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体现为对一定的宇宙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的信奉与遵循,反映了人类超越有限人生和追求永恒不朽的强烈愿望。信仰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在情感上的一种投入和升华,通过对事物的崇拜而使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从而使人生富有意义并充满希望。信仰还是人类的一种自律行为,体现为社会成员对高尚的道德理想、行为准则的认同与追求,从而成为人们培养忠诚、奉献等崇高品质的强大动力。由此可知,信仰既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又是人们社会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由于信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具…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德真理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从其产生开始就成为调节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诚如黑格尔恰当地将道德称为社会的“精神连结物”,因而人们从来没有对道德的社会功能加以怀疑。而对道德的本质却从来众说纷纭。“道德真理”是否可能?“道德真理”的内容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传播活动,它还具有“至善”的道德价值追求。大众传播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互动行为,既是传播道德的活动,又是道德的传播活动;既对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品质培养发挥作用,又受到社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个体的影响和制约。实现大众传播的道德性离不开科学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优良的制度保障,同时更是所有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道德个体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4.
苏令银 《社会科学》2001,1(8):53-56
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是道德实践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社会重大转型的时期 ,对个体道德自律的要求变得尤为突出。一、道德自律及其特点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他律而来 ,是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自律作为道德区别在于其他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志 ,是道德成其为道德的依据 ,亦是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魅力所在。任何的外在的社会性他律形式 ,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 ,才能最终内化在人们的心中 ,成为个体的自觉自主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现代法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化离不开对传统的利用和改造,最现代的法制也有古代法的影响。中国传统法文化关注人生,重视社会实践,它的主导价值功能在于强调社会个体的道德自觉。这种重道德自觉轻个体权利的法文化价值观并不完全与现代法制相悖逆。从整个历史进程看,西方法文化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中国则偏重于强调社会个体的道德自律。中国人对法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如何通过礼的引导与法的惩戒来提高社会主体的道德自觉性;二是如何置个体利益于家庭、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之中。因此,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看来,法与礼都不应该首先考虑社会生活中“小我”之权利,而应该把“小我”融汇于社会、国家乃至整个宇宙的相互关系之中。个体价值的实现应以家庭、国家、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控制     
一社会生活秩序的制度化水平及其功能的发挥,是与道德的规范性控制分不开的。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信仰领域和价值系统中的道德滑坡,道德控制的疲软更是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道德控制从本质上说是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们为满足相互之间的利益需要并取得一种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和意义所必须拥有的自我调节方式。由于这种调节方式自原始公社瓦解以来,始终是通过对阶级关系的自觉认识、并为了阶级利益而得到实现的,因此,它总是特定阶级以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者身份所必须使用的一种手段。在现阶段,由于人们对价值、秩序、责任、意义等表现人生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范畴的自觉体认,尚不可能在既定的经济关系中达成普遍的一致,因而,道德控制的起点和终点都必须是要求个体对社会利益和阶级利益的价值认同。就此而言,所谓道德控制,从广义上说,即指为了调节个体与社会的非对抗性  相似文献   

7.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资源的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也是一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资源也需要进行配置。道德资源的配置是一种双重双向配置。双重配置包括个体道德的主动配置与受动配置。双向配置指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相互转化。双重配置是一种内向式配置 ,而双向配置则是外向型配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中的道德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认同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调控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一、道德调控的功能道德调控是借助伦理关系力量调节个体与社会的非对抗性利益矛盾的一种社会管理。它通过多种传播形式把社会的目标、规范和准则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从而经由个体的道德实践,达到对…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21,(4)
