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自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以来,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军事等领域都引起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们预感到,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将随着新世纪的开始而悄悄到来。可以预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光纤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高技术为内容的新技术革命将导致军事、交通、通讯、社会管理、工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深刻革命和变革。可以这么说,现在国际社会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又是整个竞争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促动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迎接教育挑战,近几年大学间的合  相似文献   

3.
一人类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一百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同志也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三要素及其组合效应所发生质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实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在科学技术方面领先,抢占了科学的制高点,谁就能抢占高科技产品的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立于不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促动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改变.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迎接教育挑战,近几年大学间的合并,争创一流大学口号的提出,都表明竞争意识已深入人心,许多高校决意在竞争中成为赢家,而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就毫无疑问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论竞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竞争机制的引进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 ,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都与竞争这种社会现象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文章阐述了人类从生存竞争向社会竞争的转化 ,回顾了人类社会竞争的历史 ,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竞争的特点 ,以及如何消除不平等竞争而使社会竞争沿着良性的道路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使科学技术空前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飞跃,并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近年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正在悄然崛起。它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愈来愈迅速地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而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选择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后,邓小平同志又作出了新的概括,科学技术应该…  相似文献   

7.
李爱 《东岳论丛》2004,25(5):162-165
社会结构是一个动态范畴 ,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向多方面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组织结构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进步对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袁珈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全球,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的高低。世界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变化,成为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不仅对生产力的诸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促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管理水平得到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融合,给生产力的构成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能力,也可以渗透到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推动生产管理科学化,并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给生产力巨大的支撑,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处在从工业化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重要时期,全球市场化、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化,使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许多新产业、新产品、新服务涌现出了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概念,令人目不暇接。1998年5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主席所说的“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是指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竞争,而且预见到了未来人们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12.
<正> 近三十多年来,世界上发生的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已使社会生产出现了惊人的飞跃,也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建国三十五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曲折,也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因此,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来看,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强大作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控制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就要大抓狠抓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大普及。群众文化是进行社会教育的大学校,是向全民普及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一条最有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群众文化在经济建设中的助力功能作用。一、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引起了科学界、史学界及哲学界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科学学、技术学、技术史学等学科。所有这些研究和学术成果,对人类社会认识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 ,实质上是科技人才的竞争。江泽民站在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时代高度 ,紧紧围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深刻地创造性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意义 ,科技人才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 ;同时 ,针对世界新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严峻挑战 ,作出了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以引导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16.
孙华玉 《东岳论丛》2007,28(6):46-4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因素。科学技术不仅对生产力的诸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促使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变革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已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企业被推向一个新天地。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出现和激烈化,消费者占据主动的地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成功的经验,不再意味着会在其他环境下同样获取成功。建立在稳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企业,在消费者和竞争不断变化,变革不断出现,企…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包括贸易竞争及非贸易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落脚点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产品质量的好坏、高低,体现的是一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技术中技术法规、标准以及质量认证、认可检验制度,这几点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中不可缺少的内在因素,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世界各国对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理担,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田会形成的合力,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一、“两科”联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也直接形响为社会的一切,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消费方式、休闲方式和对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以强大③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类的知识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影响纵托交错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科学技术本身也不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则是智力的竞争。在自然经济的社会里,生产主要靠体力劳动,而在现代化社会里,主要靠知识、智力进行生产,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果说,机械化初级阶段,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消耗的比例是九比一,在中等机械化程度时的比例便变为六比四,进入到全盘自动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