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奸”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一说到汉奸,人们自然会想起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张邦昌、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一大串汉奸。抗日战争期间,汉奸问题极为突出,甚至突出到了影响抗战进程的地步。实际上,抗战胜利姗姗来迟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比如国力弱,军力弱,政治不统一,民族觉醒不够,日寇太强,外援太少等。不过,汉奸太多的  相似文献   

2.
“汉奸”是巾囤由来已久的一个历史文化现象。一说到汉奸.人们自然会想起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张邦昌、秦棺、吴三桂、汪精卫等一大串汉奸。抗日战争期间.汉奸问题极为突出.甚至突出到了影响抗战进程的地步。实际上,抗战胜利姗姗来迟的原因远不止一个,比如国力弱,军力弱,政治不统一,民族觉醒不够,日寇太强.外援太少等。不过,汉奸太多的确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赵华 《兰州学刊》2007,(1):194-196,199
抗战时期汉奸在根据地刺探军政情报、暗杀抗日军民、欺压抢掠百姓,使抗战事业蒙受巨大损失.日寇为了强化其破坏、摧毁抗日组织的能力,专门制定了针对抗日组织内工作人员的内奸政策,以期达到逆为其用,破坏根据地的目的.通过对日寇内奸政策的解读,本文依据根据地汉奸形成的不同原因,划分其为内、外两类,既可以概括众多身份复杂的汉奸参与者,也能够在贴近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深化对乡村地区汉奸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肃奸运动。青岛市政府利用伪职人员接收后大肆收取贿赂,使得"经济汉奸"丁敬臣逍遥法外。而国民党内部另一利益集团却以报刊为重要工具,操纵舆论给予司法部门极大压力,与市长李先良为首的保丁派展开政治博弈。而后丁敬臣被上诉到山东高等法院审判,在司法党化且法制体系日益混乱的大背景下,检察官纵情轻判,肆意解释惩奸条文。"丁敬臣汉奸案"折射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夺与重建国家秩序的无力,而司法漏洞恰好给政治操控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中国的首都南京后,日本当局为了对占领区的中国人民实施有效而方便的统治,在政治上,就一次次地组织、拼凑由中国人组成的傀儡政府.本文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南京第一个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由日军当局扶植成立的过程,及其存在约四个月期间的工作与社会功能,揭示了日本当局通过这个"过渡时期"的傀儡政府与汉奸组织,实施"以华制华"统治政策的罪恶用心.  相似文献   

6.
省领导最近提出:要着力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状况,加快构筑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围绕"重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从哪突破、怎么引导企业、政府做什么"等问题,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体会在"十二五"产业结构优化谋划中,应该将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紧要和长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7.
八年抗战制造了中国历史上为数较多的汉奸①,战后对其如何处置成为国民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惩奸不仅直接关系政府威信与政权维系,亦涉及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保持。复杂政治环境下,汉奸处置得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认知。由是之故,战后国民政府制定惩治汉奸的立法和政策,并依法处置了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头目。政府当局惩治汉奸的立法与研究,奠定了汉奸惩治的法律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律使用问题。然囿于仓促行事、政治法律纠结不清等因素,决定战后立法缺陷重重,以至影响惩奸效果。  相似文献   

8.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9.
陶德宗 《北方论丛》2005,6(6):38-41
在抗战文学研究中,那种仅以"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时空而绘制的沦陷区文学地图是残缺的.自19世纪末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不断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的"两岸三地"先后形成了一片又一片沦陷区.所谓沦陷区文学,除"七七"事变后的大陆沦陷区文学外,还应包括"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学,日殖统治下的香港文学和整个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在内.在由这样一个时间维度、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构成的沦陷区文学地图中,从比较视角对"两岸三地"沦陷区文学进行打量,将会对沦陷区文学的整体风貌、个性差异与抗战文学的多元构成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论"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是毛泽东在抗战初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过渡性建国方案.这是一个既符合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民主的愿望,又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可能为各抗日党派共同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民主建国方案.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甚至"的篇章衔接功能和语法化历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甚至"是连接词、短语或小句的连词,一般认为是"强调突出的事例/这一项/项/更进一层"等.发现"甚至"的作用是立体的句法上有衔接功能,语义上有强调功能,语用上有聚焦功能."甚至"本来是一个短语,后凝固为副词,经词汇意义虚化,由副词又发展为主要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其语用意义日渐突出.这一过程是在宋代萌芽,明代加快,清代中后期完成.  相似文献   