现代社会的"齐一化"统辖着每个人的思维逻辑、生活方式和人生目的,个体在这一社会中难以达到自主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即"在错误的生活中不存在正确的生活"。如何破解现代社会"齐一化"规范的"霸权",以矫正启蒙之后的理性观统治社会生活的无道德性?在阿多诺看来,康德"道德法则"及其哲学建构的形式性、理想性是捍卫每个人社会生活得以自主的价值根源。在每个人的社会实践面前,康德提出的道德法则不仅能够矫正人的行为动机,引导动机纯良的道德性行动,也能够规范每个个体把他者看作与自身平等的价值存在。更为重要的是,阿多诺不仅把道德法则当作个体自主突破社会整体规约的工具,也看作重构现代社会生活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道德态度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心理倾向,它与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具有复杂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参照系统、通过实施社会奖励与惩罚、通过调整自我防御力量来改变道德态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的行为道德失范,它同时也是人的网络道德走向偏差的一种类型。规范大学生网络社会道德的诸多策略选择必须围绕个体大学生和群体大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具体策略表现为强化技术设置、注重个体建设、延伸高校引导、规范网络法律的警示与制裁功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赏罚     
道德赏罚是道德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道德赏罚的基本功能就是扬善抑恶,它是社会道德或道德运行实现的一种方式.道德赏罚有着深厚的个体心理依据.同时,社会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道德赏罚,自觉地运行这样一种机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生境界的特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全 《兰州学刊》2010,(9):171-173
人生境界是人在一生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并付诸实施而达到的地步。它的组成要素主要有生活质量、道德水准、艺术才华、感悟能力、生命意义等。它具有社会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可效仿性和具体描述性等特质。它包括人生的幸福、痛苦、知识、成就、地位、使命等实在内涵,以及自由、审美、气功、信仰等虚化内涵。它对人生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要成就人生境界,既需要个体努力奋斗,也需要社会提供相当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勇"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作为自然德性的勇述说的是个体心理学意义上的性格特质以及行为方式,它是道德中立的;在注入"知""义"等内涵后,它才成为一种真正的道德德性;它不仅是一种特定的道德德性或德目,而且是人们由之成就各种道德德性,趋向理想人格的道德意志品质,是道德勇气。"勇"对个体和国家的福祉、个体道德发展,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至关重要,在核心德目的确立和德育活动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至高的社会控制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极高的期望。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是一个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证实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要实现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必须对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制心理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结构之一,也是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之一。法制心理是立法、司法、守法心理的总和,又是社会心理中的主导心理之一。因为它反映着社会各种关系,也调整着社会各种关系。我国的法制心理又是以社会道德为其基本内容的一种心理结构,而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基础的道德结构。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心理,必须是一种充满着革命精神的有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的心理体系。它既有着深刻的理性内容,又具有高尚情操的特色,如果某个人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4):13-20
广义的道德风险,既指道德的实施和履行具有的损害社会发展的潜在性和危险性,又指社会发展变化给道德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性和危险性。道德风险有三种表现形式,构成了它的三个基本向度:一是个体在社会道德实践中由于道德表达的不确定性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的潜在性和危险性(个体道德表达不确定的风险);二是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滞后或超离当时的社会实际而导致的阻碍人与社会发展的潜在性与危险性(道德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不确定的风险);三是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片面发展有可能具有的损害或颠覆人类道德的潜在性和危险性(社会发展变化给道德带来的风险)。这构成了道德风险的三种狭义理解。道德风险归根到底是由道德本身的不稳定性导致的,包括道德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道德发挥作用的不稳定性,从而构成道德风险两种相反相成的理解(社会带给道德的风险以及道德带给社会的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其实就是在这两种风险的防治中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人生旅程中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又是道德科学领域中尚存争议没有完全正确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李奇同志的《道德与社会生活》一书,对这个问题作了开拓性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今后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一道德基本理论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由乡愿到豪杰到狂者再到出世间大豪杰,王龙溪以不同的人格状态,展开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学说。在不断地否定和超越中,王龙溪显现出一种反讽姿态。王龙溪的境界学说既启迪了个体自身的道德成长,又让个体警醒到其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问题。借助西方伦理学的反讽概念,通过比较王龙溪与克尔凯郭尔等人反讽的异同,我们会更加深入地把握王龙溪人生境界学说的运思、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身心组织,人格是人的一种基本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它通过组织个体的经验而形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方式,人格是在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下,通过个体的认识和社会认识而逐步形成的,并表现于个体的行为实践、理想追求和道德践履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