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时期,曾廉以反对变法维新,上书请杀康有为、梁启超而名噪一时;辛亥革命前后,他激烈地反对民主革命,并一直妄图复辟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阻碍力量。曾廉是清末民初一个典型的政治保守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如下:其学前教育得益于有进士家庭背景的曾祖母李太夫人,其小学教育主要得益于启蒙老师李伯陶,学业最后完成于嘉应州著名业师张其钢。在这些师长中,李太夫人和张其翊对他的思想和性格影响最大。梳理黄遵宪的教育和成长过程对于认识他的人格、思想和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晚清时代的黄遵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爱国外交家。他在长期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有其独特和进步内容的外交思想。黄遵宪的外交思想对当时清政府的对外活动以及人们的思想,发生过不小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旨在概述黄遵宪主要的外交活动及其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成因和影响,并作一些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是一代名人。戊戌变法时期,他协助康有为,宣传变法维新,在同封建顽固派的斗争中,踔厉风发,所向披糜,已经“文名满天下”。戊戌政变后,他流亡日本,远游美澳,做逋客十数年。海外办报,妙笔生花,文章不胫而走,声名更著。此期,他力倡保皇、反对革命,成为改良派营垒中的挂帅人物。辛亥革命后,在翻云复雨的北  相似文献   

5.
张昭军 《东方论坛》2002,(5):98-105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对于他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 ,本文结合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思想的演进历程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章太炎儒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章太炎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严复的政治态度可分为三个阶段: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时期,力主维新变法,是一位进步的改革思想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辛亥革命前,主张“教育救国”,但政治上日趋保守,辛亥革命后,政治上复辟帝制,思想文化上尊孔复古。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最根木的原因是他的世界观决定他的政治态度必然日益右倾。第二,严复阶级地位的局限,是他政治态度变化的阶级根源.第三,严复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存在不彻底的局限,是他政治落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黄遵宪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革封建传统教育是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清末改革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甲午战败后,康有为等人提出了以日本为模式的改革方针。值此改革高潮来临之际,黄遵宪以写日本政治、教育近代化的历史来阐发其改革主张,用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来指点中国改革变法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教育及洋务教育展开了反思与批判。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对康有为、梁启超及戊戌变法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琉球三策》.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文献.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者多视其为黄遵宪所撰,并以此为基础,对黄遵宪的日本观及有关历史进行论说。笔者根据在国外所见的原始资料及当时黄遵宪与李鸿章、何如璋等当事人的关系,认为《琉球三策》的主要思想当归何如璋.并进而对黄遵宪日本观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严密的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唐才常是什么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戊戌变法时期,曾在湖南从事维新变法活动。变法失败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发动武装斗争,后被张之洞捕获杀害。关于唐的评价,一般认为他在戊戌变法时期属于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戊戌变法后,由于其言行存在着某些矛盾的地方,因此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唐的一生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改良的范围,有的则认为他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逐步实行了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本文试图就唐才常在戊戌变法时期所属派别问题和他在戊戌变法以后的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毛建群本文试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爱国主义思想、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爱国主义思想、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几个方面作一比较研究,以加深认识,更好地继承和发...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两次攻下嘉应州,对青年黄遵宪及其家庭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但他对太平天国革命却没有太多的仇恨;相反他在感情上同情太平天国,而对清军则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度的憎恨和厌恶。这种现象意味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思想和嘉应州人民与太平天国将士特殊的感情,曾一度动摇了清政府在粤东的政治权威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一役,中国惨败,这成了维新派提出系统的变法理论的重要契机。本文通过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紧密联系,指出甲午战争对变法运动的多方面影响,并以甲午战争为界,阐述了“变法维新”由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从史学的角度对黄遵宪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其研究状况纵向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横向则回顾了有关黄遵宪外交活动及思想,文学主张及地位,政治活动及其思想,教育实践和思想以及与同时代人交往等热点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黄遵宪研究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在任中国首任驻日大使馆参赞时期与日本文人冈鹿门友谊深厚,在诗文创作、学术思想等方面彼此切磋交流,这对黄遵宪思想的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光弟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维新志士,也是一位清正廉明、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封建士大夫。他的政治思想明显带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特点,但就其思想基础而言,仍是传统儒学。  相似文献   

16.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两大基本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具有两大基本倾向,即政制至上和唯智倾向。这两大倾向既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的主旨,屯是当时维新派群体的共同探索与共享信念;既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又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社会变迁所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而产生的。它在中国的传入,同样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并且直接地与解决民族危难与国家命运的变法维新运动联系在一起。一、戊戌变法与社会学传入的历史背景19世纪40年代,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打破了中...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自戊戌变法以后,思想上连贯不断的主线是他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已确立的民权思想。他主张采取渐进改良的手段,逐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内取消封建专制主义;通过教育民众、思想启蒙等温和的改良运动,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梁是伟大的启蒙学者和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黄遵宪的诗文理论涉及诸多方面。在"文界革命"时期,黄遵宪主要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相离的现实相当不满而决心改变这种情形。一是对书面语体系转换的历史处境问题提出变革诉求;二是提出了文体革新的主张。其"无革命而有维新"的文界思想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对他文化思想的整体考察中,可以发现其文学发展观的深思熟虑的思想基础:温和稳健、开放务实。这实际上指示了中国现代白话运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黄遵宪晚年致梁启超书信中表现的对曾国藩的评价,认为:黄遵宪对曾国蕃的评价,采取历史家的学术态度和思想家的冷静眼光,以历史和现实为参照,充分肯定他的功业与贡献,同时也指出他的缺陷,称之为“不可诱又不可学”的一代奇才.文章还征引黄遵宪诗文中的有关材料以为佐证,而对长期以来流行的误解和曲解提出不同看法,澄清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