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外戚、宦官专权的时期,而东汉一代外戚、宦官作为两大政治集团不断地相互倾轧,杀戮,其斗争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深则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中,还有第三种力量——士大夫卷入了矛盾的旋涡。本文拟就士大夫在外戚、宦官斗争中所扮角色、最终归向等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弄清东汉政治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史学最普遍而有效的社会功能应是以史为鉴,东汉光武君臣就是比较成功的典型,为《后汉书》所称道。东汉较西汉统治稳定得快,兴盛要早,其因就是光武君臣能以史为鉴。首先,妥善处理功臣;其次,防范外戚;第三,限制诸王;第四,避免周边用兵。尤以妥善处理功臣最为突出,与西汉初杀戮功臣对比鲜明。这与光武君臣文化素质较高有关。然光武帝强化君权又为以后外戚、宦官专权埋下祸根;优待功臣又使豪族地主势力膨涨,激化了社会矛盾。东汉最终没有逃脱封建王朝必然崩溃的厄远。  相似文献   

3.
荀彧在曹操势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宫少华,倪长平184年.东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主力虽经九个月时间就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府,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建立以来,一直享有很大特权,广占土地和人口的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起来,纷纷招兵买马,形...  相似文献   

4.
东汉初年统治思想经历了"柔道"———尚法崇刚———尊儒尚柔的发展与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统治思想曲线呈现出刚柔相济,正反结合的轨迹。这一轨迹又与东汉初年豪强地主势力的兴衰强弱相一致,从根本上保证了东汉初年社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士族,亦称作“世族”、“势族”、“世家大族”,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它起源于汉代“察举、征辟”制,在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后掌握了选仕大权,到东晋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南朝时期走向衰落。士族在中国历史上历数百年,曾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一,应该肯定:士族作为魏晋政权的主要支柱,对于结束汉末以来的封建割据和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曾起过积极作用。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政治上一片黑暗,在各级官史、豪强地主的巧取强夺下,人民生活极度困苦,被迫揭竿而起。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豪强地主以镇压农民起义为名,纷纷招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朝代,也是反宦官斗争遭遇挫折最大的时代。与东汉相比,唐代的皇权、相权、官僚集团的凝聚力、外戚力量和学生力量都相对小了很多。唐代中后期严峻的政治形势使皇帝对宦官更加依赖。在宦官专权的形势下,官僚集团、外戚和士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宦官也是依赖性大于反抗性。与东汉相比,唐代的宦官掌握政权和军权也更加制度化。这些都导致了唐代中后期反宦官斗争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朝的清谈与经学的玄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两汉时期,经学大盛,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但自东汉后期以来,随着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封建割据倾向也日益加强。东汉王朝对于全国的控制力量日益削弱,经学内部的今古文之争日益激烈。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发展为桓灵之间的“党锢”之祸,大学生大批被杀。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加速了统一的意识形态的瓦解,经学盛而转衰,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汉末士大夫阶级臧否人物,品题高下中产生出来的意识上的虚诞清谈,终于代替了汉代的烦琐经学,而在思想界成为主要潮流。黄巾起义后,天下分崩,东汉王朝瓦解,儒家经学受到打击,这对清谈的发展更为有利。经学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摘自《后汉书·李(固)杜(乔)列传》。李固(公元九四——一四七年)是东汉顺帝时期的议郎,历任大司农、太尉等职,后为外戚大将军梁冀所杀。东汉王朝是南阳大地主刘秀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篡夺农民起义果实而建立起来的。刘秀登上皇位后,大肆对农民进行反攻倒算,至章帝时发展到了顶点。当农民的反抗又激烈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官吏是国家代表,执行统治阶级的意志。官吏的选用制度,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受特定的政治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受到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冲突的作用。封建官吏来自宗室、外戚、宦官、豪强、中小地主等统治阶级中的不同集团,他们的利益取向并不完全一致,相互之间充满  相似文献   

10.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qiáo瞧) (安徽亳[bó博]县)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卒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因而为世族豪门所轻视。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法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推行了一套法家  相似文献   

11.
宦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宦官视为灾星、祸水。认为宦官揽权必然“败国蠢政”;认为宦官的品性就是“残暴、狡诈、贪婪的”。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有必要加以纠正。 一 首先,关于宦官的“败国”问题。 所谓“败国”,是指宦官参政必然导致其王朝覆灭。古代史学家范晔。欧阳修、司马光、谷应泰都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范晔在《后汉书》中写道:“宦官败国蠢政之事,不可单《尽)书。”欧阳修则说:“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司马光说:“自古宦官败国者,各载方册。”谷应泰也说:“宦官之祸自古烈矣。”今人的观点与古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有的学者认为:“宦官专权往往导致这些王朝覆灭。”“由于太监专权,内乱迭起”,“五阉同日封侯,十常侍把持朝政……东汉政事终于不堪收拾了。”“这些人左右朝政。总的说来,对政治影响十分恶劣。” 东汉、唐、明三代是宦官参政揽权的最严重时期,考察这三个王朝衰败的历史有助于弄清宦官是否“败国”的问题。东汉亡于封建军阀割据,这是没有疑义的。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宦官有多大的关系?历史告诉我们,割据者的势力之所以在东汉得以存在,发展,是由于割据者的前身,即一部分豪强地主曾是东汉建国的功臣所致。就是说,刘秀建立  相似文献   

