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书法》杂志八二年第五期载胡济沧先生《李白<草书歌行>辨伪》一文,提出了五条理由,最后断定《草书歌行》决非李白所作。我以为他的论据是欠妥的。 该文说:“今按李白集子里确有贾至《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一诗,但事买上李白未果此行。”因为他们又恰遇李晔,三人有同游洞庭湖数篇之作;又碰到杨召卿、陈太守“话旧迎送,到岁暮还留在岳阳”。“我在集子里遍找李白的行踪,除了这首有争议的诗以外,看不出他和怀素  相似文献   

2.
长椿寺是北京南城的著名佛寺,明清之际曾有"京师首刹"之誉,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长椿寺的创建时间,碑刻和文献中有"万历二十年"和"万历四十年"两种不同的记载,而学界基本上以"万历二十年说"为定论。详细考察寺内现存的《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碑》,再参以其他史料,可以纠正长期以来的流传之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用笔、结构和章法等方面对八大山人草书作品《唐耿题王维旧宅清源寺》诗轴作简单地赏析  相似文献   

4.
木斋  尚雪红 《求是学刊》2012,39(3):104-109
陆机应是南人中写作新兴五言诗的第一人,其五言诗风格和成就,是陆机入洛学习和仿效曹魏文化的结果;陆机代表作《赴洛道中作》,应是陆机多次赴洛中的晚年之作;陆机对曹植代表的建安诗风的模拟仿作,正是陆机对曹魏文化学习和模拟的结果,其中对十九首的拟作,也应该是陆机在北方生活了相当长时间之后的作品,而非陆机赴洛之前所作.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假话     
一首《水调歌头》,成为千古名篇。叙及创作过程,苏轼说了一句假话:“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假在何处?假在“大醉”二字。  相似文献   

6.
一 李清照的作品散佚严重。前人在辑佚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六十年代初,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李清照集》除诗文外,共得词七十九首(其中三十五首词因被人怀疑不是李清照的作品而列为附录),搜罗可称丰富。不过,《李清照集》附录中几首词的辨伪性质的案语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词后的案语说:“词意肤浅,不类易安他作。王鹏运已疑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词后的案语说:“词意浅显,疑非易安作。”只以“词意肤浅”或“浅显”为据,便疑非李清照所作,显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 所谓词意肤浅,无非从词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7.
《艺文类聚》征引有萧统、殷钧、王规、王锡、张缵、沈约等人所撰大细言诗各二首,其中后十首题加"应令",显系应皇太子萧统之命而作.这些诗歌应作于梁天监十一年,时萧统尚未成年,沈约则于翌年忧惧而终.从文学内涵看,上述大细言诗虽然常被视为游戏之作,然而在隶事用典方面远接诸子寓言,在具体事象和文学隐喻方面直接吸收宋玉大小言赋之写作经验,抑又极想象与夸张之能事,某些作品甚至呈现出佛教文化内涵.从学术价值看,《艺文类聚》征引南梁大细言诗,不仅关涉萧统和沈约的诗歌系年问题,而且隐含着昭明太子在少年时代主持的首次文学活动,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萧统文学集团萌兴和发展的可能性,由此呈现出某种特殊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183;忆荐福寺牡丹》确系唐人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林 《唐都学刊》2005,21(2):11-13
《全唐诗》所收题为胡宿的《忆荐福寺牡丹》诗,被古今学人说成是北宋胡宿的作品。荐福寺是唐都长安的佛寺,诗中有"十日春风隔翠岑"、"空作西州拥鼻吟"句。北宋胡宿是东南地区的人,应试科举和做官,一直在首都汴京和东南地区,没有游宦西北地区的经历。他在世时期,荐福寺历经唐末战乱和多次改朝换代,已逾百年,早已受到破坏。因此,这首诗应是置身西北地区的唐后期作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近年对秋瑾的生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一八七五、一八七七、一八七九(即终年三十三岁、三十一岁、二十九岁)三种说法。其中一八七九年之说似已得到公认。前年,各报刊撰文纪念秋瑾烈士诞生一百周年就是明证。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的。持秋瑾生于一八七九年说者,其根据之一,是秋瑾的《泛东海歌》诗中有“愧我年廿七,与世尚无补。……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之句,认为此诗是一九○五年夏秋瑾二次赴日时所作,因而判定她生于一八七九年。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秋瑾赴日留学前后思想状况的变化,就不难看出,这首诗是秋瑾一九○四年初夏首渡日本时所作。一九○四年三月,秋瑾离京南下,回故乡绍兴省亲并安顿子女,为出国留学做准备。此时,她作有《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有序)二章,序曰:  相似文献   

10.
高明祥 《求是学刊》2023,(3):152-161
钱谦益所作论诗诗《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在承传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基础上又产生新变。钱氏继承了杜甫尊重前贤、别裁伪体的思想,以批评当时的诗坛流弊。钱诗延续了《戏为六绝句》“戏题”的自况心怀,但也增添了走出“嗤点前贤”的矛盾、消解讽刺的紧张等意味。钱诗与《戏为六绝句》都是以近代视野和当世视野为论述重点,但不同于杜甫对时人的包容态度,钱谦益以自己的诗学为标准,将时人划分了阵营。《戏为六绝句》论述的内容可能不仅仅限于诗歌,这种现象在钱谦益论诗诗中更是蔚为大观,他论述了文学家、批评家、书法家、画家以及女性群体,且对后世论诗诗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并非为入乐而作、用于表演和传唱的乐府歌辞,而是文人经过深思熟虑创作的五言徒诗。它的创作原则重义不重声,依赖自身的结撰技术生成文本,不为合乐的目的服务。它的组织风格以精密、集中、浑融见长,不符合乐府所要求的繁音促节、回环往复之美,不适合协律入乐。与乐府表演性、公共性的传播特点不同,《十九首》戏剧性弱化并转向个人化的抒情,不适合在公共场合传唱。与乐府外在形式的音乐性不同,《十九首》以其技术手段和组织功夫获得了内在的抒情节奏,并结合用韵和对偶从另一个方向弥补与强化诗歌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2.
《今日辽宁》2008,(3):42-42
首山清风寺景区坐落在辽阳老城西南7.5公里首山镇马伊屯村后,景区总面积36公顷。南西北三面连坦阔平原,东接绵延丘陵,山势蜿蜒,为长白山余脉千山之首,故称首山。《三国志·魏志》、又称"马首山"。因唐太宗征  相似文献   