12.
八路军在抗战中的作用李茂盛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抗战期间,除为数不多的汉奸卖国贼外,各族人民、各界同胞、各民主党派、各阶层爱国人士,特别是国共两党、两军,都对抗战的坚持和胜利,作出过重大贡献。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相比,参战更积极...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蒋介石对其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到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蒋介石基本是执行了"以战求和"的策略,但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前后,可以发现他两次"以战求和"的程度有所不同,1932年他对日策略消极成分更大;1937年蒋介石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了.在仓皇中决心应战,虽然其策略依然是被动的,但已有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在上海沦陷区文坛的异军突起被人们誉为"横空出世",这"横空出世"与好莱坞电影有密切关系.至1930年代,观看好莱坞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难以或缺的文化生活方式.张爱玲的出现及时填补了抗战爆发后好莱坞电影退出上海后市民文化的空白;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的卷土重来也使张氏失却原有的辉煌.张氏的创作之所以能替代好莱坞电影缺席后的位置,是因为其文本与好莱坞电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张氏创作不同于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赵心宪 《河北学刊》2007,27(6):131-136
"朗诵诗"概念在抗战诗歌朗诵运动中诞生,既特指作为宣传工具和政治活动形式的抗战诗歌运动,又具体指称专为诗歌朗诵活动而写作的新诗文体,还作为现代诗学文体论形而上认识的诗学概念等,含义多重。重新梳理抗战诗歌朗诵运动史料,阐释有关"朗诵诗"论争中的各种观点,可以观照朱自清"新诗中的新诗"论断的依据及其诗学价值,并明确"朗诵诗"文体形式"诗的语言"建行所体现的诗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协和大学是由基督教会创办的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所大学,抗战期间内迁至闽北山区的邵武继续办学。在艰苦的战时环境中,师生发扬爱国精神,同仇敌汽,坚持抗战事业,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试图对已往史学界较少涉及的这所大学师生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知识界的觉醒和奋起。一、揭露汉奸、投降派及置国难于不顾的人士的丑恶嘴脸,表达抗战到底的决心。抗战初期,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消息传到福建,各界一致声/,…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期间既不是汉奸政权骨干分子,也不是上海伪文坛的当权派,也未拿过伪政权的津贴,她的作品未有所谓"协力大东亚战争,驱逐英美以争取大东亚民族解放"的主题.无论说她是"文化汉奸"还是"依附敌伪的作家",都不恰当.  相似文献   

18.
到宋元时期,"文气"说有了显著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作家修养论方面的"外游"、"内游"两派相对立的观点上."外游"说以北宋苏辙、马存为代表,偏于强调"江山之助";而"内游"说以蒙元初期的郝经为代表,偏于强调读经明理.两派观点均有偏颇之处,但也各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此外,还存在着一个具有调和色彩、观点更加稳妥全面的折中派,元末明初宋濂集其大成,从而使"文气"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抗战初期,民众的社会意识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除了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激昂的抗战思潮等"正"的一面外,许多民众在战争环境下表现出困顿与消沉的一面.本文以浙江省为个案对这另一面进行研究,随着战争的进展,普通民众在初级形态的社会心理方面出现了"战(灾)后行为异常",如超常力量的产生、良知的显露与恶性的爆发、正常人的精神病和"精神病人"的正常等;在相对高级的"抗战意识"方面,则显得淡薄且有异化的现象,如民间的抗战意识并不普遍、许多民众没有认清抗战的性质与意义、部分民众的抗战意识与行动带有迷信、娱乐色彩等.究其原因,主要与现实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密不可分.国民政府战时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再加上传统社会心理因素的深层次作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众抗战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抗战爆发至共和国成立前的文学生产与编辑出版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毋不庸置疑,"抗战和民主"旗帜下的文学生产和编辑出版行为,都属看不见硝烟的另一战场文化战线.由于二者的互动极其自然地以民众或读者为主导,因而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新文化"现代性",真正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实现的前提.另外,战时文学生产与编辑出版行为受制于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表现形态也极其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