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廷祥的梦     
几年前,回族企业家冶廷祥做了一个梦:他站在大海边,从远处划来一条船,到得跟前,一位老船工对他说:“上船吧,小伙子,这条船是来接你的。”船把他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老人说:“你在这里干吧,把岛开发出来,这就是你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谢兴无 《民族论坛》2004,(12):17-18
湖南省境内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白族老红军寿星,名叫王顺清,今年已满103岁,一生经历百战。得知他和老伴住在长沙市某著名老干疗养院,笔者慕名采访了他的传奇人生故事。参加红军,奔走如飞王顺清老红军是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人。他的家离贺龙元帅老家仅30华里。当年,贺龙“三把菜刀闹革命”时,正在遭受地主欺压、一家人生活极为困苦的王顺清,带着两个弟弟找到贺龙,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游击队。1934年,他们跟随贺龙上了井冈山,他们的游击队被正式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回忆当年在家乡亲眼目睹红军风采的难忘情景时,百岁老人仍激动不已,他向笔者深情叙…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一家     
这件事情发生在内蒙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公社沙拐大队大壕生产队。一天,我到一家蒙古族社员家里去串门,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头坐在炕上,地上的一个中年妇女正给他点火抽烟。我顺便问:“你家有几口人?”“有六口,三个孩子,一个老人,还  相似文献   

4.
傍晚,苗岭山象个羞怯的少女,在云缠雾绕中悄悄隐去。估计苗族社员们收工回家了,我们便跟着苗族营业员龙国秀,打着手电,上了雄角寨。杨大爷刚到家,正坐在火塘边吸旱烟。见我们来,诧异地望着。龙国秀用苗语告诉他,我们想借借他家姑娘们佩戴的银腰牌。老人十分犹豫,面有难色。我们忽然明白了,“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把他搞怕了,就连忙解释:“我们不是搜银器的,而是借样品,给你们生产银器的。”老人望望龙国秀。“是啊,人家尊重咱苗家习惯,给咱打制更多更好的银器哩!”苗家最信得过的营业员替我们消除了老人的疑虑。他让老伴从最秘密的地方把银腰牌拿出来了。它有三寸长,上面刻着一朵肥硕的牡  相似文献   

5.
用心生活     
在我国大中城市,近年来热衷于公益事业和社区服务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我北京的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位传媒多有报道的商界才俊,除像其他志愿者一样参加一般性的公益活动外,他还暗暗负责起了他所在的居民小区两户鳏寡老人的日常生活。按说依照他的财力和能力,如果捐出一笔钱来,把老人安排到福利院去安享余生,实在是易如反掌。但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把来自不同家庭的两位老人一起接到了自家共同生活。他和妻子、女儿把两间朝阳并带有宽大阳台的屋子让给了生活已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给他们擦身按摩读报看病洗澡,以至于每当他和家人在天气好的时候用车推着两位老人到花园散步时,新搬来的街坊都会说“你爸妈的气色近  相似文献   

6.
再过4年,魏家瑶就要退休了。老魏参加革命工作40年来,将一大半时间奉献给了苗家人摆脱贫穷的事业。老魏与贺龙元帅是同乡。他的父亲曾是贺龙部下的一名红军战士。年幼时,他就受到了革命的熏陶。1950年,年仅17岁的魏家瑶便投身革命。1964年,他随“社教”工作团来到苗族聚居的吉首市。从此,他与苗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贫穷的苗乡留下了一个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第一信号的效应 1972年初春,魏家瑶担任了社塘坡公社党委书记。踏着积雪,他来到了这个200年前吴八月领导的著名的“乾嘉苗民起义”的地方。当时正是“双季稻  相似文献   

7.
简讯     
部长怀念维吾尔族“父亲”今年4月,文化部部长王蒙托人带给他“父亲”一件阿拉伯铜壶,此事在伊宁市传为佳话。王蒙部长用维吾尔语对新疆客人毛兰艾力说: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阿不都热合满老人。“文革”期间,我被下放到伊宁市巴彦岱乡后,他老人家把我  相似文献   

8.
贺龙与藏学专家文/刘冠群(之二)〈五〉康藏地理专家任乃强在走访李安宅和于式玉后的第二天下午,贺龙就在励志社二楼会议室接见了著名学者任乃强。他之所以没有登门拜访,是因为当天要接见起义将领,只好派副参谋长李夫克到藩署街任宅(现已拆迁)把任乃强接到司令部。...  相似文献   

9.
贺龙与白族     
贺龙元帅已遇害35周年了,至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经历,但他出生湘鄂边界的土家族之地,身体中流淌着至少一半白族血的事实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0.
报国情     
1982年3月18日5点13分,从南方奔驰而来的501次客车,在昭乌达盟平庄车站停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头戴便帽,身着蓝卡叽制服的老人。喀喇沁旗马蹄营子公社大三家大队负责人王绍金、王世杰三步并做两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高兴地说:“于大爷,可把您盼来了!”老人满面春风地回答:“我早就盼着这一天呀!”  相似文献   

