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我们已知的先秦帛画实物只有两件,都是楚人的作品。这幅1953年5月出土于长沙市东南子弹库战国楚墓的《人物御龙帛画》就是其中一幅。帛画长37.5cm,宽20.8cm。画的正中为一留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翘起,龙身平伏,略如  相似文献   

2.
帛画主题似乎已经有了定论。无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通史》等宏篇巨作,还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等高校教科书,都认为帛画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思想——祈求死者的灵魂升人天堂,即权威的“引魂升天”说。如,汉代帛画“与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昂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驭龙帛画》一样无非是祈求死者的灵魂升天。”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旮对这一所谓的不刊之论,发出了质疑。笔者也认为“引魂升天”说与当时的礼仪利制不符,只有安魂才是帛画…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帛画》与《楚辞》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子楚骚传世以来,笺注层出,浅显者发挥殆尽,艰奥者臆说纷纭。见仁见智,乐水乐山,羌无实证。马王堆西汉《帛画》出土,为先秦神话文学研究辟一新天。此文谨以《帛画》图象印证《楚辞》,而以《楚辞》文句说解《帛画》,期以两全其美。愿方家通才有以教焉。  相似文献   

4.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开始时是画在一种丝织品——“帛”上面,这样便促使中国画形成了一种以线为主,施以淡彩的绘画样式。在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中有两件作品特别值得关注:一件是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战国),另一件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丁字形彩绘帛画》(西汉)。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出土以来,一号墓与三号墓的T形帛画因丰富的内容和瑰丽的外观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从考古学和史学视角对这两幅帛画进行了考察,但对其艺术价值与美学意义的研究并不多。以目前已有的讨论汉代艺术特征及美学精神的相关文本为基础,以马王堆汉墓的两幅T形帛画为依据,探析这两幅帛画体现出来的西汉初期长沙国独特的关于生命力的艺术风格及价值,探索其中的楚地文化内涵,并挖掘其浪漫主义美学意义背后的包容性实质。  相似文献   

6.
在晓周的绘画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图》最引人注目,本文以帛画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从其组织结构和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了此画能够影响世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个”形刻划符号广泛见于各地出土的史前新石器时代遗物上,但关于其涵义的释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从历史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出土的遗迹现象出发,并把颇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作为切入点,认为:“个”形刻划符号是先秦时期特别是史前新石器时代建筑物的象形或会意。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个”形刻划符号所代表的建筑物,还是当时某些重要人物所具有的较高社会地位的表示  相似文献   

8.
当今学者几乎都把楚汉旌幡帛画视为“引魂升天”的工具和情节内容。本文依据史料和实物的考察,认为楚汉旌幡帛画的作用在于招魂入墓,与铭旌的作用一样起到“以死者为不可别己”的识别作用。帛画的内容,是墓主生前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体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帛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特点,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容忽视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9.
濮阳西水坡第45号墓的蚌塑龙、虎、鹿图案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灵魂升天图。两周时期的人物龙凤合体玉雕也是表现灵魂升天的一种艺术作品。楚国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和汉代非衣帛画以帛画形式表现墓主人灵魂升天的主题。壁画墓则以壁画的形式来反映墓主人灵魂升天的主题。画像石墓、画像砖墓则随着墓葬建筑材料的变化,改变为雕刻的画像形式。虽然艺术形式千变万化,但表达的都是关于死后灵魂升天的同一主题。  相似文献   

10.
依据《蚌埠双墩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介绍了双墩遗址出土的有关太阳、山川、河流、动植物、狩猎、捕鱼、饲养家畜、养蚕、种植、房屋等内容的刻划符号。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探索了双墩人进行渔猎、饲养、农业生产和营建房屋等活动的真实状况,揭示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双墩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双墩刻划符号的透视,发现反映采集、饲养和农业经济内容的刻划符号远远少于反映渔猎经济内容的刻划符号,得出双墩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以渔猎经济为主,以采集、饲养和农业经济为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一个善写女性的作家。丁玲从写女性开始.以写女性告终,通过刻划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逐步完善的妇女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2.
长沙战国时代楚墓出土帛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2月12日,在湖南长沙东南郊陈家大山战国时代楚国的坟墓里出土了一张帛画。[注一]这张画的面积不大,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此一本16开本的杂志(如人民文学)稍微大一些。帛质已呈土褐色,四边略有损坏,但它却是我国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的一张古画。文画中的内容,与当时的宗教迷信、风俗习惯有关,因此,它在艺术史上、文化史上、考古学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从这张画被发现以后,就引起学者们广泛的注意。长沙文管会蔡季襄先生首先作了著录与考释(未见)。继之,在1951年,郑振铎先生编辑“伟大祖国艺术传统”时,也加以著录,题名曰“晚周帛画”。[注二]1951年春天,北京历史博物馆从事“夏商周”的陈列时,我们把它墓中墓绘出来,陈列在战  相似文献   

13.
汉字如果从西安半坡出土的“刻划符号”算起,距今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汉字的数量和笔画姿态、组织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本文想就汉字字数的发展和形体的简化谈一点看法. 一、汉字字数上的发展关于汉字的字数,从某些字书、韵书收录的情况看,数字是累增的.如下表:  相似文献   

14.
<正> 小说创作是形象思维与模糊思维的互补协奏,形象思维使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模糊思维使艺术形象含蓄朦胧;形象思维使艺术世界历历如绘,模糊思维使艺术世界浑然一统。所以,小说创作既离不开形象思维的逼真刻划,又离不开模糊思维的模糊合成。只要进入艺术创作,模糊思维便与形象思维相需相生,相偕而行;形象思维借模糊思维完成艺术形象与艺术世界的总体塑造,使艺术形象和艺术世界呈现感悟意会的意蕴;模糊思维又借助形象思维而发挥独特的艺术功能,使探邃邈远的意蕴透过生动的形象刻划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6.
帛画的内容是墓主生前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体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帛画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方法和形式特点,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容忽视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它缔造了很多的优秀绘画大师,从这些大师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那优美的线条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不管是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二件帛画和晋代大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师作品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把那优秀线条的力度感、节奏感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源流》2007,(1)
岁月难忘——纪实文学。回忆往昔战争或建设年代值得回味的感人故事。人物写真——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人物故事。通过精彩的文字、生动的细节刻划人物形象,表现其思想、精神和道德境界。深度解读——深度报道。追源溯流,科学解读老区读者应该关注的事物。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这两种语言都具有极其丰富的修辞手法。尽管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语法、语序等方面,英语和汉语差别很大,但绝大多数英语修辞格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它们无论在结构上,或修辞作用上都彼此十分相似。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或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以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加深入地阐明事件的意义或刻划人物的性格。有时则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深省。在北京外院张汉熙教授主编的Advan_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它缔造了很多的优秀绘画大师,从这些大师的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那优美的线条给人们以美好的享受。不管是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二件帛画和晋代大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及唐、宋、元、明、清历代大师作品中,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把那优秀线条的力度感、节奏感展示在人们面前,为后人更好的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他们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