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对社会形态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显元 《学术界》2005,1(6):21-31
"以人为本"对社会形态的解读,突显了人在社会形态中的基础和中心的地位,确认社会形态就是人本身.社会形态有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结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统一.这里的"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及其分配调节的领域.第二层次结构是社会的结构、制度和生活的统一,其中"生活"是社会形态的价值目标,即实现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要,提高和改善人的生活的直接领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与结构、制度、生活发生相互交错的网络关系,综合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形成了社会形态整体的网络结构,成为人创造活动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春"这一常用字,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与农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同时,由于"春"特殊的自然特征,它也成为中国人"性事"与"婚育"的文化象征符号."春"与农事、性事、婚育的关系建构了中国特有的"春"的文化内涵,成为绚烂的中国文化极有韵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传有 《河北学刊》2007,27(5):34-38
"是"与"应当"问题是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自伦理学产生以来,它就一直影响着伦理学的发展。这一问题关系到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联系与区别。英国哲学家休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这一问题,其后康德等人对该问题作出了直接回应。20世纪元伦理学家摩尔、艾耶尔等人重提该问题,并引发黑尔、麦金太尔、弗兰克纳、哈贝马斯等现代道德哲学家参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解读,以揭示这一理论问题与我们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引进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实践生活的思想对该问题作出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实践"范畴的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李泽厚先生关于"实践"的解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实践不等于物质生产劳动.西方实践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率先把生产规定为"目的在产品"的制作,把实践称为"本身即是目的"的政治、道德行为.康德把生产置于现象界,称之为"遵循自然概念"的技术性实践;而把实践置于本体领域,称之为"遵循自由概念"的道德实践.黑格尔也突破单从生产理解实践的局限性,把实践看作人在事物和环境刻上自己内心生活印记、使事物和环境变成人类"家园"的自由的对象化活动.这些,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形成产生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为我们准确、全面、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提供了思想前提.马克思在继承西方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实践范畴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把实践确定为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石,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总根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最高本质;并且从人与世界的客观关系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客观关系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实践概念,即人的感性活动.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本体内涵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其表现形态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变革社会政治道德制度的革命实践,还包括感性个体的生存活动,即广大的人生实践.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同于物质生产,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超越把实践单纯理解为物质生产的狭隘观念,在物质生产、革命实践和个体生存实践的总体关联着眼,才能真正寻找到审美活动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对卡尔·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资本社会后的人类理想社会,马克思从社会的不同层面创意出不同的蓝图.文章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这两大创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中解读出两者的"和而不同",划界了"科学共产主义"和"哲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由甘肃省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的2007年甘肃哲学年会于10月4日在兰州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次年会特别邀请了白奚、林乐昌、邬焜、金强一等国内知名学者,与以范鹏、陈晓龙等为代表的甘肃哲学界的几十名学者专家共聚一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看法.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12日至15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民间文献与华北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山西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文兹对会议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议程设置"理论下的记者博客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博客是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与记者自我传播的融合.记者博客的议程设置与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记者博客议程设置上的特点给网络传播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将极大地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运用失当,也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捷一 《江汉论坛》2004,1(11):11-1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理论(简称"同时发生论"),以及他们晚年对俄国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简称"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我国学术界对"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有着众多的研究与论述,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解读这"两论",说明"同时发生论"和"跨越论"的真正理论内涵,澄清在一些问题上的误解.  相似文献   

10.
英国"短篇小说大师"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因处于社会的"他者"地位而受到关注。作者把独特而深刻的自我性别体味与确认、女性思考与现实感受、道德焦虑与生命热情贯注于作品当中,塑造了形形色色处于社会边缘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大致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建构男性主体力量的"他者"女性形象,另一类是颠覆男性主体的"他者"女性形象;前者是认同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后者则是颠覆父权文化传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发达的信息技术催长了"宅人族"这一新兴的青年群体。"宅人族"规模日益庞大,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与生活的社会现象。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外在作用,家庭模式的变化,西方外来文化影响及青年自身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宅人族"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陶庆 《学术研究》2004,(11):145-148
"全国博士后‘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12-1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十多个学科和领域的近四十位博士后,借助会议提供的多视角研究、多学科交叉、跨学科交流的学术平台,围绕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过程中共同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展开热烈而自由的学术讨论.会议从三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研究中的学术自觉.[1]  相似文献   

13.
对"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解读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和谐社会”提出了社会发展的质量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合理与功能协调的表述 ,它有四个条件。当前 ,我国的社会结构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 ,累积了大量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 ,提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社会发展自身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能够建立起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5.
蒋智华 《学术探索》2003,13(12):45-46
"法制"与"法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法学概念。正确认识和弄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游戏作为人与世界深层交往、相融共生的精神实践,它源于审美,因而本真和自由,能够创造与超越,也使"人之在"的全部意义得以澄明和确认.如果说"自由王国"作为一种理想,其实现范围是涵盖全人类,那么它必然指向马克思的未来社会,然而作为一种现实,它完全可以在每一个不被"必然"奴役的智者"游戏"创造中生成、在"游戏"的审美心灵中绽放.这正是马克思美学历久弥新,能够跨越时空阻隔依旧拯救精神危机中的当代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沁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41-144
本文认为"庖丁解牛"的故事以及"游刃有余"的境界所包含的深意不止于技艺熟练以及自由境界的比喻意义,从中甚至可以一窥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这一点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故事中主要细节的解读指出,其中实际蕴含了庄子对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并由此揭示出庄子精神自由的理想在实践上的现实性,即为出世而入世,并由此探讨了庄子思想的局限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解读农村老年人的"零消费"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笔者2006年5月所作的华北农村代际关系个案调查资料对农村老年人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开销非常小,甚至出现了"零消费"现象,本文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当今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2002年9月,全国再就业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锫基总理首次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来说明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严重性.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指出,必须把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具体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将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个人化写作"现象进行解读和反思,多方面阐述了"个人化写作"产生的渊源,分析了"个人化写作"所具有的开拓意义与价值,以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了"个人化写作"的提升方向,即一种高扬女性主义的历史感的、清晰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