思奋斗精神传承的现实困顿、奋斗精神缺乏的实然危机,探讨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4.
志愿精神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在所有志愿者中,以大学生志愿者居多。志愿精神作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源动力,在校园文化主体的完善、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志愿精神不可忽视,需不断地培育。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阐明培育科学与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就科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实践背景赋予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科学的内涵,即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要始终本着开放的心态、把握理性的意识、浸透高科技的理念,以科学的内涵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培养面向地球村的中国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地球村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传统的心理因素及现代心理因素等都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消极影响的一面,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对此,必须优化大学生成长的心理环境,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以有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开诚 《科学咨询》2023,(4):214-216
韶山精神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培育的、韶山人民共同实践和传承的重要红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韶山精神的学习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也有着新的历史责任,对于韶山精神的资源开发和理论研究也要进一步深化。学校要主动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弘扬韶山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牺牲奉献、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陈言 《领导科学》2020,(3):F0003-F000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促进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还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核心是培育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当务之急是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育和校园文化创新间的内在关联探讨出发,解析当前创新型校园文化缺失下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育现状,从营造创新氛围、活跃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土壤等三个层面提出以校园文化创新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养成的对策,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