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的十年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级财政均面临严峻的困难,而县级财政问题尤为突出。全国如此,新疆也不例外。全区86个县(市)的财政收入,1985年为6.12亿元,1986年为6.66亿元,1987年为7.29亿元。县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但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且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也由1985年的72.3%逐年降为1987年的62.8%,仅三个预算年度即下降近十个百分点。同时,县级财政的收支差额也由1985年的4.84亿  相似文献   

2.
一、广西基础建设投资短缺的量度分析据统计资料.1953—1980年的28年间.广西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下投资额均指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3.42亿元,仅为同期全国投资累计额9089.70亿元的1.47%(同期广西平均人口占全国平均人口的3.4%;全区人均投资累计额为505元,仅为同期全国人均投资累计额1172元的43.1%.投资总量偏小,势必制约基础建设投资.1953—1980年.广西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额仅为67亿元,人均只有254元,每年人均只有9.4元!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广西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根据自身发展和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承担重大责任的需要.全面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战略、在努力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支持基础建设.1981—1994年,全区投资总额达790.95亿元,是1953—1980年全区投资总额的5.93倍,平均每年增长21.86%,比1953—198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5.93个百分点;其中1993—1994年投资总额为363.3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67%.这两年的投资额占过去40年(1953—1992年)投资累计额561.07亿元的64.75%.基础建设投资增势更猛.1994年.全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88.21亿元.比1980年的4.78亿元增长17.45倍.平均每年增长23.15.高于同期全部投资额年均增长21.  相似文献   

3.
一、广西义务教育的现状广西实施义务教育法的三年来,全区普及小学义务教育进展较快。从小学看,“四率”逐年提高。1988年,全区适龄儿童442.48万人,已入学424.16万人,入学率95.8%,年巩固率95.1%,毕业率93.1%,升学率53.4%。区辖五个市(不含所属县),1985年实现了普及六年制小学,几年来都比较巩固。从初中看,1988年全区有独立设置的普  相似文献   

4.
广西石山面积大,总面积为8.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7.8%。广西划定的49个贫困县市中,有32个在石山地区,有357.4万人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处在温饱线以下。因此,石山地区的经济能否开发,对整个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安定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的广西位于祖国南疆,与越南接壤,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8.6%,其中壮族是广西和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1452万,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耕地有限,制约了农业更快发展;而工业的发展也较慢,广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7%,但从第一个到第七个五年计划的35年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央在广西的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只占投资总额的1.4——1.7%,所以,广西的经济在全国是比较滞后的.全自治区83个县(市)中有贫困县49个,其中属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28个.  相似文献   

6.
巴彦淖尔盟农区自一九七八年试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来,在国家提高农牧产品收购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初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的情况下,社员有种植自主权和分配决定权,穷困的“三靠队”大幅度增产增收,迅速改变了面貌,有的已经赶上甚至超过较富裕社队的人均收入水平。 据统计,一九七八年全盟人均收入一百元以上的生产队有五百八十一个,只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其中,人均收入一百五十元以上的较富裕队仅有七十四个,还占不到百分之二。经过近三年的调整,一九八○年人均收入一百元以下的队增加到一千四百七十九个(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六),增加一倍半。其中,人均收入一百五十元以下的队有六百个,猛增了七倍,占生产队总数的百分之十六,而且有十八个队人均收入达到三百至四百元之间,有两个队突破五百元。  相似文献   

7.
我区有48个“老、少、边、山、穷”县,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4%;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6.3%。这些县都与“山”相联,因而习惯上统称为山区县,而突出的问题则是穷。田林县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5,633万元,人均302.69元,仅到全国人均水平的33.9%,为全区人均水平的62.2%,其中,工业总产值725万元,人均仅有38.95元,只到全国人均水平的6.5%,为全区人均水平的11.3%;地方财政收入193.88万元,总支出756.74万元,要国家财政补贴641.36万元,相当于  相似文献   

8.
据对宁夏七县48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一九八三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粮食1084斤,比一九八二年增加188斤,增长21%。人均支出粮食955斤,比上年增加51斤,增长5.6%。其中,生活用粮占总支出的5.22%,比上年降低3.2%,商品粮占  相似文献   

9.
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达1092亿元,比1949年增长20倍。近十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一五”到“五五”计划2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6.6%的速度。广西的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到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440.7亿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71.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68.9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93倍和4.5倍。但是,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经济发展较慢,还有相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10.
亏损现状的分析广西近几年国营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企业亏损还相当严重。一是亏损面大。全区预算内国营企业6,141户,1982年发生亏损的有2,447户,亏损面达39.85%。其中工业、商业、县以上供销社有1/4的企业亏损。55个小氮肥厂有45个亏损;78个糖厂有34个亏损,5个烟厂有4个亏损,50个食品厂有21个亏损,74个酿酒厂有30个亏损。二是亏损额增加。全区1982年国营企业亏损额比1979年增加21%。国营商业亏损额增加近一倍。1982年全区亏损企业亏损额占盈利企业盈利额的34%,1983年1—9月占34%。  相似文献   