13.
刘保忠  李军锋 《社科纵横》2009,24(12):89-91
大学者纪晓岚既有小说实践更有小说理论。在小说实践中他"以学问为小说"完成《阅微草堂笔记》;在小说理论部分,他一直持有传统的小说观念,以史学作为小说的文体依据,坚持"子部小说"的文体观念,"信而有征"成为他取舍小说的准则。本文是对他的小说观念所作的简略疏理。  相似文献   

14.
《高常侍集》中有《奉和储光羲》这样一首诗,诗中有“山(艹晏)浴兰沚,水若居云屏”句。这“山(艹晏)”不知指什么,这“(艹晏)”字也不知读何音。查历来字典、词典、韵书均未见。《储光羲集》中有一首《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诗,诗题与高适《奉和储光羲》不同,全诗从头到尾句子却基本相同,其中稍有不同的仅“山(艹晏)”作“山戛”,“兰沚”作“兰阯”等。这“山戛”也不知指什么。“戛”字字典里虽然有收,但仅立古代兵器,即戟;礼、法;击等义项,此处与  相似文献   

15.
临安陷落后八年,南宋画院待诏李从训之子李鹤田重游临安,这是南宋遗民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此举意在凭吊故都,寻访旧友,其间与汪元量同过孤山,且作有述怀诗《钱塘百咏》.李鹤田从庐陵动身时,刘辰翁有饯行诗;从临安归庐陵时,周密、林昉、阎宏、姚燧、张广微等人皆有诗赠别.诸诗皆保存在《(道光)吉水县志·艺文志》之中,其中周密《赠李鹤田供奉》十首是周密本集《草窗韵语》及《全宋诗》失收的佚诗.李鹤田的临安之行牵动起多位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诸人往复酬唱,抒发黍离之悲,诗中寓含着师法少陵以诗存史的诗史心态.  相似文献   

16.
韩宏韬 《唐都学刊》2005,21(4):86-89
《诗经》的篇名,无论从其来源看,还是从其词性看,都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化的特点。《诗经》篇名方式的统一性表现为以诗首取字,为正格;正格的发生与时代风气、社会需要、“兴”的表现手法等密不可分;而命题者的主题意识及其对名篇艺术的追求,又决定了名篇方式的多样性。以诗首名篇,是中国古代诗文命题史上的初始阶段,《诗经》篇名由正格到变格的演化,是诗歌的命名从篇首取字向以意立题的过渡的先声。《诗经》以后,变格逐渐为正格。  相似文献   

17.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04,20(4):51-54
《才调集》第五卷所录元稹 5 7首诗歌 ,其中可以肯定为崔莺莺而作“艳诗”凡 2 5首 ,可以肯定为伪作及非为崔莺莺而作者 2 3首 ,剩余 9首诗歌 ,无法确证 ,姑阙疑于此。  相似文献   

18.
1 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密切的情欲小说,当推《如意君传》,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文学上的传承关系,且能为成书找到新的佐证。《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写西门庆与王六儿秽事“犹如武则天遇敖曹”,虽未明指书名,然确为《如意君传》之本事。《如意君传》不仅对《金瓶梅》,对后来的情欲小说影响也大。《肉蒲团》在书中两次直指《如意君传》、《绣榻野史》、《痴婆子传》之书名。《如意君传》为短篇,卷首有华阳散人甲戌秋所作之序。《肉蒲团》今见为日刊本,时当清康熙乙酉(1705年)刊行。初曾疑“如”传华阳散人甲戌序,或伪托“假虚”即子虚乌有也。词话本“犹如武则天遇敖曹”一说,给人们提供了证据,此书确在《金瓶梅》之前。今且以《肉蒲团》刊行之康熙乙酉为终点,将此前的“甲戌”列下:  相似文献   

19.
夏薇 《创新》2014,(3):98-103
《红楼梦》的传播、接受史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观,而"题红"、"咏红"诗则是奇中之奇。题咏之中,还有一种集句诗也令人刮目相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竟以诗中难度最大的七律体集成130首大型组诗,雍容华贵地歌咏、评说小说《红楼梦》,而且别出心裁地以书中次要人物香菱为见证、象征与线索,写得扑朔迷离、含蕴厚重、哲思悠悠、气象万千。这就是新发现的红楼梦》评论中诗评的力作——《甄女词》。  相似文献   

20.
金源文学至"国朝文派"时期方自具面貌,处于"国朝文派"时期的金代帝王金世宗完颜雍及金章宗完颜璟各有诗词传世.金世宗诗词各有一首留存,诗作<本朝乐曲>当是一首女真语诗歌,诗中讲述祖宗创业艰难,及自己所以继述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金源故土的留恋与感怀.词作<减字木兰花·赠玄悟玉禅师>为谈佛论道之作.金章宗存诗除去残篇,其余六首大体可分为宫中生活、景物吟咏,游览景观吟咏两类.景物描绘富丽精工,笔致轻灵,构思精巧.词作两首,其词咏物而高雅清秀,体小而蕴涵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