12.
清议思潮出现在东汉中后期。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朝廷大权,以太学生为主的后备官吏集团发起了针砭时政、抨击宦官专权和评议人物的政治活动。最终遭到当局以党锢的方式从肉体加以打击,从思想意识上加以禁止。但清议从未停止,一直持续到汉末。清议是东汉中后期自下而上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活动,它改变了世人的传统观念、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加速了汉末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东汉中叶以来危机四伏,皇帝又“多不 永年”,形成了宦官与外戚轮流专权的局 面。到了桓帝时期,宦官擅权的情况更为严 重,代表地主阶级正统势力的李膺、陈蕃等 官僚,与以郭泰、贾彪为首的大学生和儒生 联合起来,共同抨击宦官的残暴统治。于 是,在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和建宁二 年(公元一六九年),宦官利用皇帝这个傀 儡,寻机向党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残酷迫 害活动,史称“党锢之祸”。党人的“杀身以求仁”的悲剧,历来受到封建史学家的同情和赞叹。建国以后,不少学者把这次党争仅仅视为“内讧”或“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之争”。作为历史科学只停留在对历史现象简单的的描绘是不够的,应该认真地进行阶级分析,区别对待,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本质的分析。只有这样,历史才能真正起到借鉴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东汉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大规模的党人斗争?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次斗争?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4.
两汉宫廷禁省服侍人员的身份发生过“宦官化”的趋势。其中表现有:中黄门逐渐成为禁中宿卫的主要部队,黄门令在东汉后期的政变中屡次担任禁军首领,带兵逮捕外戚代表大将军;中常侍取代了侍中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并成为统辖禁省事务的总管;宦官掌管尚书机要,控制了省阅呈交章奏和传达天子诏令的工作,并担任了某些在少府之外的“九卿”职务以及各官署的令丞。宫省职务“宦官化”的原因主要是皇帝对百官与外戚的猜忌警惕,为了强化君权而削弱官僚贵族的势力。东汉后期,皇帝逐渐成为宦官集团操纵的傀儡,此时后者掌控宫省要职是实现自身扩张及巩固势力的要求,不再受君主意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郭嘉,字奉孝(公元一七○——二○七年)东汉末颖川阳翟人,是著名的法家政治家曹操的重要谋士,他先后随曹操十一年,曾任司空军祭酒的要职。在曹操征吕布,败袁术,讨袁绍,平乌桓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为曹操出谋献策,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政治上的卓见,军事上的远谋都说明了他是一位值得重视的法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分别由外戚和宦官集团轮流控制,朝政极端腐朽黑暗。地方豪强拥兵自立,割土裂地,大者跨州连郡,小者横行县邑,有的图谋称帝(袁术欲称帝于淮  相似文献   

16.
“度田”斗争与光武中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为了解决流民和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极力推行“大田”政策,打击豪强地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官吏廉洁勤政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阶级长期信奉孔学,结果是孔老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思想日益抬头。致使豪强兼并,皇权旁落,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酿成了自秦统一后的第一次豪强割据的分裂局面。社会向何处去?是前进,还是倒退?是统一,还是分裂?这个问题严重地摆在各阶级、阶层面前。公元一八四年,张角、张梁首先举起义旗,调动起了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大军,为推翻代表豪强利益的东汉王朝,消除社会前进的阻力,做了尝试。虽然,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在东汉王朝和豪强的高压下很快被镇压下去了,然而,黄巾起义却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打击了豪强势力。而且,起义农民推翻东汉王朝和消除豪强势力的强烈愿望,在当时社会进步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激发了他们变革社会的决心。在黄巾起义的推动下,地主阶级内部不安于现状的中小地主中的杰出人物也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地从先秦进步法家的武库中寻求思想武器,打击豪强,变革维新,在重新实现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曹操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社会诸矛盾的斗争日趋激烈。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主要矛盾之外,在统治阶级内部进一步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其中李唐王室与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焦点。围绕这一矛盾,展开了世族地主与庶族地主的斗争,庶族地主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世族地主从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出发,时而站在王室一边,时而与藩镇勾结。庶族地主集团为了争取政治上的出路和经济上的发展,主张削平藩镇,取消世族地主特权,加强王室权力。这样一些不同集团之间的斗争,到  相似文献   

19.
张衡一生的主要活动时期在东汉和帝至顺帝末年,这是东汉帝国由盛转衰的时期。从和帝重用宦官郑众诛灭外戚邓氏起,东汉王朝出现了宦官、外戚相互倾轧、交替掌权的局面。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由此导致的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都在日益激化,虽然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20.
范晔《后汉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历代推崇此书者甚多,但各自角度不同.本文拟就此书的进步思想倾向略加论述.一、尽情揭露和严肃批判社会恶势力的罪行,大义凛然外戚与宦官是东汉社会中两大恶势力.自汉和帝以后,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掌朝政,横行暴虐,为人民所痛恨.东汉时期出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