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学术界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问題,有不少分歧的意見。我認为在討論这一問題时,不仅要指明資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有本貭上的区别;还要特別指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真实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而且同时还存在着实貭上并非商品,但却采取了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换形式的一般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如国营企业間調撥的生产資料即属之)。对于上述說法有人不免表示怀疑,难道可以有实貭上不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的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換形式嗎?然而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新内容套用旧形式的現象是常見的。我們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学經济系財政信贷教研室最近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貨币是否具有劳动券性質的问題,举行了两次讨論会,对以下的問題作了初步討論。劳动券存在的經济条件大家認为,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劳动券的时候,是指商品貨币范畴已經不存在的社会而言的。因为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存在,就必須要有价值表現,要有貨币存在。貨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是和劳动券对立的。但在談到劳动券存在的具体条件时,却有不同的意見。有些同志認为:劳动  相似文献   

3.
在这篇短文里,想就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分别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与消亡的几点看法。一生产资料现阶段我国生产资料的分配与交换有这样几种不同形式:全民所有制内部的产品调拨;集体所有制内部的产品调拨;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商品交换;各个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商品交换。在国营企业内部调拨的生产资料,产品在各企业之间转让时,也称“购销”,也利用价值形式计价、付款,因而具有一定的商品  相似文献   

4.
在从資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里,由于存在着商品与貨币关系,人民群众的消費需要和滿足这种需要的消費品生产之間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商品的供应和商品的需求亲实現的。消費品供应与需求之間的关系,是以商品供应額和社会購买力表現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正确地处理商品供应額和社会購买力之間的比例关系,是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国民經济有計划、按此例发展規律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規律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在討論中意見分歧,目前主要有下面两种对立的意見。第一种意見:認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商品。他們的主要根据是:在实行經济核算的条件下,生产資料在国营企业內部流通还必須通过合同和买卖形式,即还需要计价、付款。因此,他們断定在国內流通的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是商品。第二种意見:認为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資料,在国內流通虽然还要計价、付款,经过“买卖”形式,但本貭上已不是商品,仅仅保持着商品的形式(或外壳)。他們的主要理由是:国营企业內部的产品調撥,并不轉移产品的所有权,計价、付款只是为了計算企业的盈亏。因此,他們断定国内流通的生产資料,本  相似文献   

6.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說:“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换,必須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根据这个决議所指出的方向,目前各地正在努力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換,利用商品关系来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設服务。斯大林同志说:“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也就不能沒有价值规律”。价值規律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規律。我国現阶段,既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規律就必然要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社化以后,价值規律作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說明。第一,农村公社化以后,它对于农村商品价格的作用。我們知道商品价值是生产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貨币表現。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中,商品价值总是要求商品价格适应它本身的“价值”。这就是商品价值对价格的作用。在农村公社化以后的农村,有商品生产,有商品流通,也必然有这种价值規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商品不是与私有制共存亡骆耕漠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公有经济中不存在商品,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交换已经不是商品交换。他的基本论据是:商品生产这一经济范畴只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相联系,它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他说:  相似文献   

9.
国营企业所生产的生产資料是不是商品?要解决这一問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商品,以便找出解决問題的共同語言。什么是商品?我認为,作为一般概念来说,商品具有如下特性: 1.它是一种劳动生产物,它体現一定劳动支出; 2.它能滿足人們某种需要; 3.它是为了交換,为了人們的需要; 4.在交換中,这一生产物的所有权随着轉移。以上四个特性是相互联系着的,它們反映了商品的規定性,使商品和其他事物区別开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經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問題的討論,碰到一个許久糾纏不清的問題——什么是商品?有些同志認为这仅仅是名詞概念之爭,沒有什么現实意义,并在研究我国現阶段的各种交換关系时也試图避开这个所謂“无味”的爭論;但在闡述具体交換  相似文献   

11.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是历史的經济范疇,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因为,“商品是社会經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只有社会經济发展到另一必需的水平时才会消亡,它不以人們的喜欢或不喜欢而产生或消灭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呢?我認为,这仍然是由当前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对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的作用問題引起了热烈的爭論,这里,仅根据我們所了解到的情况,把有关爭論的問題和看法归納如下,供大家討論参考。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問题 (1)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的存在。由于人民公社的生产資料和产品都属于某一公社的集体所有,因此在国营企业与人民公社之間,公社与  相似文献   

13.
于凤村同志就商品經济問題写了不少文章,其中《申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論商品經济》两篇文章,强調了必須很好地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的意见,我基本同意。但是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唯一条件、“商  相似文献   

14.
重进同志在《經济研究》1963年第2期《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中,对价格与价值规律关系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值得討論的重要意见,例如作者把两者的关系作这样的处理:关于“价格的如何被决定”,是价格规律的問題,而价值规律,則“只是价值在商品生产中如何形成、价值量如何被决定的规律,是商品交換中交換双方占有价值量如何变化、如何增减的规律”(以下所有引用重进同志的文字,均见《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不另作注)。又說:“商品的价格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商品的价格有与价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关於积累与消費的矛盾统一关系問題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积累与消費的关系是矛盾統一的关系。这种矛盾統一的关系,集中地反映了国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的長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以上这些都是大家所公認的。在这里,我們还想对于这种矛盾統一的关系作某些探討性的补充說明。  相似文献   

16.
<正> 实践迫使人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交换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但目前经济学界对于这种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征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只能是社会分工,不能在社会分工之外去找商品生产存在的第二个条件,否则就是“商品生产存在条件的二元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交换根本不存在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问题。为了说明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内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指示出我国农村中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建設的方針和道路,闡明了有关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发展了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将大大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設的发展,进一步鼓舞全国人民跃进再跃进。兹就个人在初步学习中的不成熟的体会,略談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后的商品生产问題。在这个偉大的决議颁布之前,不少人認为,由于人民公社的建立,商品生产和商品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沒有級差地租?我在《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江汉学报》1961年第2期)一文中,曾經認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在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人民公社中存在级差地租,而且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場中也存在級差地租。现在关于級差地租問題的討論是进一步展开了。我对这一問題的認識也不断地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現在感到,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对土地所有权与級差地租的关系以及商品价值規律与級差地租的关系問題的提法上,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一年以前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运用辯証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問題和处理問题的典范,是馬克思主义辯証法在当代的重大发展。恩格斯在“費尔巴哈論”中曾經指出,承認辯証法的基本思想是一回事,“而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每一具体場合和每一具体研究部門却是另一回事。”毛主席在这篇論文中也强調指出懂得辯証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这个原理之間的区别。說作为辯証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規律,懂得的人逐漸多起来了,“但是,对于許多人说来,承認这个規律是一回事,应用这个規律去观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国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和经济组织之间进行交换时,是否具有商品交换的性质,这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其理由是: 国营企业既是全民所有制的一个生产单位,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权虽然属于国家,但直接占有、使用和进行经营管理的,却是一个个国营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家或小生产者,因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存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矛盾和对抗。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