11.
这是片孤林,困在荒凉、贫瘠的大山中。林子那浓重的绿,如同写在山中一个大大的“春”字。按时令,这里正是隆冬。夕阳最后一抹金辉照在大山脊梁上的他。这是一张古铜色的脸,迎着夕阳的一面闪着光辉,背对夕阳的那面则是如同远处大山一样的灰色。不用问,他便是我要找的陈沼鸾。老人73岁了,在这山上已16年,5600多个日夜。他既是场长、书记,又是守林员。这山中除了树就是他。他把树叫作“儿孙们”。老人背一支猎枪,那是赶野物用的。手里握一支三尺多长的茶树铜头大烟杆,爬山可以助步,烟瘾来了,林子里不能抽,吸几口空气过过干瘾。他唯一的伙伴,便是狗。狗,我是见过的。它有一身缎子似的皮毛,个头怕  相似文献   

12.
沿着澧水行至中源的尽头,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小山城”,名叫河口。房屋沿河两岸平行分布,上游被大桥连接起来。组成一个狭长的H形。在河西下游末端。坐落着河口乡中心小学。“老黄”就在这所学校任教。河口乡位于贺龙元帅的故乡——张家界市桑植县。这里风光旖旎。村民勤劳、淳朴。老黄本名黄道雄,在这大山里从教已29年。附近的乡亲.几乎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说起“老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乡里采访他的时候,“老黄呀……”老乡的话匣关不住,老黄的故事说不完。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和红旗渠建设者,被党和国家九部委授予共和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1年4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国家广电总局拍摄的《理想照耀中国——天河篇》中,称他“为我国水利渠道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21年10月,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旗渠》,在央视一套播出,又把他推到了全国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14.
寿星佬儿们     
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被人们誉为“长寿山乡”。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三十五人,其中瑶族寿星就有二十位l我有幸到巴马,特意去拜望了几位。我到西山公社大卡峒生产队的罗卜布家,刚巧他从山上割牛草回来。一见之下,使我惊奇不止。我原以为,已经是一百一十八岁的老人,虽然还健在,恐怕也是扶出扶入了。谁曾想,竟然还能上山劳动。于是我向他请教长寿的秘密。这位瑶族老人听了,笑着说:“哎呀呀,我没有灵丹妙药,家里穷,从小干活,爬山种地。天天上山下山,百年来从未间断过。  相似文献   

15.
永久地流传于南方大地的古老史诗 当我们走在中国南方大地,可以聆听到少数民族老人为我们吟唱的长篇“调调英雄歌”。而那些长篇史诗,就萌生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片独特的文化土壤里。从岷江流域到武陵山脉再到五指山区,在山水河畔生活着的30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滋养和孕育了这些漾溢着原始气息的长篇史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创世纪》(纳西族、独龙族、傈僳族)、《布洛陀》(壮族)、《盘瓠歌》(畲族)、《摆手歌》(土家族)等等。这些原始性的韵文作品,被各民族视为自己民族的“根谱”和自己民族的形象历史。祖先创造历史的身影鲜活地跳…  相似文献   

16.
广西柳州地区歌舞剧团来京演出舞剧《灯花》。在记者招待会上,柳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话音刚落,悠扬的芦笙响了起来。一位身着棕色中山装的老人,双手捧着一把芦笙,一根长长的漂亮的羽毛飘拂着。他边吹边舞,声声传出动人的情韵。副局长说,这是我们苗族欢迎客人的一种方式。记者们高兴地鼓起掌来。这个老人就是广西著名的苗族民间艺术家、《灯花》编导之一龙老太。二十八岁进舞校 1954年,龙老太离开广西苗山,来到北京城。舞蹈学校的考  相似文献   

17.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18.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传为佳话 贺龙出身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只读过五年私塾.他敢作敢为,胆大心细,勇于抗争,人脉广泛,深受辛亥革命影响,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开展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贺龙家乡地处偏僻,属于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十分熟悉许多的少数民族民情风俗和社会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京族有户“名人”世家,是京家人的骄傲.这就是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民委副主任苏维光一家.苏维光的父亲苏锡权被人称为“京族民间文学的词典和资料库”.这位出身贫苦的渔家老人小时没钱上学,但他聪明好学,儿时就把流传在京族三岛的民间故事、民歌、谚语铭刻在心,出口成章.解放后,他为各种报刊、书籍提供了八十多篇(首)故事、民歌.  相似文献   

20.
贺龙与几位藏学专家︵之一︶文\刘冠群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打完了仗,又干么子?”1949年,贺龙向毛泽东提了个问题。“莫有仗给你打了———还有一个仗,就是经济建设。”毛泽东说。1949年,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任务落到西南军区身上。为了打好这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