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发钦  林宁 《社科纵横》2009,24(2):144-146,149
大学文化与政治文明在精神内涵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大学文化不仅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还为政治文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当前大学文化的庸俗化、趋同化及简单化等状况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努力培育大学精神文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文化、积极坚实大学物质文化,自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文化已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软环境。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的方法性问题,它主要包括: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辨识与凝练、大学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的描述、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把握,以及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是行走在一所大学校园里的人的共同价值观。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实际状况,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应着眼于建立校内的共同价值观,以构建和谐校园,完成学院的自身与社会之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区建设的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中科 《社科纵横》2006,21(4):147-148
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大学则不断地拓展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大学校区应运而生。大学校区建设既要保留传统文化又要创新大学文化,因此大学校区的建设不能缺少文化的理念。本文着重阐述大学校区要结合区域文化和现代大学校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大学校区的文化理念。本文还结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论析了大学发展中校区建设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文化、环保、时尚”的大学校区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3):163-168
本文从甘肃兰州的部分大学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对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的载体论述为基础,对当前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尤其是新校区大学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文化载体建设的新思路。并把大学文化分为物质层面的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制度层面的文化和行为层面的文化四个部分,逐一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大学文化载体建设对策措施,即从物质文化入手,建设能承载一流大学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从历史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挖掘和凝练能代表自己文化特色的大学精神;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以创新、创造、创业为引领,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美育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良好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文对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美育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高素质人才培养对美育教育的要求,分析了我国一流大学、地方高校、民办高校以及特色高校的美育教育机制,提出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路径的思考,最后总结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实践的方法.旨在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机制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文化传承创新已成为大学的第四大职能和使命。当前,我国的大学文化面临着把大学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成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把大学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意识形态化这两大问题。大学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主要包含相互关联的四个层面的文化,即国家文化、作为整体的大学组织文化、大学自身的特定文化和大学校园文化。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要切实履行自己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理想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坚持文化综合创新,实施文化育人,服务好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寒 《创新》2011,5(5):124-126,128
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发展的文化土壤,是大学间相互区分的基本标识。建设和发展优秀大学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存在的主题性、结构性、组织性、建设性等难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损伤了大学文化在引领大学发展进程中的前沿地位和应有价值。以和谐理论指引大学文化建设、消弥矛盾与冲突,将是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特性的组织,它的文化特性主要体现为学术性、开放性、人文性以及民族性。基于这些特性,大学文化具有精神品性的引领功能、价值观的导向功能、理想人格的范型定位功能、“教与学场域”的营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9,(7):134-137
制度的实施需要文化的辅助,文化需要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制度和文化不可分。通过具体阐述制度文化的内涵及重要性,可以发现制度文化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中起到的巨大作用,然而通过对其制度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制度文化在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研究中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因此,通过对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文化建设路径进行探析,以期形成良好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文化,促进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若长期得不到重视,教育的真正目的也难以实现.该文采用数据搜集、案例分析、文献参考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一流工科院校的求学经历,对各国美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创新之处在于将理论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从根本制度上发掘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美育教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潘静  张春平 《社科纵横》2015,(1):161-165
中国百年大学的文化研究正备受重视,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中国百年大学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面临相同的文化困境,需要寻找相近的文化出路。适应性是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百年大学文化的建设路径。文化的适应性可以通过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四种方式来实现,并将导致矛盾共存、适应融合和优化替代三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校作为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其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这是由教师的知识优势和他们在高校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及影响所决定的。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发挥教师在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导向作用及示范作用,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洪才 《阅江学刊》2012,4(5):24-30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本质上是一次系统的文化创新,它以现代大学精神确立为起点,以现代大学办学模式的形成为归宿。现代大学精神只能从大学文化传统中寻找。大学办学模式虽历经变化,但大学内在精神始终未变,它一直坚守“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原则。我国大学制度建设必须约束政府对大学的干预,引入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加以平衡,从而重新确立大学的内外部关系模式,实现大学治理。  相似文献   

15.
陈雪娇  付晓寰 《生存》2020,(7):0117-0117
本文结合传统文化,分析小学提高美育的现实意义,借此探讨推进小学美育教学的措施,例如建立和完善大美育的模式,不断创新小学教育的机制、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汉强 《浙江学刊》2003,(3):194-19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两者密不可分。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 ,人们的言语表达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英语的实际应用功能日显突出 ,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显得尤其必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拟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等几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首都文化与首都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都文化是立足于首都价值所提出的国家文化代表性概念 ,是对北京文化含义的拓展和清晰化。它源于首都的城市地位 ,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建设首都文化是首都文化人的神圣使命 ,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重视软件建设 ,以观念、纽带、环境、结构建设为切入点 ,充分抓住重大国际文化活动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姚晓南 《探求》2003,(2):75-78
当代美育应超越学校审美教育的狭窄范围,转为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审美的功利性价值,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人生。在理论层面上,美育的发展应从传统美育注重抽象的情感教育转为培养社会公众反映现实的情感能力,塑造自由个性;美育应以其外在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文导向功能来引导大众的审美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应把审美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成年公众,把实施美育的途径扩展为整个开放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20.
李凤  王博 《学习与探索》2023,(7):140-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美育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教育全过程,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深入探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在高校美育教育实践中的现实意义、实践困境与改进路径,并将平等尊重、交流共享、创新驱动及筑牢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与高校美育发展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从而开辟网络时代高校美育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