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社科界》2004,(4):1-3
党中央以中央文件形式下发了三号文件,中央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到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繁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等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学者说过:“正当法国人用武器占领巴士底狱的时候,德国人则在康德这只头羊的带领下攻占了德国的巴土底狱。”这句话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社会功能。的确,在8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哲学社会科学就曾经发挥过这样的作用,它摧毁,”僵化的极左思潮的“巴士底狱”,开创了“个新的时代。那时,许多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竟成了热门的畅销书,发行达几十万册,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阅读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但是,到了90年代,哲学社会科学那种繁荣热闹景象却风光不再,社会科学知…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吴凯 《理论界》2006,46(3):27-2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何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怎样,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成为众多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科学”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就社会科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求探析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9.
和欧洲中世纪的“昏暗”状况不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我们祖先曾经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其中,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也是华夏文化中的瑰丽珍品,她和西方近现代管理思想一起汇成了世界经济管理思想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三次融合,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的辉煌,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示:任何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孕育和萌生,总是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紧密相连,总是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理论观点的交融、碰撞密不可分。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19世纪的背景条件,离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我们无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样,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离开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运动,离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也就无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以西方为比照、在西方社会科学框架下对中国社会格局做出的界说。通过重读《差序格局》及相关儒家文献,本文指出,中国人社会行动的根本并非“己”,而是原发性关系;认识到中国语境下“关系”的理路及其实在性,才能理解以家庭关系为中心的“差序”是顺次且必然推出的。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中,中国人不仅能区分西方的“公私”,而且以之为其行动伦理基础——“恩义”——的注脚。最后,本文尝试辨析中西方学术传统背后哲学根基的差异,通过比较“存在论”和“性命论”两个传统,指出以“差序格局”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科学概念在对中国社会做出界说的同时也遮蔽了中国思想传统理解自身社会现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 ,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体系 ,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学者的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两重性、前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经验表明 ,中国现代化要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 ,不重蹈前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覆辙 ,就应该从根本上扭转重理工轻人文 ,重应用轻基础的倾向 ,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越发展 ,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期待越大 ,因为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绝大部分是社会问题 ,它不可能单纯依靠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来解决 ,必须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参与 ;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 ,人的主体作用越大 ,越要求对社会规律认识的自觉性 ,哲学社会科学所特有的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反对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 ,但决不能脱离现实。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是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良知。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时间概念,一般指社会历史从“古代”经“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也是理论概念,表征人类与传统告别、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现代性多用于有关现代化的评价,一般指对于现代化过程中造就的现代社会根本特征与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大致包括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核心要素及其对新的文明秩序的追寻等共同内容,但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同,现代性又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特征。西方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是资本,因而西方现代社会展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生产方式全面“物化”、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共同体与个体的撕裂。中国式现代化则开创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呈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是:领导核心与人民主体的统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定位为“两个不可替代”,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四个同样重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要求”,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哲学,在西方经过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之后,目前开始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而在中国,却一直是一个没有引起普遍关注的或几乎无人问津的领域。1996年7月底至8月初在广东番禺举行的以“社会科学哲学”为主题的“中英暑期哲学学院”,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现象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美]沃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无人怀疑作为一种哲学运动的现象学所产生的影响之深、之广;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有的学者都相信,不理解作为一种哲学流派的现象学方法所追求的“中止判断”、“悬挂”、“加括号”和“描述”,...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与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地位、作用的崭新概括,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江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哲学思维方式的三大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都是由一定的哲学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世界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并形成了各属于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大体上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偏于统一的思维方式;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是通过否定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偏于对立的思维方式;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结构性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