11.
广西高级科技人才缺乏,据1981年10月区人事局统计,全区高级科技人员有434人(占全区科技人员总数的0.22%)。其中,广西籍的227人,而少数民族的31人。在区外工作广西籍的高级科技人员217人,其中少数民族的15人,广西籍少数民族高级科技人员合计为46人,占全区高级科技人员总数10%,占少数民族人口百万分之三点五。他们的情况是:男的43名,女的2名(有一人在国外进修,未作统计)。壮族43名,回族2名,中共党员20名,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计委劳资局预测,1981——2000年全国退休(含离休、退职,下同)职工总数及其费用的增长情况,大致趋势如下: 一、1980年实际。1980年,全国退休职工总数为817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8%。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638万人;集体所有制单位179万人。全国退休费总额为47亿元(其中由全民所有制单位支付的40亿元),占职工工资总额的6.1%,国民收入的1.3%,消费总额的1.9%。二、1985年的预测。初步测算,1985年全国退休职工总数将达到1,440万人左右(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1,110万人),占1985年职工总数的11.6%,比1980年增加620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增加124万人,增长12%。1985年,全国退休费总额将增加到104亿元,占职工工资总额的9.8%,国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广西民族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15.6亿元和63.8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440.9亿元和255.9亿元,分别增长2.8倍和3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4.3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33.89亿元,增长1.6倍,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但由于广西基础差、底子薄等历史原因,经济发展还是缓慢的,同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仍有拉大的趋势。以人均国民收入为例:1978年广西为189.53元,全国315元,差125.47元,相当于全国的60.2%;1988年广西  相似文献   

14.
广西历来是中国的产糖大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西糖业发展尤为迅猛。自1992/1993榨季,广西产糖量连续6 年居全国产糖省(区)之首。1997/1998 榨季,广西年产323 万吨蔗糖,约占同期全国食糖产量的40% ,占全国蔗糖产量的47.8% ,广西糖业几乎铸成了中国糖业的半壁江山。然而自1995/1996榨季开始,广西糖业连年亏损,而且增产越多,亏损越多。1997/1998榨季,广西全区产糖323 万吨,创1998年止广西产糖最高纪录。但是该榨季开榨的104 家糖厂中竟有96家亏损,亏损面达92.31% ,亏损额达9.45 亿元。下一世纪,广西糖业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本文对广西糖业如何面对新世纪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收入相应提高.1987年全省国民收入预计365亿元(不变价),人均7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68和2.97倍.反映在市场上,商品购销增幅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1987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5.27亿元,比1978年增长3.45倍年递增13.2%,高于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1.9%的速度.居民消费额269.64亿元,人均48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794元,农村居民人均399元,比1978年提高130.3%和210.7%.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海西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增幅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3.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45.75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20.77亿元,增长17.5%。在GDP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4.97%、65.36%、29.67%。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5亿元,全年共实施了219个项目,较上年增长25%,其中州属完成12.9亿元,增长56%。全地区完成一般预  相似文献   

17.
《大庆社会科学》2006,(3):F0002-F0002,F0003
这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发展传奇,全区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7375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20071万元,平均每年递增23.7%。这是一次催人奋进的成功跨越,秉承“发展、诚信、爱区、为民”的龙凤理念,发扬“爱区敬业、有为创新、廉洁高效、取信于民”的龙凤精神,龙凤人不断铸就着石化强区新的辉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亿元,比2000年增长26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2.2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20.5%、534.3%和217.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比2000年增长161.7%。…  相似文献   

18.
平塘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县,它位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土地总面积2825平方公里。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5.6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6.14%,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4%。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4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728万元,占83.3%;粮食总产量78560吨,人均612.18斤;人均收入359元。  相似文献   

19.
日用消费品工业生产是直接影响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保证社会安定繁荣的重要方面,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宁夏日用消费工业品生产远不能满足本区人民生活需求。据1983~1988年间统计资料分析,宁夏主要日用消费工业品自给率仅为21.58%(商品额),在此期间平均每年约有8亿元的资金流向外地。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据预测到2000年,在全区年34亿元的日用消费工业品销售额中,将有25.4亿元的资金流向外  相似文献   

20.
一、南京地方工业的现状南京地方工业的概貌和现状可以通过下列六组数据予以说明:(1)、工业总产值全市1989年的计划数为182亿元,其中:中央,省属企业为66.5亿元,占36.5%,地方工业企业为115.6亿元,占63.5%.(2)、产品出口收购总值全市1990年计划数为16亿元,其中:中央、省属企业为7.4亿元,占46.3%.地方工业企业为8.6亿元,占5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