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如此。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益于网络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和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通力合作,以建构安全、和谐、共享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跨地域和及时性、交互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发生了选择多元、角色变换、分化聚合、在线空间导致的虚幻模糊,过滤网络信息、利用网络优势、开发中文信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丁静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7-100
时尚文化是把双刃剑,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高校传统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冲击。高校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审美观、辩证的否定观教育,以成功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行为、消费行为、时尚行为、效仿行为。 相似文献
4.
张艺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3-4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特征的新媒体日趋成熟,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网络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文化中大量的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探讨目前网络文化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状况,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75-177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不可阻挡的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政治、文化领域。随着21世纪的到来,文化在经济政治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文化多元化的格局,文化全球化也随之产生。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09-112
从分析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 ,阐述了该现象对外语学习者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产生的影响 ,指出了文化负迁移对单词、句法结构、篇章结构及话语风格等方面理解的干扰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中心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110-1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其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针对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如何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适合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仝德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211-212
1 正面影响( 1 )网络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思维工具。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人的扩展不仅仅是肢体的 ,更重要的在于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尤其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训练[1 ] 。经常接触网络的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认识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 ,网络文化的思维方式在年轻大学生群体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塑造着新世纪的一代生产者的思维方式。作为处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大学生 ,社会对他们的知识、能力、品格、协作等素质的要求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成才方向。无疑 ,网络文化的熏陶对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10.
梁美凤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94-97
潜规则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广泛,危害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信奉潜规则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利益诉求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市场化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异位和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的缺陷。减少乃至消除潜规则的影响,要完善显规则,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推进高校体制改革,重塑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思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78-80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琳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6):133-134
近年来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短信成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及进行信息、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文章就短信文化流行的原因,从学生个人需求、技术发展和短信自身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黄良友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1-46
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发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短信诈骗行为的泛滥,不仅严重侵犯了人们的财产权益,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手机短信诈骗,应强化监管和打击,建立和完善手机号码实名制和储蓄实名制,加强宣传教育,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文化品位提升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的影响与日俱增,大众传媒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消极的影响直接阻碍了大学生文化品位的提升.探讨其构成负面影响的多种因素,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克服传媒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构建高品位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生心理特征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福儿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1):108-11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心理特征与网络信息特征的分析 ,揭示了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诱惑与危害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64-66
文章主要从短信语言的话语结构形态出发,分析短信语言的5种语句结构形态即重复型结构形态、谐音型结构形态、隐晦型结构形态、含蓄型结构形态和断裂型结构形态,通过分析其语句结构形态可以发现,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借助语句结构形态这种特异的表达方式,影响受话人心理,传递那些隐晦、委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徐燕杭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9-102
被要求接收者转发的手机短信是一种玩笑.手机短信是青年亚文化的表意符号,是对元叙事的反叛,受到青年人的普遍欢迎,但因为这种反叛在无意识中进行,因此游戏心态占据主导地位,而短信的复制性及其工业化流程又导致了个性的消解和趣味的肤浅化.高校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以避免玩笑短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当代美国文化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多维影响。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解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抵御西方文化的侵略;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弱化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冲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它也从正反两个方面同时冲击着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它是新时代的高科技产物 ,具有信息传递快、资源共享等特点 ,给人们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的生活空间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一大群体 ,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重点讨论了大学生在其负面影响下容易走入误区的原因 ,并对此提出要全面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性教育、网络管理安全知识教育等 ,为大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那剑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2):35-39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文体。与手机中文短信一样,手机英文短信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短小精练、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等等。多种修辞法的运用是促成这些语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