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遵宪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刁元庆,樊协太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和外交家.至于他的思想和他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作用、地位,则鲜为人知.因此,本文仅就黄遵宪在戊戌变法时期的变法维新思想及其实践略作论述.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  相似文献   

2.
《琉球三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多视其为黄遵宪所撰,并以此为基础,对黄遵宪的日本观及有关历史进行论说。笔者根据在国外所见的原始资料及当时黄遵宪与李鸿章、何如璋等当事人的关系,认为《琉球三策》的主要思想当归何如璋.并进而对黄遵宪日本观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严密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评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评传邱菊贤近10年来,对黄遵宪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但见诸于报刊的,多着眼于诗歌方面的评述。纵观黄遵宪的一生,其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惜未能全面介绍。笔者怀着十分崇敬和敬仰之情,特撰此文简述其文学、外交、民俗、史学、民族、维新实践、发扬爱国主义思...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是近代中日建交后派出的第一任参赞,《日本国志》是黄遵宪实地考察日本后所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的专著。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对日本为收回治外法权而在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评析,为清末司法改革提供了样板,推进了清朝司法改革的决策,并对中国近代司法改革方向和路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人自古以情动人。晚清爱国诗人兼外交家黄遵宪热情投身国家之邦交,悲情于国家之衰败,激情献身中国之变法,为晚清情愫最为切切之人。1877年(明治十年)11月,29岁的年轻举人黄遵宪以参赞身分,雄心勃勃地随首任出使日本国大臣何如璋前往东京,此为破格提升。到1882年(明治十五年)3月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其间在日本居留四年有余。此间黄遵宪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和他的客家妇女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的八十多首客家妇女诗,以其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和民歌式的明朗朴素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诗人进步的妇女观和美学观。它们不仅为民俗学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学资料,而且为我们研究黄遵宪诗歌的价值及其在近代诗坛上的地位提供了参证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黄遵宪是近代知名的外交家,在任旧金山和新加坡总领事期间,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黄遵宪认识到华侨经济的重要性,劝说清政府废除禁海令和保藩护疆。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和具有前瞻性的。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本文论述了黄遵宪的日本观发展的三个阶段,又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矛盾之处,并着重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及自身知识心理结构等入手,探讨其日本观的成因,作者的立论大多以在日本新发现的资料为依据,时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穷途竟何世 馀事作诗人──黄遵宪的文学价值观左鹏军黄遵宪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诗人,1100徐首人境庐诗可以为证.但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却这样说:自吾少时,绝无求富贵之心,而颇有树勋名之念.游东西洋十年,归以告进五日:“已矣!吾所学,屠龙之技,无所可...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如下:其学前教育得益于有进士家庭背景的曾祖母李太夫人,其小学教育主要得益于启蒙老师李伯陶,学业最后完成于嘉应州著名业师张其钢。在这些师长中,李太夫人和张其翊对他的思想和性格影响最大。梳理黄遵宪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对于认识他的人格、思想和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宪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黄遵宪晚年致梁启超书信中表现的对曾国藩的评价,认为:黄遵宪对曾国蕃的评价,采取历史家的学术态度和思想家的冷静眼光,以历史和现实为参照,充分肯定他的功业与贡献,同时也指出他的缺陷,称之为“不可诱又不可学”的一代奇才.文章还征引黄遵宪诗文中的有关材料以为佐证,而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误解和曲解提出不同看法,澄清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黄遵宪在任中国首任驻日大使馆参赞时期与日本文人冈鹿门友谊深厚,在诗文创作、学术思想等方面彼此切磋交流,这对黄遵宪思想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是,要准确评估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有必要搞清它的征引文献,从而分清哪些是黄遵宪的独创,哪些转引自其他资料.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在地理志、物产志、学术志、礼俗志和工艺志中大量征引了《日本地志提要》、《艺苑日涉》和《国史纪事本末》三书,证明了这部分内容并非完全是作者的原创.《日本国志》中征引的这些书皆为学术性很强的著作,黄遵宪在东瀛浩瀚的文献中能钟情于此,说明他具有良好的鉴别资料的识见.征引时,黄遵宪以我为主,态度严谨,有力地保证了《日本国志》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 ,但他为诗之本意以及他的诗歌的实际影响超出了“诗界” ,却往往是人们所忽略了的。黄遵宪“诗界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 ,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是一位启蒙思想家、革命政治家和教育家。兴教育、开民智才是他的“诗界革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6.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与启蒙宣传家梁启超是肝胆相照的同乡忘年交,然而戊戌政变使两人交往一度中断,一放归故里,一流落海外。后来两人恢复了通讯联系,书信往来不断,这些书信是研究两人交往和各自生平的重要资料。其中于1982年公诸于世的《黄遵宪致梁启超书》,便集中披露了对梁启超宣传功业的推崇与文字魅力的倾倒。黄遵宪与梁启超的心心相映,可谓历代文人交往的典范。在黄遵宪百年忌辰(2005年)将届之际,回顾这一范例颇能给人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风俗文化史上,黄遵宪、严复、陈独秀先后作出开创性努力,贡献巨大:黄遵宪是中外风俗研究的开山者;严复是鼓吹全国学习西方风俗文化的第一人;陈独秀是中国新风尚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公布了新近发现的晚清政治家、诗人黄遵宪、丁日昌集外佚诗,包括黄遵宪七律二首,丁日昌七律二十首,并对有关史实进行了考订辨析,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来黄遵宪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史学角度对百余年来黄遵宪研究情况做了回顾,认为其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者们对黄遵宪的政治、外交、文学、民俗、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和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上还了黄遵宪的本来历史面目。同时,指出其尚待发展充实的环节,并期待"黄学"继续蓬勃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何岸 《源流》2009,(12)
黄遵宪,184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4岁读书,10岁学诗,1876年中举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